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0 15:00: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悟本文在心理上的活动描写,体会“我”的心情,钓鱼带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懂得严格要求自己做讲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心理活动方面的描写,体会“我”的心情,从中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做讲道德的人。

  教学难点:

  钓鱼带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的业余爱好是打排球,你们有什么业余爱好,能跟老师说说吗?

  生1:我的爱好是打篮球

  生2:我的爱好是踢足球

  师:昨天我们还认识了父子俩,他们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生:钓鱼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师:你们还记得他和父亲什么时候钓鱼吗?

  生:傍晚

  师:让我们也一起享受一下那晚的景色吧!出示文字(晚霞辉映的湖面上贱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师:我想请女同学读(生读)

  师:男同学想不想试一试呀?

  生:想(齐读)

  师:全班同学想不想齐背一下呀?(全体背)

  [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够,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

  (二) 读中感受,体会父子心情

  过度语:是呀!多么美丽的傍晚,在皎洁的月光下钓鱼,怎能不让人兴奋呢?尤其是钓到了大鲈鱼,更让人感到欣喜,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

  师: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吗?谁来读一读?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师:这么大的鱼,父亲不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喜欢这条鱼?别着急,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找一找。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中,才能对人物的心情有所了解,有所感知,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在课堂真诚交流,去感受当时的情境]

  生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其中有一个字最能代表父亲喜欢这条鱼,是什么字?

  生:盯

  师:你钓到这么大的鱼,舍得吗?

  生:不舍得

  师:那文中的小作者舍得吗?

  生:不舍得

  师:请读(2—9)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不舍得的理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迫不及待的再一次投入到读书中去,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对学习有了积极性]

  师:把你所画的多读几遍,一会展示给大家听。

  师:谁来读一读呀?

  生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的很平淡,没有读出“我”当时的心情。

  师: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勇敢的试一试。

  生:“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你读的的确不错,看来小作者的心情很着急。

  生2汇报:“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师:“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3:非常伤心,舍不得呀。

  生4:小作者是多么想留住这条鱼呀。

  师:应该怎么读?换做是你,你该怎么问?

  师:自己试着读一读(生练读)

  师:谁来读出这种语气?(指名读)

  师:男同学想不想在读?(男生读)

  师:你们真了不起,读出了“我”的心情。

  师:下面咱们接着汇报。

  生1:“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乞求”,是什么意思?我的心情又是怎样想的?

  生:“乞求”是哀求的意思,多么希望父亲能同情我呀!

  师:让我们在他们父子的对话中,去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出示文字:(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小作者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我认为咱们读的还不够好,能拥有自信的再次试一下吗?(女同学读父亲的话,男同学读小作者的'话,老师读旁白)

  [在读对话中,去感受父子俩人的心情,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印象中的父亲更加严厉]

  师:还可以从哪儿体会到我不舍得这条鱼?

  生:“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他放回到湖里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小作者是多么舍不得呀!

  师:就连这种乞求父亲都不满足我,是父亲不爱我吗?

  生:不是

  师:那他这么做是为什么?让我们读一读父亲的话,谁想读?

  生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生2:“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师:从父亲的话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交流)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遵守时间的人。

  师:你可真会发现,哪那句话能体现出来呢?能读一读吗?

  生: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说明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生:对我要求很严格。

  放掉了这条大鲈鱼,值得吗?

  生:值得

  师:为什么?(小组讨论)

  [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时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环境,这是心灵自由驰骋,情感相互交融,思想彼此砥砺,创新自然生成的必由之路,在讨论中感受,会有所启迪]

  生1:放掉了这条大鲈鱼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 , 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

  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启示

  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曾经实践

  获得(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1)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 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四、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⑴ 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⑵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⑶ 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五、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板书:

  不容争辩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

  (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2、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⑴ 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⑵ 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

  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四、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⑴ 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⑵ 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⑶ 学生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⑴ 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 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⑶ 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沮、践、戒、钩、翼、鳃”等生字

  2、能通过课题了解文章内容,能初步了解“启示”结构

  3、能明白课文“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4、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重点:

  明白课文获得“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教学难点:

  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初探“启示”含义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灯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些都是来自生活的?(启示)

  3、什么叫启示呢?(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引出课题:《钓鱼的启示》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的是——《钓鱼的启示》,请大家一起看到这个字,它读“钓”(出示幻灯片),和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很相识“钩”(出示幻灯片),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请在草稿纸上写钓鱼,鱼钩,写对了的请举手。

