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熟读并背诵四个字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向客人介绍学校情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景色,抓住景色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3.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学校平面示意图,电视机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旭日东升:早晨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景象。
艳阳高照:明亮的太阳当空高照。
霞光万道: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从西边落下。
炊烟缭绕: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回环旋转。
二、教学诗歌《帐篷》
1.自由读,说一说有几小节,每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同学们把每小节的意思说了,想一想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家”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同学们理解的不错。再说一说这些“建设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祖国的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的面貌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同桌或小组读一读,背一背。
三、板书设计
流动的住户 探索 修 架 盖
最早 荒凉变繁华
荒原野地人家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校平面示意图,请同学们说说对校园最熟悉的地方
老师引导:对校园的熟悉不能光是爱去,要细致观察那个地方的特点。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进一步引导:假如有一批客人来参观我们的学校,请你当导游,就要把最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出来,这样留给大家印象才深刻。
二、介绍校园应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讨论讨论
1.同桌或小组讨论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
一、文题分析
请你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文题要求写“早晨”的景色。可以写春、夏、秋、冬任意一天的早晨。
二、写作指导
1.早晨,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做的.事情也不一样,这需要仔细观察,留心周围的一切事物。
2.早晨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录像,(此时,老师可播放不同季节的两个早晨,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然后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这篇习作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也可以写早晨的景色。
三、习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确定要写的内容,仔细观察。
2.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3.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4.注意写出你对早晨的感受。
第四课时
学生动笔写草稿,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修改作文
一、总评本次作文草稿情况。
作文得优的小朋友很多,其中这些同学的作文最优秀:
他们共同的优点是:
最突出的优点是
二、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
1.指名读文,以优秀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
板书学生用得好的词:
2.指名读文,以进步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问题所在。
三、小结作文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学生修改作文。
第六课时
誊写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巫峡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知识要求: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巫峡的壮美;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作文。
能力要求:会背诵《如梦令》想像河山的内容;提高阅读短文的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展开想像,写出内容具体的作文。
重点难点:
阅读和理解短文,提高阅读能力。;写好作文,做到有顺序,内容具体,想像丰富、大胆;对《巫峡》短文的内容的理解;展开丰富想像,写好作文。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自己读读这首词,注意不丢字、加字,读准字音。
3、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词典,独立解决。
4、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5、小组内讨论这首词的意思,然后派代表发言。
6、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讲词的意思。
7、请大家谈谈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想。
二、阅读短文《巫峡》
1、自由读短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写巫峡的壮美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出示图。
4、反复读短文,体会巫峡的壮美。
第二课时
一、训练前准备
1、回忆自己曾经到过哪些地方旅游?附近的,离开家去外地的等。
2、想想旅游中曾经碰到过什么情况?买票、乘车、住宿、购物等自己是怎样处理的?
3、对“小学生结伴出门去旅游行不行”你有什么看法?想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二、分好小组,集体准备
把相同看法的'同学分到一组,然后组内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准备,要摆事实,讲理由。
三、开始训练
1、布置好会场,意见相同的座一边,可以列好发言提纲。
2、开始口语交际,先确定发言方,开始发言,另一方接着发言。要求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四、总结情况
1、发言是否积极,讲话声音是否洪亮,语速是否适中。
2、发言是否有条理。
3、理由是否充足。
教师不要评判哪方正确,哪方错误,要以鼓励为主。
五、学生听后可以补充发言。
第三课时
一、 写作指导
1、激发兴趣
如果你将来当上了校长、市长、国家领导或者从事某种职业你会干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老师不干涉,让他们说。
2、引出文题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请大家把美好的愿望用笔写下来。板书“假如我是……”
3、具体指导
a、大家美好的愿望很多,但是不能全部写下来,写什么,自己要反复思考,拿准主意。
b、想好写什么以后,想想开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可以列提纲,然后动笔。
c、要大胆去想像,把你要写的事说清楚,说具体。
d、写好后给别人读读,听听别人的意见,再认真修改。
4、开始写作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有关文题。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3
积累·运用 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6条谚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谚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谚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谚语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成语故事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4、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读有关秋天的散文
2、导入话题:秋游干什么?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三〉、小组内讨论:今年秋游我们怎么玩?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些名言警句的认识
四、学生应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这五个名言警句背下来
五、检查背诵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六、置阅读《陈门立雪》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初读短文,边读边想: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要求:首先读通全文。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将短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七、通过轮读检查学生是否已把短文读顺
八、精读短文
按照文后思考题阅读思考,将不明白得问题记下来。
九、讨论交流
1、学生质疑,教师组织全班讨论交流,释疑,并相机点拨。
2、你认为杨时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们该怎样向他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实践,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客人,怎样接待客人?
2、学习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得体;能评价别人得表现。
教学重点
学习待人接物怎样才能得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平时家里的人是怎样接待来访的客人的?
二、创设情景
接待来访的客人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事,但怎么做才能得体呢?今天我们也当一回小客人,到“芊芊”和“玲玲”家里去看看她们是怎么做的?
三、交流评议
1、芊芊和玲玲哪个做得好,好在哪里?
2、讨论:如果友客人到家中做客,该注意什么?如果到别人家做客,该怎么做?
四、扮演角色,表演体会
1、自由组成小组,各小组创设情景,选定自己的角色,进行练习。
2、各小组表演。
3、交流、评议。
4、谈自己的体会。
五、总结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知一教学设计 01-19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2-06
《认一认》教学设计04-16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04-13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1-28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3-05
《搭一搭》教学设计11-05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06-27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