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课件1、2)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我会读”下面词语。(课件3)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三、学生自主识字。(课件4)
1、重点认读以下生字:央、市、旁、城
2、教师范写,学生再写。
四、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北京哪些美丽的`地方?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图理解“矗立”的意思)(课件5、6、7)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课件8)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课件9)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课件10、11、12)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课件13)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等)
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庄严、美丽
柏油马路宽、长、绿树成阴
立交桥许多、川流不息美丽
名胜古迹、公园风景优美
北京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想像,能跟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多种运动项目的姿态.
2自由合作,体会成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3激发幼儿爱运动,爱福娃,爱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音乐若干
2各种运动器具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引出福娃,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设计运动员造型
1幼儿入场做热身运动
2出示认识5个福娃
3讨论,欣赏,模仿运动项目动作
中间部分:惯穿游戏,幼儿根据各种音乐作运动员造
1听音乐.做游戏,摆运动员造型
2欣赏音乐,尝试匹配与音乐风格相符合的'运动
3听音乐,集体表演
结束部分:选择道具进行组合表演,体验合作的成功感
1幼儿选择体育用品合作表演
2合影留念。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认识4个生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体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种笔画,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学生有自主识字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对汉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四的书写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横折撇竖弯点竖弯钩捺横折弯钩
丨丿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2、用铁丝演示“”,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课后反思: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兴趣很高,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多数学生书写习惯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还有待练习。
北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北京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待dai)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自选伙伴,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从第8-10自然段中任选两段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句话抄下来。
3、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产生愿意在 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知道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
教学难点:
抓住笋芽儿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笋芽儿不怕寒冷,乐于在艰苦环境 中锻炼自己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有关笋的知识
教学具准备:
投影
教学课时数
1
板书设计:
23笋芽儿
谁在呼唤:春雨姑姑 竹妈妈 雷公公 小草弟弟
笋芽儿变化:撒娇、懒觉 吓住 向上钻 脱、长成强壮竹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出示课题,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同学们:见过笋芽儿吗?生介绍了解到的有关笋的资料。
师补充。
二、检测预习
1.读生字,准确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投影出示词语,读一读。
弹奏 黑乎乎 扭动 央求 撒娇 瑟缩
叨唠 暖烘烘 滋润 阻碍 强壮 裹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喘、烘、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阻碍、照射、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喘气、阻拦。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
6.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7.写字指导。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评读后,思考: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填一填。
春雨姑姑呼唤,笋芽儿( );听了春雨姑姑的话,她想到( );听了竹妈妈的话,她( );雷公公呼唤,她( );她终于钻出了地面,听了小草弟弟的话,她( ),长成强壮的( )。
四、作业:
1、写生字,组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走近笋芽儿,看看小笋芽儿是怎么长的?
二、朗读感悟:
观察插图,激发兴趣。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2.教师范读,生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3.读读,画画,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那么,春雨姑姑是怎样帮助笋芽的呢?读一读。
(1)说一说春雨姑姑怎样帮助笋芽的?
(2)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
雷公公又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公公怎么做的。
(2)有感情朗读。
小草长出来了吗?高兴吗?读一读。
小笋芽在谁的启发下长高了?继续读课文。
4、读全文,想一想笋芽为什么自豪地喊:“我长大了!”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漆黑 沉睡 撒娇 呼唤 唠叨 爱抚
滋润 照射 温暖 自豪 健壮 叽叽喳喳
2.句子积累。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
3.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4.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四、实践活动
1.根据笋芽儿的特点,编一条谜语。
2.让学生实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
五、扩展运用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
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
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配乐朗读、自配乐曲歌唱等。
北京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北京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北京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句识字
⒈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⒉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四、反馈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边自学课文边在白纸上画草图,好了后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校对、指导、讲解。这样的.课堂设计,使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极其周围的建筑物有初步的印象,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也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但由于本堂课的时间教师掌握得不够,前松后紧,因此,课堂上的朗读训练还是不到位。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
⒈小组读
⒉读喜欢的段
二、指导写字
⒈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⒉教师范写,/article/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⒊学生描红练习
三、实战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10 北京
天安门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北京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
学习目标:
1、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会用“犹如”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展示,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北京的新变化,体会北京辉煌亮丽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并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交流感受)
3、说的太好了,连北京听了你们的称赞也打开大门来迎接你们呢!听,(音乐:北京欢迎你)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1、你们把词语掌握的很好,现在请打开课本50页,我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哪句话写出了整个北京城夜晚景色的特点?(指名分段读课文)
2、谁找出来了?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老师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2、谁能把这两段完整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3、当你站在天安门城楼,等啊盼啊!夜幕终于降临,北京一下子亮起来了,读出此时你心中的欣喜和惊叹!谁来读给大家听?
4、读第一句时就像你在给大家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听老师读。谁再来读。
5、最后一段要读准感叹号!齐读。
(二)课文从不同的景点写北京亮起来了,你再读读课文2—5自然段,从哪儿最能感受到北京夜晚的明亮和辉煌?
1、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
2、谁来说?(指名说,注意把话说完整。)
第一个景点:长安街
1、生:我从长安街这一段可以感受到北京的明亮和辉煌。
师:你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
2、指名说:(一共有三句话。分别写了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四周。)
3、现在我们先走进北京城的中心、夜晚的长安街,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长安街花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指名读。)
4、谁知道什么叫银河?
5、夜晚的长安街又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图片。(出示图片:这数不胜数的照明灯和一闪一闪的车灯汇集在一起,使长安街灯光闪烁、灿烂无比,就像天上那美丽的银河落了下来!)
