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狼和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和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和鹿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自学汇报达到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派代表回答)
(生汇报:有的组通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通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面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
二、朗读:
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
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
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
评价:
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不过××同学特别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3、那么有请××同学上台,老师给你们颁发朗读之星的奖品!(鼓掌鼓励)希望你们以后朗读得更好。
4、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今天的朗读之星,希望我们班上的朗读之星越来越多。
童话剧:
1、一、二组的同学,三、四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精彩的朗读,捧走了今天的朗读之星,那么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表演赢得表演之星吗?朗读组的同学可要当好评委哦!他们哪些同学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同学表演得不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表演?那么,一、二组的同学上吧!
(教师到座位上,适时参评鼓掌)
2、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二组的同学表演得怎样?(好)(掌声)好在哪里?
3、我们的表演之星即将产生!
4、经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我们今天将评选出××同学为最佳组织奖,××同学为今日表演之星,并且我们还要评选出贾婷同学为今日朗读之星。
5、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会表演,而且还会欣赏,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主持人、著名的演员、著名的导演都会在我们班上诞生。
三、感悟:
1、三、四组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二组深情并茂的表演,我们听了看了,在同学们的内心一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你们下去也收集了许多的资料,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而大声的交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谈谈你的感悟,你的联想,你的收获。
(评出环保卫士)
(发环保小卫士奖)
2、同学们的感悟、联想、收获还有很多,下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3、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的资料,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汇报了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座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是环保的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动物和平相处,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愉快的生活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狼和鹿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出示词语:生机勃勃葱绿枯黄活泼饥饿疾病
贪婪凶残哀嚎
2.聪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发现了,这三行词分别描写什么?(板书:森林、鹿、狼)
3.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阅读文本做了适当的铺垫。
二、品读感悟
1.自然切入,拎出主线
(1)课文是怎么评价狼和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板书:“功臣”“祸首”)鹿是怎么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默读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虫鸣鸟叫,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指名读)这句中有组意思相对的词——消退、“消退蔓延。能不能换成“消失”,能不能换成?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蔓延”“扩散”这里的绿色具体指什么?(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仅仅就这些吗?省略号告诉我们——森林中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群给吃光了。(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
(3)看来鹿群对于凯巴伯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许多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时你置身于凯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哀鸣)
(5)看着眼前枯黄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祸首”呢?请学生们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而鹿为“祸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当鹿发展得太快时,就会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护了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等于保护了鹿,三者构成了生态平衡。当人类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杀掉了狼,打破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祸首”上加了双引号。
【设计意图】紧扣三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领悟文章要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三、课堂延伸,迁移明理
1.为了让人类记住这段惨痛的教训,凯巴伯森林决定召开现场大会,分别邀请了狼先生、鹿小姐、猎人大哥讲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如果请你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你会如何讲述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呢?
2.鹿群被称为“祸首”,觉得很委屈,它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它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人类)。那人类与自然的失衡还造成了哪些祸患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导致地球变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空气污染,脆弱的大气层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水资源缺乏,久旱的农民仰天长叹。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有许多话要说,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听、说、读、思、写,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狼和鹿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一比,哪组反映快!狼!人类!鹿!森林!
2.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我说一个词,你自己判断一下能否形容你扮演的角色,若觉得行,请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爱的——
凶残的——活泼的—— 贪婪的—— 美丽的—— 智慧的——
3.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个有关狼、鹿、森林和人类的故事——第19课 《狼和鹿》。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原因。
1.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篇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这两句话,把前后的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你能找到原因吗?
(狼控制鹿群的发展,也保护了森林,他是“功臣”;而鹿破坏了森林,所以是“祸首”。)
3.一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深化领悟。
(一)森林的变化。
1.教师:我们通过阅读文章很快就明白了这一道理,可是当地居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为时已晚,人们是多么怀念以前那片逝去的森林,那久违的和平呀。
2.看图(课件):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欣赏那满目葱绿、生机勃勃的景象。(课件:森林 鹿 小鸟)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能用一段完整的话说一说吗?