  (2)读课题:很好!请同学们抬起头,看到课题,让我们把钓字还到课题中读一读,请字正腔圆的读,请干脆利落的读

  二、初读课文,初探启示结构

  1、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翻到课文,轻声细读课文,注意做到两点。(幻灯片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读完了,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看看你们会不会读。(幻灯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g)着。(很流利,谁来第二句?)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lú)鱼,看着鱼鳃(sāi)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了不起,三个生字全读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还有第三句)

  (3)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这个词读?什么时候我们会沮丧呢?你已经完全领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别长,谁敢来读一读呢?)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jiè)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jiàn)起来却很难。

  (太厉害了,这么长的句子,你竟然读得准确无误。父亲告诫我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来,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生字合理的填进去呢?(出示)

  鲈鱼大,诱饵鲜,熟练操纵拖上岸;(填得好)

  鳃翕动,月皎洁,心情沮丧难抉择;(填得对)

  是非易,实践难,父亲告诫记心间。(填得准)

  4、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浓缩)

  6、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一句,告诉我们他们在干什么?(板书:钓鱼)第二句,告诉我们他们决定干什么?(板书:放鱼)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呢?很好,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启示)(出示幻灯片)

  7、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呢?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细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1、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当时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

  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鱼大吗?你们来读一读?不够大?再来,有点大?再来,这么大?不仅大,而且?(漂亮)哪里写到了?(生汇报)

  2、钓这条鱼容易吗?(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时间?(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钓到这样的鱼时,父亲高兴吗?我高兴吗?你高兴吗?(其实我也跟着高兴)可是,父亲却要我干什么?(放鱼)连续叫三个人

  3、父亲怎么说的?(出示)

  父亲: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4、我是怎么争辩的?让我们找找“我”说的话

  “我”:爸爸,为什么?(我怎样的问?)急切

  读出我的急切,再急一点。

  “我”: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怎样的说)大声

  请读出我的大声,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一读“我”的话。

  6、他们在干什么?(放与不放的问题,也就是舍与不舍的问题)板书:画“舍”,)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鱼放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捕捞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5、也就是说,捕鱼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什么捕鱼还要规定时间呢?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禁渔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看看谁的数学好)

  (半年多的时间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

  (多久,整整两个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这又有多久呢?一个半月)

  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两个小时吗,我不放又会怎样?

  6、在父亲眼里如果不放回去意味着什么呢?

  诚实、信用、道德。

  7、可我当时为什么不肯放呢?

  鱼大,鱼美,鱼钓起来难,关键是放了鱼别人也看不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学生读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亲,但有用吗?为什么?

  8、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

  9、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名人是怎么说的?(出示幻灯片,无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亲是怎么解释道德的呢?(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看来,钓鱼事小,放鱼事大,舍弃事小,得到是大,这叫以小见大!(板书)

  10、放与不放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难不难?(难)艰难的选择叫什么呢?(抉择)我的抉择是什么?(放鱼)(道德)谁来读一读我放鱼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仅仅这一次(放鱼吗?)文中怎么说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2、相似诱惑人的“鱼”,对一个三十四年过后,也就是一个中年人来说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带来方便的、带来好处的、带来利益的。

  面对这些,我都选择了?(“舍弃”)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鱼”呢?)

  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过红灯。能不能?为什么?你很善于思考,他告诉我们(过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捡到钱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不占位己有?他告诉我们捡钱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没人发觉的情况下抄作业。他告诉我们能不能?为什么?(做作业事情小,但诚信大。)

  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乱扔垃圾。你有没有扔过,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诉我们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

  四、联单元课文,拓“以小见大”手法

  1、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诉我们的都是大道理。这也是“以小见大”(指板书),我很高兴,也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出示幻灯片)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你们知道这段话哪里有吗?(单元导读)你很会观察,也很善于读书。看单元导读能给我们指明学习方向。

  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从钓鱼和放鱼这件生活小事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这就叫“以小见大”,这是写好启示的方法。(指板书)

  2、这一单元的课文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出示《落花生》片段)

  作者从父亲与我们谈花生的好处,从而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启示,这种写法也叫?(以小见大)

  你们有没有发现,启示都是从什么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写启示。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平凡小事,我这也搜集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们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滩游泳,大浪向我冲来时,我吓得赶忙往岸上退缩,可反而呛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气,勇敢地迎着浪涛向上跳,浪涛就在我的身下过去了。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五、课后设疑,思考“小”字写法

