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3-29 10:28:0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 4+2=6 6-2=4 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 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小学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

  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

  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

  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把米尺长1()

  1把米尺长10()

  1把米尺长100()

  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6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7

  教材分析:

  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中整理文具和学具的经验,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接触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 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

  1.CAI故事引入。

  两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绍:“我是宝宝,我是贝贝,我俩是好朋友,我们长大了!上小学了!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谈话: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宝宝和贝贝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

  CAI出示:宝宝和贝贝的书桌。(贝贝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和学具,宝宝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开着。)

  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

  CAI出示:贝贝的妈妈对贝贝说:“贝贝你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

  贝贝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评: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故事情境,通过两位主人公零乱和整齐的书桌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了整理分类的好处。再以主人公贝贝寻求帮助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的操作欲望,同时有机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2.学生尝试操作,形成分类方法。

  (1)提问:如果你是贝贝,会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助贝贝整理的。

  (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

  (4)CAI演示贝贝的操作,贝贝:“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铅笔盒里。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

  [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独立操作,然后与他人交流是怎样整理的,符合刚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把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抽象的言语概括相结合,令操作活动富有成效。]

  二、 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分类方法

  1.购物中的分类。

  (1)CAI演示:贝贝妈妈:“贝贝你真棒!瞧瞧妈妈在超市买的这些东西,你能帮着分一分,整理一下吗?”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物品。

  (2)CAI演示:贝贝:“行!都有哪些东西?”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贝贝提出的'问题。

  (3)CAI演示:贝贝:“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操作。

  (4)学生汇报。

  (5)CAI演示贝贝的操作方法,妈妈说:“一袋装吃的,一袋装用的,你们是这样分的吗?”

  2.交通工具的分类。

  (1) CAI演示:贝贝妈妈:“贝贝真行!奖励你去看一会儿书吧。”

  贝贝打开百科全书“交通工具”,出现课本中“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各种交通工具。贝贝:“小朋友,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同桌学生互说。

  (2) 百科全书说:“小朋友,你知道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吗?”

  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3) 学生操作课件(拖动相关交通工具图标)汇报分类方法。

  学生正确分类后,CAI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地、江河里行驶。

  [评:从超市购物装袋到为各种交通工具分类,教师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分类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加深对分类的理解。教师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CAI演示:百科全书:“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在生活中,你能发现很多物体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有的可以分成两类,有的还可以分成三类、四类等。”

  三、 走进大自然,掌握分类方法

  1.CAI演示百科全书中的“动物篇”(“想想做做”第1题,改变部分动物,突出三种生活环境:水中、陆地、天空),贝贝:“大自然中的这些动物可以分类吗?”

  (1)小组讨论交流:你认识哪些动物?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

  (2)学生每人用学具卡片操作分类。

  (3)学生汇报,CAI演示学生分类结果,集体讲评。

  小结:小朋友说得有道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动物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 CAI演示百科全书中的“植物篇”(“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这些植物你认识吗?先在小组内把自己认识的介绍给其他小朋友,然后自己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分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2)学生在展台下操作汇报,集体评议。

  [评: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进行分类,形成了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交流氛围,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小朋友们开动脑筋,不仅帮助贝贝学会了分一分整理学习用品的方法,还想出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植物、动物进行分类。你们真聪明!

  四、 向课外延伸,活用分类方法

  谈话:分一分的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做什么事有帮助呢?明天上课时告诉大家,你用这种方法做了什么事,好吗?