3.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4.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指名读,评价,齐读。
5.看来大家都十分喜爱这样美好的森林。然而,事隔多年,凯巴伯森林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找一找,把相应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6.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图和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看,这就是枯黄的森林。谁来描述一下那惨不忍睹的景象。
是呀,没有了鸟儿的歌声,没有了鹿儿活泼的身影,树干裸露,连树皮也被饥饿的鹿群给吃光了。森林变得如此荒凉,萧条。
这样的森林又给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评价:多么让人心痛;枯黄的森林在哭泣;让人感受到心里沉甸甸的
7.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我们请女生读第一句,要读出森林的美好。男生读第二句,要读出森林的荒凉。比比谁读得更投入。
8.看来,狼的存在制约了鹿的发展,因此也保护了森林的美好,虽然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但他们捕杀的狼,确确实实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二)鹿群的变化
1.我们说,是鹿破坏了森林,那么鹿群自己,在这25年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一、三自然段,把表示鹿群变化的语句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反复地对比着读读,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可以和小组伙伴一起交流一下。
2.交流:
(1)鹿群数量的比较
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大约有4000只鹿,而鹿被捕杀后,鹿的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后来因为生病,鹿又死了六万只,最后,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鹿群生存状态的比较
读句子:
原先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他们虽然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但那时的森林有足够的食物,根本不用为吃担心。
现在呢?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3.小结:这一切悲剧都缘于鹿群的过量繁殖。可见——读句子“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三)真正的祸首
1.学到这儿,大家对这两句话一定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2.在“功臣”和“祸首”上为什么加了“ ”呢?
3.是的这与我们一贯的看法是多么不一致呀,其实狼也不是真正的“功臣”,鹿也不是真正的“祸首”,那么真正导演了这一出森林悲剧的又是谁呢?
4.人们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课文第几自然段写人们捕杀狼的?
5.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捕杀的狼很多)
7.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再读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好好的读一读。
8.指名读。
指导:如果你能读好这些词,你就能读好整段话,不信试试。指名读。齐读。
9.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但是为了 鹿而 了狼,使得鹿群 ,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
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想想此时当地的居民心情又会怎样?会怎么想?
四、小结课文,拓展深化:
1.是呀,其实森林就如同一架天平(师画天平),一头代表狼,另一头代表鹿,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狼只有吃掉一些鹿(师画箭头和吃字)才能使鹿的不会过度繁殖,这样鹿的总数就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这架天平也就保持平衡了,而如果人们捕杀了狼,就打破了这种平衡,鹿群没有了狼的制约,就过度繁殖,使整个森林不堪重负,最终走向毁灭。
当地居民在惨痛的教训中明白了这一点,但是在其他地方像狼和鹿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时的发生着。你课前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呢?
2.交流;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可真不少,那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3.没错,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其实我们的整个自然界也是一架天平,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必须保持他的平衡,才能使各种生命得到合理的发展。我们希望狼和鹿的悲剧不要再重演,我们期盼所有的生命能永久和平。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让他们也加入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队伍中来,好吗?
板书:
贪婪、凶残 吃 活泼、美丽
19. 狼 和 鹿
保护生态平衡
“功臣” “祸首”
狼和鹿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语文教案-鹿和狼的故事。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
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
(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
( )的鹿在林间( )
( )的小鸟在( )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
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鹿和狼的故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9.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天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狼和鹿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三维目标的整合点: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合理想象,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设疑,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动物呀?狼贪婪而凶残,真令人讨厌。
那鹿呢?