  同学们很聪明,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我们写文章就是要舍大取小,以小见大!如何抓住“小”字来写呢?把“小”字写具体,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小见

  以钓鱼大

  放鱼

  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⑶ 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1、制作简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强调“钓”与“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2、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悟到了启示,这就是课文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操纵、鱼钩、乞求、抉择、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理解其中带点词。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3、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接受严格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重要。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从放鱼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二、指导学生略读、复述钓鱼的过程,体会钓到大鱼的“得意”

  三、研读4~9自然段。感悟“放鱼”时的复杂心情及“放鱼”的原因

  1、心情变化:

  得意→急切→伤心→盼望→无奈。

  2、指导感情朗读。

  3、讨论父亲一定要我“放鱼”的原因:

  (父亲)放鱼 (我)不放鱼

  对 错

  (严格的道德教育 深深的爱)

  四、研读10~11自然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感悟“放鱼”后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都要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的'重要

  1、“启示”的含义:

  道德实践

  是 非

  (难) (易)

  (严格训练,获得勇气和力量)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严格教育对我一生的影响。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或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作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书写难字:溅、皎、沮、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涟渏、皎洁、翕动、乞求、沮丧、诱惑、抉择、告诫、小心翼翼。

  2、默读课文,按“钓鱼→放鱼→启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1~3自然段。按“景美→钓鱼→心情”复述钓起大鱼的过程。

  4、自读课文4~9自然段。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 )

  5、讨论:

  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一定要“我”这么做。

  6、自读课文10~11自然段:

  ⑴ 我从钓鱼这件事获得了( )启示。“启示”的含义是( )。

  ⑵ 联系“放鱼”谈谈“我”和父亲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⑶ 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选一个词造句。

  2、抄写文中人物行动、心理及环境描写的优美语句。

  3、作文:

  从( )想到的(括号是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种社会现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11个生字,将课文读准确、流利。

  2、能抓住课文的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能抓住描写鲈鱼的句子及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感受我对鲈鱼的喜爱及不舍之情。为下文体会父亲的决定及本文所讲述的道理做好铺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抓住课文的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明确意图,直抒胸臆

  生活是一本大书,只要认真阅读这本大书就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得到人生的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11岁少年阅读生活这本大书的收获,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个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智慧的故事,且由于学生生活体验与心智的成长与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开头便点明文章意图,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降低学习难度)

  二、自主学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将书翻到第58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准确、流利,并找到难读的字音划上标记,准备和同学分享。(自由朗读课文,并对难读字音做标记。)

  2、同桌交流你找到的难读字音。(同桌交流)

  3、投影出示难读的`字音,生试着读一读,

  4、范读。

  5、同学们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什么《钓鱼的启示》,请齐读课题,那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投影出示要求)

  6、默读课文,思考,并进行批注。(生汇报,教师引导围绕主线“钓鱼”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放鱼、钓鱼、启示)

  7、课文主要环节就是这三个词,谁能围绕这三个词完整地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呢?(生汇报。)

  (设计意图:“鱼”是全文的线索,引导学生围绕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概括写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话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细读课文,走进内心

  1、是啊,我和父亲这次就是为了钓鱼,为什么父亲还让我把鱼放了呢?听到父亲让我放鱼我愿意吗?为什么?请你读一读书在文中找到依据进行批注。(投影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2、谁来说说我愿意放鱼吗?你在课文中哪里得知的?

  (1)课文中第5自然段“‘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急切地说明我很不解爸爸为什么要放鱼,因此看出我不愿意放鱼。

  A(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内心的急切。)

  B将这句进行改动,探讨合理性,体会语言与内心的密切联系。投影出示:“爸爸!为什么呢?”大家对比着试着读一读,看看是否合理。

  (生汇报)

  (2)第8自然段,“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一句中“乞求”一词的理解。

  A他乞求的目光在对父亲说什么呢?

  B还在乞求什么呢?

  (3)课文的7自然段。生读这段,并分析:我在和父亲争辩,急得都哭了。

  A我在用这句中的哪个词和父亲争辩呢?

  B我为什么肯定自己就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呢?

