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8 08:21: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优选1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一、导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同学们快速回忆一下。 课文分几部分?

  2、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

  过渡: 那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怎样可怜?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

  二,新授

  第一部分

  1.首先,看卖火柴这部分,浏览课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画下来,圈一圈重点词语,读一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2.交流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残酷的现实)

  过渡: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很可怜。可是后来她怎样了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能读给大家听吗?小女孩死了,可作者为什么会说她幸福了(幸福),在哪些段落或故事情节中知道的?

  让我们一起静心默读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东西,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幸福?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受,并读出你的体会。(学习提示)

  1.学生默读5-10自然段。~

  师:让我们一边交流,一边不断完善这个表格。(填表格)

  2.小女孩曾经看到的美丽是现实的吗?那是什么?小女孩的幻象怎么样?。(美好的幻象)

  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天没卖掉一根火柴,都足以让她内疚和恐惧,可小女孩为什么还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呢?我们先与同桌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次擦火柴。

  小女孩为什么擦燃第一根火柴?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

  师:这个“终于”经历了怎样一番斗争,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读出勇气来)

  师:她用火柴往墙上一擦,只见——

  师: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

  师:几乎冻僵的小女孩已经迷迷糊糊了,小女孩开始产生怎样的幻想?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看到大火炉时,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

  在幻象中,小女孩的感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幸福)这就是小女孩曾经感受到的幸福。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把女孩快乐、幸福的心情读出来。欢快一点儿。

  师:幻象中,小女孩多么幸福!可是突然——[指名读]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师:回到了怎样的现实中?用一个词来形容。(残酷的现实)

  师:没有火炉,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埂,小女孩又回到了冰冷、残酷的现实中,小女孩此时的心情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把小女孩内心的痛苦,读出来。 (痛苦]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现实太残酷了,读——

  过渡:如果说小女孩第一次斗胆“终于”抽出一根火柴,是她实在太冷了的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可她几次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是为什么呢?

  师: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合作朗读6-10自然段。

  3、师:尽管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来留住那样美好的幻象,可幻象最终还是破灭了,破灭得那样干净,那样彻底。因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4、请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再说说你的体会。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读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5、(“奶奶~)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从四个叹号中,你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

  师:在小女孩所有的幻象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渴望,这几句小女孩的内心独白更加深了我们的体会。女孩就是特别害怕奶奶也会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所以她急切地叫起来——可怜的恳求着——

  师: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句句含泪,作者的语言字字含情。

  3、(飞到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了。

  师:反过来说,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悲惨的命运)带着你的体会读——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小女孩美好的虚幻其实就是她现实生活的渴望。小女孩就这样,从幸福到痛苦,从痛苦到幸福,从这幻象与现实的鲜明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还有哪段没学,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幻想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冷酷,幻想中越感到幸福,回到现实中就更加觉得痛苦,小女孩的命运真悲惨!她身处的社会现实是多么——残酷。

  四、第三部分

  小女孩就这样在美好的幻象中带着微笑死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多么悲惨的小女孩,可是作者在结尾却这样写道:

  (出示小黑板)怎么理解这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幻象中的幸福,其实是反衬现实的痛苦,第二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只有死去才能得到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

  安徒生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段文字?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齐读这段文字。

  五、小练笔:

  对比你现在的幸福生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或自己说吗?

  六:小结:

  同学们,从你们深情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小女孩悲惨命无限同情,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这份幸福,还要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充满阳光,让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会,就不会再有“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学们,课文学到目前为止,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是呀,文章如此凄美,牵动着我们的心,是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冷酷的现实

  幸福 美好的幻象

  痛苦 悲惨的命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安徒生有关资料、本课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谁能介绍一下安徒生?(生介绍安徒生资料,如果生没有收集到,师作简要介绍。)

  二、自学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1.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完课文后,把生词多读几遍。(抽读、齐读)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小女孩卖火柴部分。自己读读1-4自然段,勾出体现小女孩处境的句子。

  2.你能从这一部分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可怜?(从冷、饿、无人疼爱三方面引导)

  学生答到写小女孩冷的句子。(板书:冷)师引: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冷?