它活泼而美丽,多惹人喜欢呀。
3、这是我们的印象,课文中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出示一段话: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这里把凶恶的狼称为“功臣”,而把我们认为是可爱的小鹿称为是“祸首”,到底有什么有力的证据这么说呢?杜老师跟大家一样心里充满着疑问,为了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这节课咱们就来通过学习课文解决这些疑问。
【引发学生自觉质疑: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了呢?出示图片,凸显矛盾,让问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引领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由老师主导,学生活动为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二、合作探究,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边读边画,画出能够看表现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句子,在旁边作出批注,在书上留下读书的痕迹。
2、四人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读一读所画的句子,议一议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抓住对比,感受灾难
第一组:森林的变化
(一)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1、看图想象,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1)师:瞧,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们说,这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2)想像,感受图中没有的美好景象,进一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比如: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
(3)小结: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真是(出示卡片读:生机勃勃)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1)画面美,课文的语言更美,快读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刚才看到的画面。
(2)能用你的朗读向大伙儿展示看到的美景吗?(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读,把这森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吧。
(二)一百多年后的森林
1、看图对比,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
(1)图片对比,感受“绿色在消退”:
森林中的绿色呢?刚才满眼的绿呢?
(引导和森林以前的景色对比说,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
(2)图片对比,感受“枯黄在蔓延”: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2、朗读品味,感受森林的一片荒凉
出示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小树没有了,嫩枝啃光了,树皮、草根、这一切都没了;
枯黄象熊熊的烈火,在森林中蔓延开来,它吞噬着可爱的绿,令人痛心呀,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此刻的心情吧!(指名读,齐读)
第二组:鹿群的变化
1、感受鹿数量的变化
森林中的鹿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指名抓住数字来谈谈感受)
两个冬天死去六万只,最后只剩八千只病鹿。这些数字真是触目惊心!(朗读体会)
2、感受鹿生活质量的变化
光是数量在变化吗?生活状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引导学生想像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鹿群虽然要时刻提防着狼,但生活中没有饥饿、没有疾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鹿是怎样生活的?(生说)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狼与鹿共存,狼要吃鹿,鹿时刻提防。这样,一些生病的、弱小的鹿,就被狼吃了,而逃过狼的毒手,生存下来的鹿则十分健康。(读句子)
【这一环节,通过“对比”这一过程与方法,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初步形象地感知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想像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时间一久,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
(3)小结:它们拖着虚弱的病体苟延残喘,为一丁点食物同类相残,无时无刻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读句子)
四、读中练说,感悟道理
1、森林由生机勃勃到一片荒凉,鹿群由活泼美丽到疾病缠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
再次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自由读第4小节,练习说话。)
出示: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3、师小结:同样是一座森林,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4、请再读读这两句话,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们因为不知道大自然自身的规律,好心做了坏事,让学生明白不应该破坏生态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讨论这一方法的运用下很好地进行了渗透。】
五、拓展延伸,感触生活
1、如果说,凯巴伯森林的悲剧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好心办了坏事。他们可真后悔呀!我们来当一回环保小专家,怎样才能使森林恢复生机?
六.课外作业,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狼和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学生自学、思考
四、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集体汇报交流
五、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读了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友那些你懂得地方
2、提出不懂得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海巴伯森林的故事
六、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度课文,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2、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读,想象一下,那时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如此情景你想说什么?
(3)、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还听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
七、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作业:写写读了这片课文的感受,同学之间交流
狼和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重难点
明白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逐个出示狼和鹿的图片,在生活中,狼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狼,出示:凶恶、凶残;)出示:鹿图,这是什么?在生活中,鹿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板书:鹿,出示:温驯、美丽、活泼;)(板书:和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9、狼和鹿 )
2、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文告诉我们凶残的狼是森林和鹿的(生:“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森林的(生:“祸首”)
3、凶残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森林的“祸首”,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看。
二、森林对比,提出问题
(一)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10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森林吗?