  C有感情地读出这一句,和父亲进行争辩。

  (生齐读第7自然段)

  (3)“我慢慢地把鱼钩……一转眼便消失在湖里了。”

  A一起看看这一段话。你们也来读一读,除了依依不舍还从哪里看出了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引导学生抓住动作词语:慢慢的、依依不舍体会人物内心)

  B现在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句式,你可以用这个句式说说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投影出示:1.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真希望:2.我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真希望:)

  C是啊真希望爸爸能回心转意,真希望它能多陪我一会儿。师:让我们读出那份依依不舍。

  (4)“一转眼便消失在湖里。一转眼说明鱼走得太快了。而我的心希望它慢点走。”

  A我为什么希望它慢点走呢?

  B让我们读一读对它的不舍,大鲈鱼你慢点走,再陪我一会儿吧。

  3、那我为什么不愿意放大鱼呢?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A为什么他说从没见过可以说明鱼很大?

  B朗读“啊,好大的鱼!”读出内心的的惊讶。(师生共同点评)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这是条漂亮的大鲈鱼。引导体会:我和父亲很得意,说明鱼很大,很漂亮。

  (生汇报)(板书:得意)

  (本文的主旨含意深刻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理解“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的价值之前只有让学生深刻感受我对大鲈鱼的不舍,才能让学生体会选择之难,教育之深,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四、辨思总结,设疑铺垫。

  同学们这么大的,这么漂亮的鱼,我是这样的喜欢,为了留下鱼,我不惜和父亲争辩,我用乞求的目光,乞求着爸爸,可是父亲就是坚持让我放掉大鱼,难道是父亲不喜欢这鱼,还是父亲不够爱我?下节课让我们去继续学习。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9

  教材简介:《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的心情变化过程,为第二课时深入领悟启示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爸爸的话语中所包含的对我的期望。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由钓你想到了哪个字?引导区分钓和钩,再书空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情的语言,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课件显示)

  分别指名读,纠正音。再齐读。

  识记字形。

  注意观察屏幕中的词语,粗体字都是本节课要学会的字,认真观察字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详细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简练概括,并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预习基础,让学生凭对课文的印象及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词析句,深入体验。

  感受我的依依不舍。

  1、品词。师:同学们,我愿意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吗?(不愿意)文中写到放鱼的细节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依依不舍)谁能读出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情感?(启发学生想其意,读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导学生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读这个句子。

  过渡: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还表现在哪些句子中,请迅速找出来。

  在学生汇报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在说出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舍不得,伤心)再引导学生读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导:你觉得这句话告诉你什么样的`心情?(乞求,还是依依不舍)再启发学生读出情感。

  句三:

  引导: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急切)带着这种感情读。

  师: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全班同学一起再读这句。

  引导品读这三句。感受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所包含的依依不舍。

  过渡: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之情。我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从哪里找到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速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二)感受我为什么依依不舍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这条鱼大,且漂亮。深入读,体会作者那种惊喜自豪之情。再启发读出情感。

  理由二: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从来到湖边到钓到这条大鱼共花了多长时间。再去体会,去感悟这条鱼来之不易。

  理由三:

  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分析理由三:这条鱼带回家去也不会有人知晓。

  过渡。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这条鱼这么大,这条鱼那么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家去也不会有人知道。难怪我会这样依依不舍。但纵有百般理由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的理由还只有一个,是为什么呢?

  (三)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

  启发学生找书中的句子说出原因。

  1、句一:

  引导分析原因之一:时间没到,不能违背规则。

  师:与捕捞开放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大屏幕出示资料:

  分别找三名学生读资料,并算算禁渔期有多长。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什么是禁渔期,感受资料中禁渔期之长,与文中捕捞鲈鱼开放时间只差两小时的时间对比,体会这两小时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师:刚才的资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和你的同学讨论讨论。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两个小时意味着诚实,守信,意味着良好的道德。

  师评价:是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两个小时代表的就是同学们说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钟,也应该生说(把鱼放回去。)

  过渡:为了让我做到这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容争辩)父亲不容争辩的态度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导:句子中哪个字表达出了这种不容争辩的态度?(得)

  父亲态度这样坚决,不容许我讨价还价,这条大鲈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起来的,父亲这样做,是不是不讲理,不爱我的表现?