  (1)“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3)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4)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当生答到该句,师引:仅仅是冷吗?还能看出什么?(小女孩饿。板书:饿)

  (5)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能够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又冷又饿吗?(抽生读句子)

  3.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板书:无人疼爱)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都是比较清楚能看出来的,其实书中还有别的地方也可看出小女孩的可怜。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没有鞋穿)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么美丽的小女孩却是如此悲惨的命运,用美好烘托出可怜。)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特定的时间。后面又强调,这里两次写“大年夜”,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小女孩也渴望过美好的生活。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小结:就在这个象征着团圆、幸福的大年夜,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冒着风雪,在寒冷的大街上走了一整天。她又冷又饿,还不能回家。身边的人来去匆匆赶着回家团圆。没有人注意她,没有人关心她,她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在那个冷极了的大年夜里,那个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成一团,孤零零地坐在墙角。等待着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一起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 相关内容:《詹天佑》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田的维吾尔》教案28﹡我的舞台 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穷人》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二、指导理解第二部分

  (一)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线勾出表现小女孩最终命运的句子。(生浏览勾画)

  抽生交流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自由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小女孩死得悲惨。她在幸福中死去。)让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生说到幸福,师:她曾感受到哪些幸福呢?请孩子们默读5-11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抽生汇报。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三)重点指导第一次:

  1.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生说:火炉)师板书:火炉。

  2.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生说句子)师出示句子:“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舒服呀!”生自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带着这种体会来读一读。

  师引读,让生在朗读中体会温暖带给小女孩的幸福。

  (四)略处理后三次擦燃火柴。教学流程为:说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再在读中感悟小女孩在幻觉中一次次体会到的幸福。师相机板书:烤鹅、圣诞树、奶奶、

  (五)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呀,当她把一大把火柴都擦燃时,又看到了什么?(当生答到和奶奶一起飞走了。)示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生自读后,说体会后感情朗读。

  小结:是呀,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一次次地看到了自己所向往的东西,感受到了快乐与幸福。所以,(师引)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生接读)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六)从这微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她曾经是多么快乐与幸福呀。(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她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生读。

  三、回顾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幸福

  (一)可是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生答没有)从“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理解小女孩死了。对于一个无法活下来的人,是谈不上得到幸福的。可是因为特殊的背景,对小女孩来说死就是幸福。(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她不可能得到幸福。)

  (二)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要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 —— 暖和的火炉

  饿 —— 喷香的烤鹅 小女孩 擦火柴

  无欢乐——美丽的圣诞树

  无疼爱——慈爱的奶奶 死去

  无幸福——快乐的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教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奠定学文的感情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相机介绍安徒生的资料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二、自主朗读,图文结合渲染气氛。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此实施,效果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

  过新年时,我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会,还可以收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压岁钱。同学们是幸福的,幸运的。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了街头,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

  3、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一块探究吧。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4、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师生交谈确定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等。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4自然段:

  ⑴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那个寒冷的大年夜!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⑶ 这一天,正是大年夜,新年的前一天,那可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啊!谁不想回家?可是小女孩她不敢啊!她不仅饱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回到家爸爸还会打她,没有一个人关心她、爱她,她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我想,此时小女孩的悲惨可怜已经拨动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弦,谁想走上前安慰安慰她呀?

  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⑷ 可是当时的小女孩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终于,寒冷促使她一次又一次的擦燃了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看板书,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

  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学习5~11自然段:

  ⑴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

  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幸福、快乐、暖和、温暖。)

  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⑵ 可是,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出示句子:

  自己试着读一读,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⑶ 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愿意读的一块读。

  ⑷ 多么美好的一切!然而,伴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瞬间消失了。小女孩太知道这种幸福感受的转瞬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在亮光中出现时,她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出示句子。)

  再读一读,想:

  从小女孩的喊叫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的渴望、迫切。带着这样的心情呼喊一下奶奶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⑸ 她多么渴望把奶奶留住啊!于是她赶紧擦着了整把火柴,这时,她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1自然段。

  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3、汇报交流,把课文内容分为“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个部分。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潘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惨

  火炉

  圣诞树

  烤鹅

  擦 燃 灭 捏 微笑

  奶奶

  飞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5

  【案例描述】

  〖片断一〗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生:可以吃好吃的东西。

  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里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生:可以尽情地放烟花。

  ……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可真幸福呀!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女孩吧!(播放“农远”课件并配上《二泉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听录音,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脚,她太可怜了。

  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补丁打补丁,我很同情她。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

  ……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似乎一切都顺着自己的思维在前进,正准备接下来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小女孩家那么穷,没有的吃又没有的穿,她的小脚怎么还长得那么胖乎乎的?