①准备交流(同桌说给同桌听听,)②指名交流
2、学生介绍森林。
师:是啊,森林郁郁葱葱,小河静静地流淌,鸟语花香,多么美丽的森林呀!文中也有写到凯巴森林的句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描写森林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回答,师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点评,齐读,伴乐朗读)
(二)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可事隔25年,这座森林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示:二十年森林变化的图)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二十后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2、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出示动漫,理解“蔓延”、 “消退”)
3、师引读: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范红再读句子,指名读,点评,齐读。)
3、出示:两种不同森林的图及句子。伴乐朗读。
师: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女同学伴乐朗读这一段文字);这是二十多年以后的凯巴伯森林(男同学伴乐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同学们,同一座森林,25年前 郁郁葱葱,25年后却是一片枯黄,看着两幅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问什么?(学生质疑)
1、是呀,同是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第二、第三小节。(交流: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指名回答)
师(小结):使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大量的捕杀狼。(板书:人捕杀狼)
2、人们大量的捕杀狼,是因为美丽而活泼的鹿群后面,(出示句子: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这里有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准它
3、狼总是吃可爱的鹿(板书:狼吃鹿),为了保护鹿(板书:保护),美国总统罗斯福还特意颁布了一条“剿杀狼”令。
4、有了法令,人们就肆无忌惮地大量捕杀狼。(出示枪杀狼图)
5、师引读:同学们,可爱的、美丽的鹿要被狼吃光了,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于是人们大量地地捕杀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人们大量地捕杀狼,所以(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二十多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再齐读。
6、引读: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二十多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师:二十多年杀掉了六千多只 ,算一算,平均一年杀死了多少只鹿?(大约300只)
7、使森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三、探究谁是森林的祸首
1、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被杀掉了,至此鹿(生:大量繁殖)。(看课本):引读: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杀狼前,鹿的数量是(四千只),杀狼后,鹿的数量(超过了十万只)。算一算,鹿一年繁殖多少只?(将近五千只)
2、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到处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出示图片)
3、鹿群的大量繁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出示句子(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读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树木的嫩枝、绿叶、树皮……一切能吃的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鹿大量的繁殖,会带来什么后果?(指名回答)
5、是啊,鹿群的大量繁殖,把森林糟蹋得这样惨。引读: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师:八千只病鹿;同学们,超过十万只的鹿,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啊,算算,死了多少只?(超过九万多只)
过渡:多么惊人的数据呀!为什么人们大量捕杀狼后,鹿还会死这么多呢?)
5、联系课外常识,说说人们大量捕杀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小组讨论交流)
用“狼被大量捕杀,鹿死得更多,是因为……”来回答鹿的死因。
6、饥荒带来的是一个寸草不生,荒凉不堪的森林,饥荒也导致了大批的鹿被饿死。鹿死的原因还有吗?
四、明理
1、美丽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黄,活泼可爱的鹿也正陆续地死去,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此时此刻人们才刚刚醒悟: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美丽、活泼的鹿却成了“祸首”。(板书:“功臣”、“祸首” 齐读第四自然段)
2、狼为什么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联系上下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样就切断了传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会怎样?鹿在逃的过程中,鹿的身体就会怎样? “生命在于运动”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只鹿是怎样的鹿?鹿群被控制了,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狼间接地保护森林。(板书)
3、美丽、活泼的鹿为什么成了“祸首”?( 联系上下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师:鹿群一旦大量繁殖,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板书:破坏)
4、鹿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难道鹿真的是“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人)
5、人们杀狼护鹿原本是让鹿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居然让鹿过上了?(对着板书,让学生说说,人、狼、鹿三者的关系)这个悲惨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6、森林被破坏了,最终危害到谁?(人,描红)
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得怎样的启示?
小结: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平衡(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如果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能做到保护生态平衡,那么大自然给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幸福。(出示: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幸福)
8、穿过时光隧道,来到那个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环保者或者是罗斯福总统的助理,又或者……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人
捕杀 保护
危 狼 鹿
害 吃
保护 破坏
森林
狼和鹿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人们由于对狼和鹿的两极态度引发生态失衡的悲剧,真切认识人要尊重自然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内化文本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感。
2、通过情景练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文本资源进行个性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
教学过程:
板块一、感受人们对狼和鹿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一、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感受人们恨狼爱鹿的态度。
1、出示两组词语:
1)贪婪而凶残 下毒手 暗算
2)活泼而美丽 嬉 戏 时刻提防
——自己读一读,会读的举手;指名读词语。
——这两组词语分别是写谁的?