6、谁能读好这句话?
7、请听老师读。
8、再指名读、齐读。
9、夜晚的天安门城楼又是什么样的呢?请读第二句话(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10、出示图片:这就是夜晚的天安门城楼,在绚丽多彩的灯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明亮耀眼,所以说她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11、再读这句话。
12、(出示图片)再看广场四周的建筑物,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13、(出示句子: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谁能读好这个长句子?指名读。
14、(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把这一段完整地读下来?
15、夜晚的长安街真美呀!谁再来读?
16、男女生比赛读。
17、老师读前面写地点的词语,你们和老师接读。
18、老师在每一句前面加上一句“北京亮起来了”你们再和老师接读。
19、让我们把这明亮、辉煌的长安街永远印在脑海中吧!背诵这一段。
第二个景点:环形路
1、师:其实,北京的环形路在灯光的映衬下,也显得明亮辉煌。快来读读这一段吧。
2、出示句子: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犹如”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换个词语来理解?(仿佛、好像)谁能用它说句话?
3、请看图片(出示图片)这就是街道上的夜景,你看后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4、把你的感受送如文中,再读这一段。(自由读)
5、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齐读)
第三个景点: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1、你还从哪儿体会到北京夜晚的明亮辉煌?(指名说第四自然段)
2、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3、出示图片(新旧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的图片对比)
师:请看,这是以前的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这是经过改造以后现在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两相对比,你有什么感觉?(现在的大街比一样的更亮了,更美了,更新了。)师:这就是“焕然一新”。
4、谁再来读这一段?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能让我们感觉到大街的焕然一新。
5、什么是“不夜城”?指名说。
6、你能不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不夜城”?
7、谁再来读,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她那迷人的风采?
8、齐读。
第四个景点:故宫
1、对北京的故宫,你又了解多少呢?(出示故宫的图片)指名汇报查资料情况。
2、是呀,故宫历经明、清两代,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说是古老的`。可书上为什么说她变得年轻了呢?(出示句子: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它,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请你读读课文,再读读老师出示的这句话,你发现它与课本上有什么不同吗?(生读课文,发现“它”用错了,书上是“她”字)
3、为什么用“她”而不用“它”呢?
4、你能读好这个长句子吗?谁来读。
5、你读得真棒!谁能领读?
6、在灯光的照射下,多么美丽迷人的故宫呀!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
三、拓展训练
1、同学们,世界处处都有美,需要的是你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家乡——安阳,也正在飞速的发展着,安阳的夜景更是另一番风味,咱们现在就去瞧瞧。
2、放安阳夜景片
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游览安阳时也曾经这样说过。那你能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安阳夜晚的美景吗?
指名说:
四、总结
大家说得真好啊!实际上,不仅北京亮起来了,安阳也亮起来了,祖国各地也都亮起来了。这“亮”不仅指的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这“亮”还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各地的巨大变化!同学们,相信等您们长大了,我们的祖国会变得更加明亮,更加辉煌!
北京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并能创造性表现藏族民歌。
3.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
4.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
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教学方法
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哪条铁路?(青藏铁路)
介绍青藏铁路通车:青藏铁路是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它穿越青藏高原,最高海拨五千多米,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它的建成通车对推进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师:为了歌颂对青藏铁路做出贡献的建设者,有位作曲家专门写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天路》。
2.多媒体播放歌曲《天路》flash
学生可以跟唱
提问:这首歌曲中唱的“人间天堂”就是美丽神奇的西藏(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二、简单了解藏族
提问: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上有一种白色的小花,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它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
3.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哪个城市?(拉萨)拉萨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布达拉宫)
4.介绍藏族服饰――点开自己博客上的民族服装图
5、介绍民族礼仪—献哈达)
为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他们会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6.介绍藏族舞蹈弦子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巴塘连北京》录音范唱
2.再听
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这首藏族歌曲有什么特点?
歌曲特点:西藏呢人烟稀少,地域辽阔,使得喜爱唱歌的藏族人民尽量将歌声唱得悠远绵长,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民歌风格。歌唱的时候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听音跟唱
轻轻地跟音乐唱一唱。
5。解决难点
你觉得唱着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提示:切分音、圆滑线(唱的圆滑些)和连音线)。
6.学生齐唱,教师纠错
7.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分组唱一唱,相互评价
9.弦子舞表演歌曲
教学生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绕教室围成大圈伴随《巴塘连北京》的音乐跳藏族弦子步。
10.提问
你对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怎么理解的?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1.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能唱出修起了铁路,巴塘人民激动的心情呢?
(速度、情绪、声音……)
12.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唱唱\奏奏\演演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旋律不长,但是由于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的风格,所以在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最后一句“巴塘北京紧相连”的节奏虽然容易掌握,但带字唱的时候歌词打破了常规的排列规律,所以学唱开始一直用慢速视唱,当学生准确地把握旋律后。对这一句的填词演唱作了单独的练习。
歌曲学会后,我又教学生学跳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像典型的藏族弦子步,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特别是一些男孩子认真专注的的样子真的让人感动,他们有的脱掉一个衣服的袖子,像藏族人民的服装那样,摔着袖子跳舞,孩子们载歌载舞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北京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北京教案三篇10-16
【精品】北京教案3篇11-01
有关北京教案4篇09-21
《北京的春节》教案11-25
北京的春节的教案08-16
北京教案模板集锦六篇10-12
关于北京教案汇总七篇10-21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锦集八篇12-15
精选北京教案范文汇编九篇10-21
大班社会教案:北京―中国的首都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