  (我一时间被问蒙住了,仔细看看课件,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这小女孩的手和脚的确有点胖,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远。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却从来没发现这一点,是教材印错了?还是课件弄错了?正常的观点来看小女孩应该长得很瘦。我一时间也无法解释,但我知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不动声色,准备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

  师:是呀!这个小女孩的脚的确有点胖,陈华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

  (顿时课堂费腾起来,过了几分钟陆续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么冷的天,又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光着脚,那双脚可能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生:而且书上不是也说了吗?“一双小脚被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真想拿一双棉鞋给她。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脚都长冻疮,就会肿起来。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脚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说到这,教室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眼带泪花。我很吃惊,孩子们的心竟这么的细,竟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个小意外,远远胜过我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教学设计。她们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怜,深深打动了,无形中激起了她们的同情心。)

  〖片断二〗

  (当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冻死街头”的课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她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生:老师,我会请她到我家来,让她做我的小妹妹,让她吃好穿暖。

  生:我会发动全班同学凑钱,让她和我们一块上学。

  生:假若我有一块饼干,我会分给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给她穿,我要让她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幸福──

  师: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可是你们的爱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为她生活在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老师,我建议我们六⑴班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苦。

  生:虽然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短几十分钟内,孩子们的“爱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来,我不禁深深感悟到“爱”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下面就这两个教学片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巧妙迁移──引导“爱”:

  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大年夜幸福与快乐,从而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迁移到课文中。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心生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2、渲染情境──流淌“爱”:

  “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生活情境,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的心灵,我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爱”。

  我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运用“农远”课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乐》,创设一种如歌如泣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无形中由画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神觉无形中融合为一体,深深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他们的心灵由此在颤动,我分明地看到“爱心”在流淌。

  3、把握“契机”──传递“爱”:

  当学生要“一吐为快”时,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动情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第一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小女孩的脚太胖时,我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及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小女孩的脚是被冻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让学生深深体味到小女孩的命运悲惨,由此产生对当时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动情的时刻,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帮助小女孩”,便让学生说说如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于是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溢满着“爱心”,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爱”,便激发学生的“爱”,从而让“爱”永远的传递下去。让“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流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师范读,导入新课。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卖火柴的小姐姐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认真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背景介绍。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当时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许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头,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什么快乐和幸福。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读完后谈一谈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做适当评价)

  三、细读感悟

  【卖火柴部分】

  学生汇报交流为主,注重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谈体会。

  【擦火柴部分】

  课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请同学们拿起笔,划出这些句子,用心读一读,再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下来。

  (一)、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当别人读书的时候,你要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有感情,我该怎样读。听清了吗?

  (二)、学生随机谈感悟、师相机指导朗读。

  a、“暖和的火炉”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火炉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女孩眼里,一根火柴微弱的光为什么会变成温暖的大火炉?(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温暖。)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适当补充小女孩冷的内容,加深理解。

  b、“喷香的烤鹅”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烤鹅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烤鹅?(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食物)

  2、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童话的特点。

  c、“美丽的圣诞树”部分

  d、“奶奶出现”部分

  四、精读入情

  e、“飞走了”部分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怎么理解呢?

  f、理解“幸福”这一部分

  1、引出这段话。

  2、自读这段话。

  3、会读书的同学读完这段话,一定有问题要问。

  4、理解“幸福”的含义。(难道小女孩就真的希望死吗?真的希望自己在一把火柴中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吗?她还有好多好多未了的心愿,她还想……训练学生说话)

  四、续读拓展

  假如小女孩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再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安徒生写过很多童话故事,《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课件播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导入。

  二、播放课件,简介作者。

  三、学习生字词

  课件播出,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

  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

  寒冷

  饥饿

  贫穷

  没人疼爱

  3、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

  七、作业设置

  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

  (一)体会幸福

  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

  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领悟不幸

  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

  小组讨论,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第一次 大火炉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渴望 食物

  幸福? 第三次 圣诞树 欢乐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幸福

  (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

  2、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她从一开始不敢擦一根火柴到一根又一根地擦燃,最后竟一下子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课文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你是怎样理解”厚”和“冷”这两个字的?