——指导朗读词语。
(1)通过这两组词,想想在人们眼中,这是怎样的狼和鹿?(可恨、可爱……)指名交流、朗读。
(2)同学们,词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这两组词,体会人们恨狼爱鹿的这两种鲜明的态度。
2、学生读课文体会人们恨狼爱鹿的态度。
3、小结过渡:人们的这两种鲜明的态度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当然,人们的行动就会改变狼和鹿的结局。那么,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因为人们的态度有着怎样的结局呢?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3两小节,划出描写狼和鹿结局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狼和鹿25年后的命运,理解鹿濒临灭绝的原因。
二、感受狼惨烈的命运。
1、自读课文第二节,感受狼的命运。
1)先来说说狼吧,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交流:
——出示“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狼落得了一个怎样的下场?
——几乎被杀光了。(板书:几乎杀光)
——下场悲惨——“哀嚎着倒在血泊中”(狼的“哀嚎”让人什么感觉?仅仅一只狼这样惨烈地死去吗?这样的惨状持续了多少年?……)教师圈点。
2、朗读,谁能读出狼的这种可悲的下场。
三、感受鹿的命运,讨论原因。
如果说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几乎被杀光,人们恨透狼的心态得到了满足的话,那么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它的最终结局怎样呢?你们从第三小节找到了哪些句子?
1、鹿的命运。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提示:这不是最终的结局。)
——出示“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1)圈点词语:两个、六万只——留意到这两个数字了吗?相差如何?你从这两个相差这么大的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那是多么悲惨的景象呀,漫山遍野都是鹿的尸体,惨不忍睹啊!
2)且最后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圈点:只)这意味着什么?——再过一个冬天,也许都死光了,几乎灭绝了。 (板书:几乎灭绝)
3)指名读(谁来读好这句话:奄奄一息)——齐读。
2、研究原因: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几乎被杀光了,鹿照例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生儿育女,无忧无虑,怎么会遭受几乎灭绝的结局呢?原因是什么呢?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第3小节,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饥饿 疾病
2)课文中有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这种巨大的灾难。
3)欣赏积累两个比喻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自由朗读,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森林的迅速消失是多么可怕呀!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整个森林充满了恐惧。
——齐读。
四、对比读中感受人们的心情。
——读到这里,老师想给大家看看这两张图片:课件播放。
——第一幅画: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再也没有贪婪而凶残的狼跟在后面,再也不用提防狼的暗算。
——第二幅画:可不久人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惨状。师配乐朗诵“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板块三、认识狼和鹿的关系,理解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五、认识人们对狼和鹿的新认识。
1、于是,人们在痛苦中反思,他们对狼和鹿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回到课文,读一读第4节,你能否从中找出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说说人们的认识?