  [评: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教学的终结,而是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开始。课末,教师让学生带着“我想用方法,我能用方法”的积极心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体现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总评]

  1.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教材。

  “分一分”是学生进入小学生活初期的一个教学内容。课前,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约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家里或幼儿园有过分类整理玩具、物品的经验,但有主动分类整理习惯的不到四分之一;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有超市购物经历;对常见各类动物生活习性有初步认识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二。

  根据此项调查,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改变教材例题中直接提出问题(哪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的方式,以故事情境呈现零乱、整齐的两种场景对比,让学生感受分类整理的必要性,同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埋下伏笔。其次,将“想想做做”第1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直接给出一种分类标准的习题,调整到第三层次“可以按不同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中教学。

  全课设计注意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故事情境,以贝贝和妈妈、拟人化的百科全书间对话为线索,将教学内容串联成一个帮助别人找方法,在生活中用方法,了解自然界动物、植物分类方法的整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既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更注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形成好习惯。

  2.把学生个体间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由于学前教育、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学生间个体差异明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力图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五次独立思考、操作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第一次活动,唤起学生生活中曾有的分类整理的经验,个体操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获得自我肯定;第二次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联系过去的购物经验进行操作,达成分类的共识,形成方法;后三次活动,重在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向组内成员介绍自己认识的交通工具、各种动物、植物,然后独立操作分类,再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

  集体评议时,教师给学生时间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互相争辩中明理,交流讨论中创新。宽容、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充分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成功的欣喜。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3.会对统计表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这些统计表所说明的问题。

  4.渗透统计思想,结合统计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出示六年级师生为灾区儿童捐款的数据。

  问:

  (1)你们看看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数据: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说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如果列成表,这个问题就可以简明生动地表达出来了。(板书:简明生动)

  (3)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制表知识把六年级为灾区人民捐款情况简明生动地表达清楚呢?

  (学生分小组制表。)

  (4)汇报各小组制表情况。(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统计表投影出来。)

  投影出示:

  讨论:

  (1)从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

  (2)请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级的百分比大,还需将表怎么修改?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制表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东风机床厂1993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统计表。想一想怎样算出表中空缺的数据。

  (1)把你的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内,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车间生产台数分别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几,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一幅统计表。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不足。我认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了,已经具备了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添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己小组的),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最后以“小马图”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的形式,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专家评析

  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改进了教材的编排形式,在强化新知这一环节中把书上的主题图作为练习题出现,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进行了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生生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谈话,创设出“小客人来做客”的情境。这种形式比较活泼,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

  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课前交流:略

  2.导入新课:

  (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画圆。

  (1)学生借助物体画圆。

  (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认识圆的特征

  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

  ②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

  ③教师小结有关内容。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

  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

小学数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并获得取胜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和重要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重点】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游戏,也许大家可能在游戏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呢?

  (二)游戏一“堆一堆”

  1、赛前准备

  (1)分组:可以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2)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

  (3)赛前要检查物品数量与形状。

  师: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几个?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开展比赛,并计时

  (1)游戏活动时间5分钟。

  (2)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游戏。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进行第三轮游戏,时间可限制在4分钟内。

  4、决出胜者。

  5、还可以进行全班赛。

  6、全班总结交流。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三)游戏二 “玩一玩”

  1.游戏前准备

  认牌识点数:

  (1)抽出其中的几张牌,请学生说出牌面的点数。

  (2)尤其是对A的认识,知道A代表1。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教师结合扑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师根据主题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对游戏中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

  例如:每人的点数已知,现在淘气的点数是8,笑笑的点数是9,淘气不继续摸牌肯定赢不了,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淘气摸到几才能获胜?

  (2)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计算、思考、判断。

  4、小组开展比赛。

  (1)分组:可以分为4人小组进行比赛。在明确游戏规则和小组成员后,开始游戏。

  (2)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进行帮助指导。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据时间,可以进行第三轮游戏。

  (四)全班总结交流。

  全班交流,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游戏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或是游戏中要想取胜的“秘诀”等。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这些游戏好玩吗?

  回家后可以把这些好玩的游戏介绍给院子里的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13

  小学数学教案欣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4、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5、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7、 小组内进行交流。

  8、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9、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10、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6、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7、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3、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4、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以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特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每位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性的评价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的能力,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习“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钟面上有( )个数,有( )根针,比较短的针叫( )针,比较长的针叫( )针,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时 60秒=( )分

  2.练习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十九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18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4-1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30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4篇06-19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