  4、第8自然中小女孩说:“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句话预示着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五)揭示主题,情感升华

  (一)揭示主题

  小女孩死了,她还没能看到新年的太阳就死了。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小女孩的尸体时,他们的反应是怎样?面对如此惨剧,为什么人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呢?

  小女孩死了,但是她的表情怎样?课文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两个“幸福”含义一样吗?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2、理解思想内涵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二)情感升华

  全班齐读最后两段,读出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控诉的强烈感情。

  课件播放《火柴天堂》音乐,使学生在凄美动人的音乐中产生共鸣。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

  2、思维拓展: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面前,你最想跟她说些什么?

  3、知识延伸:走近安徒生,介绍安徒生作品及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六、作业设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2、你还看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把你看过的一个童话的主要内容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振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从大年夜小女孩冻死街头还会面带微笑凄美的画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体会沙皇统治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安徒生给予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联系实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心存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读悟的过程中,我抓住文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现的幻景和章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让学生联系上文对句中的两个“幸福”谈谈自己的理解,再从整篇文章想开去,小女孩一次次点燃火柴,其实是在点燃心中的希望,点燃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饥饿、痛苦时,还要让学生想想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而明白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我们更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和同情一些贫困者与弱势群体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谢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透过学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

  2、学生自由说自我读过的童话故事。

  3、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 由孩子们自我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知识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1)检查自读状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我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资料,学生畅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期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能够。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我的见解就能够。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部分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读读——议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阅读的独特性和思维的求异性。]

  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一想这个问题。

  2、学生自读,思考。

  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 “矛盾处见真知”,利用矛盾性问题,以疑促读,读中解惑,使学生在读、悟、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

  [ 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质疑问难。

  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此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

  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立刻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 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潜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课外作业。

  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 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潜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语言表达潜力。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改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释疑解难。

  1、出示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1、布置学习任务

  (1)请你把你认为文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2)自我读完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

  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回指导朗读。

  3、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

  4、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那么多完美的东西?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6、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7、齐读课文五次划燃火柴的部分。

  8、师小结:想象源于现实,只有源于现实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此刻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样帮忙她呢?

  2、学生自由表达自我的见解。

  3、师引导:是啊,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能来到现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独,因为有一大群爱她的小伙伴。让我们想象一下,她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我动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4、学生试编故事。

  [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表达学生自我的内心感受,使语言积累和运用得到有机结合。]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编写小故事。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剩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透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

  1、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提问: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是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时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同学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

  3、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4、提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3.(出示灯片)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4.后来结果呢?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导感情朗读。

  6.总结学习方法。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

  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

  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

  三、汇报自学成果。

  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

  (1)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看清屋里的东西。

  (2)提问: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结果怎样?

  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

  (1)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

  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

  3.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2)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3)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4.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1)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2)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七)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1.提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看到的幻象,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火炉、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才出现。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自己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讨论)

  2.(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学生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

  (2)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的结尾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指导朗读: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小女孩看到期幻景时的幸福心情以及回到现实的失落的心情

  3、感受小孩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体会其现实生活的不幸

  教学难点与重点:

  感受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时的幸福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启动情绪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个年夜的晚上,天(冷极了),而且还(下着雪),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此时的她(冷极了);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她不敢回家,此时的她又是(饿极了);是啊,小女孩(又冷又饿,又可怜),你想想,她此时最渴望的是什么?(温暖、幸福),是啊,她的一双小手都几乎冻僵了,于是她想到了擦燃了火柴。

  二、研讨课文,提升情感

  1、读一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茅盾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上面擦燃了,在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分析“哪怕、小小、敢、问号”等地方可以看出她此时是真的是非常非常想要温暖,她经过了很强的思想斗争,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冷得不行了才擦了一根火柴。