——理解“功臣”和“祸首”及引号的意义。(板书:“功臣” “祸首”)
1)狼的功劳是什么?点拨理解方法:联系后文理解。指板书说明引号用在这里表示有特殊的'含义。
2)鹿闯下了什么祸?看来这里的功臣和祸首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所以都用上了引号。
2、原先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在短短25年间变得奄奄一息,面临消失的危险,造成这样恶果的祸首还有谁呢?人们善意的出发点尽会带来如此大的后果。所以我们应(快速指名学生说)师小结并板书:尊重自然。
六、情景练笔。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捕杀狼的命令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亲自发布的。后来,这位美国总统终于撤消了这条给凯巴伯森林带来厄运的命令。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这位总统撤消这条命令的决心来自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凯巴伯森林中的最后一条狼,狼对总统先生说的一段话,使总统如梦初醒,于是第二天就撤消了这条命令。你们想象一下,狼会对总统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写一写狼说的话。
2、出示“尊敬的总统……”,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师扮演总统,与学生展开交流。
——感谢你给我上了一堂有关生态平衡的课,以后我一定要尊重自然。
——造成这样的灾难,我身感歉意。我已经撤消了这条命令,相信不久的凯巴伯森林定能恢复往日的生机。
——放心吧,我不会再让这样大错特错的行为发生了。
板书设计:
(恨) 狼 几乎杀光 “功臣”
和 尊重自然
(爱) 鹿 几乎灭绝 “祸首”
狼和鹿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阅读课文,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
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激发学生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朋友,想不想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大屏幕出示“狼”的画面)认识这位朋友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看来,“狼”这位朋友好像不受同学们的欢迎啊!接下来,再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朋友吧。(大屏幕出示“鹿”的画面)生自由发言。
(评析:“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朋友,想不想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这句话仿佛是一块磁铁,它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当第一位朋友出现的时候,学生立刻想起了许多与“狼”有关的话题,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世界里,“狼”是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的。这种认知与情感恰好与课文中所叙述的故事产生冲突,这位学生读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当“鹿”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温顺可爱的鹿,人见人爱。“狼”和“鹿”在学生的反应是那样的鲜明。学生中的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会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产生很大的阅读探究动力。)
3、现在,老师把“狼”和“鹿”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你觉得它们中间可以加个什么字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板书:狼?鹿)(吃、抓、追、咬……)
4、是啊,鹿是温顺可怜的,把它和凶猛可怕的狼放在一起,结局就可能使大家所想象的种种情景。
假如老师在它们之间加上个“和”字,这会引起你的哪些思考呢?(红笔板书“和”)
5、咱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由“狼和鹿”这三个字引发了这么多的思考,那么在狼和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评析:在“狼”和“鹿”之间可以加许多字,表示它们间的关系,但这些关系所产生的都是一种结局——鹿成为狼的猎物。就在学生的认识趋于统一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一个“和”字,立即引发了学生的预测欲望。在接下来的`阅读预测中,学生间产生了种种阅读预测,都是在情理之中,可课文中的故事却是出乎情理之外的。/这种情理之中的预测与情理之外的故事,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阅读期待落差,使学生在阅读之中产生很大的阅读冲突,从而为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探究根源奠定基石。)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森林)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书中有一句话描写了此时的凯巴伯森林,能找到给我们读一读吗?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
2、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评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通过凯巴伯森林的两次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森林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原因的兴趣,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三、深入探究
(一)狼的变化
1、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认真读课文,找原因。
2、指名说原因。(狼被大量捕杀)
3、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指名回答。
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第二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5、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
(二)鹿的变化
1、指名读第三小节。思考:狼被捕杀前后,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四千——十万——八千)
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四、对照感悟
1、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祸首是谁?读最后一段思考可恶的狼成了“功臣”:因为……可爱的鹿成了“祸首”:因为……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狼?鹿?还是?
(评析:抓住狼和鹿的数量对比,导向造成森林和鹿群前后状态的对比,这两组对比分明揭示了“功臣”和“祸首”的特定内涵。)
3、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出于保护鹿而出台这一政策,大量捕杀狼,谁知事与愿违,痛心不已,事后罗斯福总统又下令在凯巴伯森林放回几只狼。
4、(出示天平)生物间有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他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的杀死,天平必将倾斜,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
5、交流有关保护生态平衡的例子。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收束,引导学生由文悟理,从思想认识上升华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课外延伸
制作一份以“保护生态平衡”为题的手抄报。
狼和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学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书题目,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字词积累)。
2、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过渡语:让我们把1——6自然段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并找出表示狼数量变化的句子。学生举手回答再来找一找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举手回答
师述:两年减少了6万只鹿,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至少有100只鹿在死亡。面对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④师深情描述:4000——10万——4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
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
①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 ②在想象的基础上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
2、感受被摧毁后的森林的惨状
师述:同学们,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
②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
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示罗斯福资料)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过渡语:鹿儿们可能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人类特别恩宠的他们,在人类精心为它们营造的'自由王国里不光不能幸福生活,甚至还只有死路一条。其中缘由鹿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
1、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
2、出示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居然”的作用。意想不到,加强语气。
3、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从文中找一找原因。
4、罗斯福是根据什么来制定这个原则的?
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再响亮地读给人类听。(再读)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引狼入室”计划。)
2、体会写作方法: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3、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狼和鹿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出示图,板书:狼、鹿)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
三、紧扣词句,研读课文
1、(出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这图画,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4、从你们的朗读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欢这座美丽的森林。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示图)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齐读。看到这枯黄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5、生活在其中的可爱的鹿呢?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发现课文中有3个数字是描述生活在凯巴伯森林中的鹿数量的,你们找到了吗?(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分组学习,找到原因。
6、分组学习,交流反馈。
7、我们看看课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见一不一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为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边读边想:为什么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怎样读?
四、提升感受,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师画天 平),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种生命得到合理的发展。今天回家后,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万 八千
功臣 祸首
吃
狼 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词语:
生机勃勃 葱绿 枯黄
美丽 活泼 饥饿 疾病
贪婪 凶残
(1) 指名读、正音 齐读
(2) 学生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试用这几个词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森林和鹿群的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从描写森林、鹿群、狼的词语入手,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指导,可以很好地落实写字教学目标。同时,引领学生用相关词语概括课文内容,既是语言文字训练,又确立了研读方向,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二、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1、引导学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指名读)
(1)多媒体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凯巴伯森林前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2) 多媒体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景象的图,让学生说说感受。
(3)指导朗读:这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两句分别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齐读)
过渡:当读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有了一个什么疑问?(指名说 如:为什么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可是,吃光了。)。
2、引导学生感受鹿群的变化:我们再来看一看,狼被捕杀前后,森林里的鹿群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1)出示板书:____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_____。让学生说说,狼被捕杀后,森林里的鹿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数字上的变化,感受鹿群生活状况的变化。
(3)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这时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问?(在狼被捕杀前后,为什么凯巴伯森林和鹿群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读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紧接着,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找出文中数据,体会鹿群和狼群的变化之大。
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指名说:但鹿群的后面,的暗算。)
过渡: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
5、多媒体映示:
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齐读这两句话。
(2)说一说:谁是功臣?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谁是祸首?为什么称鹿为祸首呢?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3)、理解引号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吗?狼吃掉鹿只是出于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这样吗?是谁让鹿去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
6、说一说: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对狼、鹿、森林、人类,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现在,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指名说)
【设 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 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 联系,从而领悟到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进而悟出文章蕴含的道理,可谓水到渠成。同时,_______的鹿在林间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是很好的说话和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说写训练,揭示主题。
1、现在凯巴伯森林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想在森林入口处设置一个警示标语,你认为应该在上面写些什么?(学生写 写后指名说 师生评议)
2、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设 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阅读教学中应抓住契机适当进行一些写话训练。这里在学生学习前文的基础上,以设立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说写学习本课的收 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说写效果。另外,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映示: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
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
人们喷洒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将它除净。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
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给当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灾。
(1)师讲述这三个故事,并引导学生补充有关事例。
(2)读了这些故事,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当地政府也决定让凯巴伯森林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的美丽,你认为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里教师和学生补充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实例,是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升华主题。】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狼和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狼和鹿》,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
1、同学们看,这就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觉得那时的凯巴伯森林怎么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她呢?