  为什么她会经过这么强烈的思想斗争啊?(她怕啊,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家里人还要责备她,她怎么还可以再去用火柴妈暖呢?)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是一枝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激动:两个多么、小小的蜡烛、奇异幸福、舒服:第一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光的铜脚和铜把手,火是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读一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幸福、快乐、温暖:旺旺、暖烘烘、铜脚和铜把手,说明这还是一个非常高档的火炉

  此时的小女孩会想些什么?(多快乐、自己多么温暖)

  她刚想把脚伸出去……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

  你感受到了什么?寒冷,寂寞,现实的残酷(刚说明这种幻想所带来的幸福的短暂、只有一根冰冷的火柴梗)

  小结:短短的一根火柴,让我们感受了他的幸福与失落,体会到了小女孩对于温暖的向往。

  2)第二次:那儿忽然像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脖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一起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读一读这一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

  也感受到幸福,是觉得自己吃饱是非常得幸福。因为文中描述的这个小女孩是又冷又饿的,这个时候她最希望自己还能够吃饱,她已经一整天没有吃饭了。

  而且她可以吃到诱人的烤鸡,背上的刀和叉子,这感觉非常地富有。还是许多的水果与好吃的,就连餐具也是那么地漂亮,真的是感觉好像是可以好好地吃一次了,尽情地吃个饱。(吃饱)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你感受到了什么?她的面前一堵又厚又冷的墙,那么这堵墙的另一面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啊?(是一个别人的幸福,别人的快乐与温暖的世界,可是不属于她,属于她的只有一堵墙)

  这堵墙隔开的是什么?(幸福、快乐、温暖、吃饱等)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还要大还要美,绿色的树枝上点缀着几千枝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向她眨眼

  此时的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啊?(无比地快乐)

  她渴望着什么?(童年,和别的孩子一样去过圣诞节)从明晃晃的蜡烛、还要大还要美、色画片等可以感受到此时的她真的是沉浸在幸福之中正在过着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这时候,火柴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她看到什么?(星星)

  她感受到了什么?心里的失落,莫明地失落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沉重)

  当你读到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一句话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啊?(难过,这似乎意味着小女孩就要死了)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过渡: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幻想的破灭,一次又一次地失落,让小女孩急于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让我们赶紧走过这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请同学读,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读8-11自然段、音乐)

  看到了疼爱她的奶奶。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啊,奶奶请你把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不会不见的,像那美丽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这是一种急切地渴望幸福,希望幸福不要流走,希望幸福一直存在着……

  你感受到了什么?(渴望被人疼爱,急切、激动、委屈向奶奶诉苦等)

  激动:感叹号、叫

  急切:请,不见的

  害怕:两个不见的

  委屈向奶奶诉苦:因为奶奶是惟一疼爱她的人

  这句整体的朗读;此时的她有多少的感受多少的话想向奶奶说,让我们带着这样沉甸甸的感受一起来读。

  奶奶带着她飞到那没有……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快乐

  同学们,可是现实呢?(她死去了)

  你为什么说她死去了?这样的地方是根本就不存在着的。

  带着悲伤,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

  三、小结段落,铺垫下文

  1、是啊,在这个大年夜的夜晚,她跟着她的奶奶去享受了幸福,这真的是一种幸福吗?真的是没有寒冷的世界吗?当新年的钟声来临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去学习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 渴望 现实

  火炉 温暖 火柴梗

  食物 吃饱 又厚又冷的墙

  圣诞树 快乐 星星落下

  奶奶 疼爱 死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听课文的范读,体会课文中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读流利)

  3、学生自学。

  4、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5、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小女孩的4次幻想,从小女孩对他们的渴望中体会小女孩极的悲惨。

  2、从对小女孩的同情到对小女孩的关。C。

  教学准备:课讲;课题在课前已写好。

  教学过程:

  一、听写一段话: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教师说,学生写。

  2、教师出示这一段话,学生校对。

  3、齐读这一段话。

  二、由“那么美丽的东西”切入,找出课文中的3次幻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不幸。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曲?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些美丽的东西。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

  3、同学们,哪些词句中你能看出小女孩认为这些东西是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并把你认为是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A、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多么舒服啊!”读出发自内心的感慨,赞美。)(教师指导读)