2、课文是怎样来描写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呢,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3、指名回答。出示: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4、看来大家都十分喜欢这样美好的森林。那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齐读。现在你脑中的森林又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词看出来的?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在不断向四周扩展,什么在慢慢消失?看,这就是枯黄的森林。这样的森林又给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6、我们请女生读第一句,要读出森林的美好。男生读第二句,要读出森林的荒凉。比比谁读得更投入。
7、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2、指名说原因。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课文第几小节写人们捕杀狼的?读读第二小节,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的?如果你能读好这些词,你就能读好整段话,不信试试。指名读。齐读。
3、狼越来越少,鹿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现在鹿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快速口算,为什么会增长得这么快呢?看来,狼越少鹿就——越多。
4、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生活得可自由,可快乐了。你能想象鹿群们是怎样自由生活的吗?凯巴伯森林可真是鹿的——自由王国。如果你是当地的居民,看到这番美好的情景,心情怎样?会怎么想呢?但凯巴伯森林真的成了鹿永远的自由王国了吗?发生了什么事?仔细读读第三小节,然后告诉我。
5、请同学们再将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对照着读,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哪些事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呀,美丽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黄,活泼可爱的鹿也正陆续地死去。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想想此时当地的居民心情又会怎样?会怎么想?
6、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罪魁祸首是谁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为什么是当地的人们呢?是呀,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当地人们的“无知”,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可爱的鹿怎么倒成了“大坏蛋”了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8、同学们看,这是一架天平(师画天平),假如这头代表狼,另一头代表鹿,狼只有吃掉一些鹿(师画箭头和吃字)才能制约鹿的过度繁殖,将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才能使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9、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准备如何说服他取消这项政策呢?
四、拓展、作业
1、其实,除了狼和鹿,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平衡关系,(指图说)这种平衡关系一旦被破坏了,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你还能给大家举个生活中因为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吗?或者说明事物间互相制约关系的例子。
2、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还真不少,那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发呢?(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3、没错,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课后,联系今天课上所学的内容,每人写一篇环保小论文,宣传生态平衡的知识,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好吗?好,下课。
狼和鹿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1、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学完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字词积累)。
2、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
【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过渡语: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用心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你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边读边体会,并找出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还可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 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段
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
①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
狼和鹿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0课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了解罗斯福为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的措施。
2、领悟作者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幻灯片出示课题及鹿和狼的图片。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幻灯片出示:难逃厄运、罪魁祸首、葱郁、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狩猎、控制、宠儿、乃至)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新课: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幻灯片出示问题)
2、指名回答,师生讨论。
3、练习讲故事(幻灯片出示:合上课本,自己练习说一说或同桌间讲一讲鹿和狼的故事)
4、自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幻灯片出示问题)
5、师生讨论(幻灯片出示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的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
6、分析本课写作思路及课文结构(幻灯片出示相关内容)
7、罗斯福总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让我们写信告诉他吧。幻灯片出示: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劝说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
罗斯福总统阁下:
狼吃掉一些鹿后,就会(),而没有了狼,就会();您制定的保护鹿群的政策,只是根据(),这是片面的,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8、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例?
9、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狼和鹿教学设计15
课文以罗斯福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今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读过有关鹿和狼的童话故事,所以对课文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故事的内容也容易理解,但学生不容易通过文章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要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鹿和狼以及森林的图片,罗斯福总统的照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2、要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关于“狼”和“鹿”的童话故事吗?在童话中,你觉得狼和鹿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2、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预习检查,理解词语
2、速度。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3、介绍:罗斯福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引导自读,提高自学能力。)
三、学习1—6自然段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杀狼保鹿,鹿死林毁”的`故事。
2、课文哪些语句看出鹿毁灭了森林?用“——”画出,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看出鹿也被灭绝了。用“——”画出。
3、为什么会发生“鹿死林毁”的悲剧?你能补充完下面的关系图吗?
(狼)灭绝后→(鹿)快速繁殖→(森林)毁灭→(鹿)灭绝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适时点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习7、8自然段
1、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怎么办?大家有什么办法。(放狼)
2、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我们都主张放狼,那就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吧。为了做到有理有据,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第7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狼和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狼和鹿》教学反思03-20
《狼和鹿》说课稿01-01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12-15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11-24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0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04-09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08-25
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04-12
狮子和鹿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