  B、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因为美丽的东西往往会特别珍惜,火炉不见了,小女孩感到很无奈,很失望。)

  C、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冒着香气”认为她是美的,很渴望。)

  D、她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越美的东西,想得越神。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她)

  E.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F、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眼大,还要美。

  G、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教师指导读)

  三、由“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切入,挖掘“奶奶对她的疼爱、

  关怀”,“小女孩孤苦”。

  1、再次深情地朗读听写的一段话。

  2、从那些词句中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请大家再从课文中的找找、划划。并把它读出来。

  A、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厂‘唯一疼她”)

  B、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C、“奶奶厂。”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天,您就会不见的,象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鹉,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小女孩,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项在你的眼前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叫起米,又是怎样祈求奶奶把你带走?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D、赋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E、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F、奶奶把小女孩用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

  G、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不光是因为她见到了美丽的东西,还因为她跟着奶奶一起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大年夜。)

  四、抓“曾经”两字,深刻领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l、再次深情地朗读听写的一段话。

  2、“曾经”我们可以换成哪些词?(以前、过去、昔日、刚刚、大年夜)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用“大年夜”,我们把它放到句子中去体会一下。(齐读)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刚才读的一句话挺符合课文的,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大年夜”,而用“曾经”?

  3、小组讨论。交流。

  A、“大年夜”与“新年”似乎已隔一年了,所以用“曾经”;

  B、可能过去也看到过类似认为美丽的东西,过去也幻想到与奶奶在一起,所以用“曾经”;

  C、可能过去大年夜也是这么在幻想中度过一夜。

  D、如果用上“大年夜”,那就不恰当了。因为哪本没有真的看到美丽的东西,没有真的跟奶奶幸福地在一起,这些完全是J、女孩的幻想。(若没发觉,教师便要求学生再次体会读)

  E、文章最后写这个就是为了说明小女孩是在幻想中死去的。(师板书:幻想)

  4、同学们,小女孩幻想到的这些东西真的都非常美丽吗?她为什么感到跟奶奶在一起是那么得幸福?(对于其他有钱人的孩子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小女孩没有这些,她渴望得到这些。)

  5、是啊,她一直以来没有享受过这些最起码的东西,她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幻想来满足。然而,幻想终究不能解决寒冷、终究不能解决饥饿,终究得不到欢乐,得不到亲人的疼爱……请大家找出幻想之后的句子来读一读。品。(《忧伤曲》音乐响起)

  五、听《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歌曲。

  1、同学们,假如她来到我们中间,那我想结局不会这样。

  2、让我们一起听一首题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歌曲。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残酷的现实。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4分 一、听写词语,梳理内容。

  1、听写词语: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要求全部听完,再动笔写。

  2、教师默写,学生校对。

  3、用上这5个词语和课题连起来说一段话。

  4、导入新课,揭示任务:这就是课文第二段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

  1、听完词语后默写。

  2、检查校对,说说错处。

  3、轻声自由练说,交流。 听写富有新意和实效,也是课文第二段内容的巧妙梳理。

  13分 二、研读第二段

  (一)、体会幻景的美好。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

  2、播放课件,体会幻景的美好。

  3、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幻景与原因。

  4、由读描写幻景的句子,个别点拨。

  5、交流,指导朗读。 1、默读划找描写幻景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交流感受。

  2、欣赏幻景,感受幻景的美好。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朗读,评议。

  6、齐读。 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凄凉,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大量时间的自读自悟,体现人文性,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18分 (二)理解小女孩残酷的现实。

  1、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饥饿、痛苦、孤苦;温暖、食物、欢乐、幸福。

  3、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火柴一灭,结果如何?

  4、随机点击课件,出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5、研读课文第10节。

  指名朗读,思考语气处理。

  6、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7、理解句子含义(课件出示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边读边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朗读指导,比较两种读法:越读越高,越读越轻。哪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 1、思考讨论。

  2、交流汇报。

  3、读课文,划出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

  4、交流理解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心情。交流,齐读。

  6、读句思考,同桌讨论句子的不同。

  7、交流,朗读体会。

  8、4人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检查。

  9、体会,齐读。 学生读懂哪句就交流哪句,体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运用句间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敢)。体现新课程的.探究与合作精神。

  5分 三、总结延伸

  1、课件播放配乐诗《火柴天堂》。

  2、总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富足而和平的时代感到幸运,感到满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很多启迪,也教育了一代一代丹麦人,推荐课外阅读《诘问生命》,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1、感情地朗读《火柴天堂》。

  2、课外阅读《诘问生命》。 重视吸收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板书设计:

  18、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现实

  (美好) ———————— (残酷)

  火炉 (温暖) 寒冷

  擦燃 烤鹅 (食物) 饥饿

  圣诞树 (欢乐) 痛苦

  奶奶 (幸福) 孤苦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女孩儿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听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四、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4、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印象。

  3、小结:是的,小女孩的命运真惨,在富人们狂欢的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在别人幸福地度过新年的时候,她却悄悄地可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二、品读中心句,质疑领悟全文。

  1、过渡:可是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作者却说(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读到这儿,我真是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2、估计学生会质疑:

  A、围绕“看到、美丽”

  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B、围绕“幸福”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4、引导归纳:品味读书的.方法之一:围绕中心句,质疑品析。(抓中心词质疑,抓特点质疑。)

  (一)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播放美丽幻想的动画。

  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可真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想小姑娘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时心情怎样?她可能会怎么做?把你自己当成是她去替她想一想。(也就是——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如果你为小姑娘感到高兴,你可以笑,可以叫。

  4、我们的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来描绘这么美丽的东西的呢?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笔来划一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丽景象,用你刚才体会到的心情和感受去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然后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或印象最深的一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读的时候注意那些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到最好。

  5、学生朗读、交流、比赛。

  6、小结归纳:品味读书方法之二:感情朗读,产生共鸣(发挥想象,突出重点词)

  (二)、品读课文,认清现实。

  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是多么幸福,这些老师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美丽的幻想,(板书:幻想)火柴再明亮,再温暖,也终究是要熄灭的。现实还是那么残酷,这些美丽、幸福的幻影还会存在吗?(或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景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现实生活。)

  1、学生自由畅谈。

  2、比较体会。

  (1)出示三句话:

  A、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读读想想这三句话,说说你读懂了哪几句?

  (3)、过渡引导:为什么还要写到星星?

  当小女孩看到惟一疼她的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她忍不住叫了起来,这时她的心情怎样?怎么读这句话?

  A、自由练读

  B、指名读

  C、齐读

  3、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擦燃火柴与她前面四次都不同,请同学们找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读一读,比较一下不同之处,哪几次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A、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3、学生读句子,比较、品味。

  4、教师小结归纳:品味读书方法之三:反复比较,体会滋味。

  (三)品读课文,领悟“幸福”。

  过渡:小女孩一开始舍不得擦燃一根火柴,可后来为了留住亲爱的奶奶,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火柴,说明她是多么地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1、认真读读课文十二、三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女孩在临死前拥有过幸福?

  2、小结:我还记得安徒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拥有健美的心灵的,她勤劳、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们奢华狂欢的大年夜被饥饿和寒冷夺走了小小的生命,对于她来说,甚至离开这个世界才意味着解脱,意味着幸福,这真是太悲惨了。

  三、升华和延伸。

  1、谁给了她这么悲惨的命运?

  2、读了这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你会和她分享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四、活动实践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写一写:

  A、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

  B、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4

  我说的是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的教学构想,这一课时是我在第七周年段活动时上的一节教研课:

  一、教材分析:

  十二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的学期,本册教材编者的指导思想是:“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课文分六组,安排了二个重点训练点,其中第二组课文安排了“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第四组课文安排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每组教学都紧紧围绕重点训练进行,各训练点联系密切,读写对应,循序渐进,系统进行,而第五驵课文正是对这两个训练点的承接和运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读实践蝇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讲座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表达情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读课文较长。

  如何将这篇课文在有限的两课时让学生消化,我将教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课时,突出一个“读”字,抓住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一点,在第一课时先让学生查字典,扫清“读”的障碍,结合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将长文读短,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使学生明白课文讲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这三部分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突出从宏观到微观到客观的教学思路。

  通过近一年来的语文教学,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这样三点认识:一是激活思维,二是读写互进,三是注重实际,关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基于教师教的出发点而言,我认为时下倡导的,要激发学生兴趣,要鼓励学生多质疑,教师要启发性提问,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多合作讨论,要多鼓励少批评,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动脑,动心;关于读写互进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我简单的认为写作是阅读的逆运算,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不恰当的结合或是孤立的开展阅读教学是不完整的语文教学,阅读为写作服务,而写作反过来作用于阅读,读写不能分家,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的结合点;关于注重实际,是教师的操作而言,即教学中结合农村小学这一根本实际,我们针对的农村学生,面对的是农村这个大环境,拥有的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和农村家庭教育,所以对于时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择其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应地而选,不能简单的一哄而上。

  基于以上的思考作支撑,在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仅是结合教材,学生等情况,对以上三种观点略有体现。

  三、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围绕目标而展开,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目标一是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这一目标文道统一,包含了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对作者感情的体会,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目标二:领悟作者基本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第四组训练点是让学生充分想象,那么第五组课文便是体会和应用。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巩固衔接前一训练点,意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童话故事本是学生喜欢的读物,但这篇童话是丹麦作家的作品,文中的部分句子小学生很难体会,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体会句子的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高年级是为学生上初中打基础,自学能力及习惯差是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便愈显重要,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作相应点拨,只作宏观调控教学进程,让学生运用“处读交流——收集体会——质疑问难——想象习作”四步新闻记者自学法来学习课文,这四类自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五、教法选择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采用“导读——导思——导疑——导迁”等辅导法,力求少讲,教师辅导引路,学生积极自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结合本课内容,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力求迁移,发散,延展课堂教学,使教学有一定的深度。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关键在“流”字,“流”即“顺畅”各环节环环相扣,自然而然。本节课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自学生疑。”,教学一开始我采用变序教学法,直奔课文的.第二部分——擦火柴的幻觉。师谈话小结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后进入课文重点部分,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围绕问题自读勾划后,学生同桌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板书五次看到的事物,针对第五次看到的事物不太容易判断,而引出难以体会的句子。“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抓住学生的反复读及重点问“飞”等进行体会,让学生领悟到小女孩死时的快乐和死后对痛苦的摆脱。接着锋回路转,师发问:“小女孩看到的是真的吗?”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觉呢?“这给学生留下悬念,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二步,“尝试排疑”,针对前边的两个问题,教师抓着这一时机,让学生读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收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强本册书中第一个训练点——“让学生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收集的信息来体会小女孩的处境,产生幻觉的真正原因。教师作板书,此时,师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对比板书,来体会安徒生写该童话故事采用的表达方法——“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便是水到渠成,随之师问“死对常人来说是不幸的,那么死对于女孩来说又是否是不幸呢?”学生带着疑问读第三部分。第三步:“质疑内化”。学生读后,师鼓励学生结合这部分内容大胆质疑,积极发问,然后讨论解答。在这读、问、议的过程中,学生顺利成章体会结尾难点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这时,师概括全篇谈话:“小女孩活着是痛苦的,死前的幻觉是美好的,而死去却是幸福的。”这样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第四步:“拓展强化”。在学生领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紧接发问:“假如小女孩已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畅谈写作中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主板书,反映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较简洁,左右为副板书。左面为小女孩现实生活与幻觉的对比,意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右为难点句子的体会,显得零乱一些。这三部分板书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三个目标而设计。

  附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火

  饿——烤鹅

  小女孩 擦火柴

  无欢乐——圣诞树

  无疼爱——奶奶 死去

  无幸福——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是以“童话故事”为专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美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像: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是理解的重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本课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感悟能力,以读促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教学重点,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为教学难点。课下,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已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在课堂上对本课的学习会有更大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部分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并理解其内容,了解小女孩生活的穷苦、悲惨与可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引导学生把读、思、议、想结合起来,想象出画面,议出感悟,读出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以及作者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寒冷、饥饿、人情冷漠

  九、教学预反思

  (一)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在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须改进之处

  1、教学节奏松散,后面教学任务紧张。

  2、读得不够,教师没范读,学生读的较少。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1-2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3-26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3-2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05-1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05-09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04-2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1-11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书笔记11-15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篇04-20

【精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