  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父亲这样做恰恰是爱我的表现,他想让儿子从小就养成自学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品词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加深认识。】

  情感升华,自学探究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2.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家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的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文章选入课文时的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揭题设疑。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画出来。

  教师板书生字: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祈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教师依次指导学生进行生字学习。

  2.词语的学习。

  朗读中,找出不明白的词语,请指出来。

  教师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下面我们听听课文范读,加深对生字新词的学习。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3.大家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很高,能够迅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那有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情感

  从课文内容的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洋溢在文中的是什么情感?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随机指导,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文中的我的情感贯穿于从钓到大鲈鱼到把鱼放回湖里去的整个过程,最后我得到的启示是:

  请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相关语句。

  (2)学生出示语句:

  教师引导: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

  3.父亲的情感

  (1)自读文章,注意文中父亲的情感。

  我们体会到儿子从钓到鱼到放回鱼的情感,那么父亲又是怎样的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呢?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

  重点引导以下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得字可以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中你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结合文中的插图,想想体会当时的情景。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全班交流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制造悬念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掉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整个过程并没有其他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又怎样影响到我的成长?

  五、布置作业

  1.结合老师的讲解熟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把写错的字多写几遍。

  2.温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真的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研读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读书后,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教师指名回答问题。

  教师适时指导:

  (1)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说说是怎么得到启示的?

  重点研读: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学生齐读划横线的句子。

  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上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它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也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非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这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4)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齐读这个句子,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这种教育其实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2.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节课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照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正确认读14个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读出14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读懂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前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读出14个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读懂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

  齐读目标。

  三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捕到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放了鲈鱼,我从中得到启示的事。)

  这是一篇记叙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

  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鱼鳃 、翕动、嘴唇、抉择、

  开火车认读,注意红色的字是本课生字,要读准字音,学生跟读。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带来的启示。

  1、 课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课文中写到钓鱼给我带来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是”什么意思?“非”呢?

  2、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五、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条鱼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钓上来的?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2、这鱼怎么样?

  3、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得意)

  4、小结:这是条多么可爱,多么漂亮的大鲈鱼啊,我从来没有见过,今天,我竟钓了一条这样的鱼,我真得意,真兴奋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话让我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跌进无底的深渊。

  {让学生明白,通过对钓鱼的细致描写,明白鱼来之不易及鱼很可爱。}

  六、 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出示课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爸爸让我放鱼,从我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我不想放掉,那么我不想放鱼可以有哪些理由?找到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鱼很难钓到;这鲈鱼又大又漂;离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已经接近开放日的时间了;周围没有人看到)

  2、分角色朗读

  3、结合第四自然段,想:爸爸为什么让我把它放回湖里去?(因为离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

  钓到这条大鱼时,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出爸爸也很喜爱这条大鲈鱼。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爸爸也舍不得放掉这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他也一定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

  4、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面对着这样一条漂亮的大鱼,尽管有点舍不得,但父亲的态度是平静而又坚定的,齐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在这次钓鱼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在对与错面前,父亲坚定地选择了前者,再读——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6、小结:从我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我是不愿放这条鱼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很难。

  7、出示课件: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8、学生自读,男好生分角色读。

  七、学习第八自然段

  1、出示课件: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想像一下,这时,作者心里想对父亲说什么呢?

  2、乞求是什么意思?

  3、爸爸,我想:

  4、学生说说小作者想说的话。

  5、出示课件:当父亲看到儿子用那乞求的目光看着自己时,面对着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站在在是与非的抉择面前,他又会想些什么呢?(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对与错,绝不能让他做一点错事)

  6、爸爸会想:……学生说。

  齐读第九段。

  7、爸爸对我是很严格的,正因为如此,爸爸让我学会了,让我懂得了,让我知道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拒绝诱惑

  八、 学习第十自然段

  1、出示课件: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诱惑)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②、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2、教师进行提示

  学校里,教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对于这样的与你怎么办?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拾到手机而没有人看到时。

  3、教师小结

  作者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生活中,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我们经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绝诱惑,你就是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其实,不只是小作者希望同学们做到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很多的名人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并自己去实践的。

  九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

  5、学生自读。

  6、教师小结。

  十、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 放鱼

  启示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舍 感激

  语言 动作 神态描写

  拒绝诱惑

  做一个有道德的诚实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读“鲈、饵、纵”等11个生字,会写“捞、饵、溅”等14个生字,理解“涟漪、翕动、抉择、告诫”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理清文章体条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学习生字词。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3)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在一个如水的夜晚,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就是那一次钓鱼,给小男孩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2、 齐读课题。

  3、 释题。

  师:“启示”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自读课文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二)检查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鱼饵 鱼钩 鱼鳃 捕捞 操纵

  抉择 告诫 实践 皎洁 沮丧 诱惑

  溅起涟漪 小心翼翼 轻轻翕动 不容争辩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解释词语。

  a、涟漪(细小的波纹。)

  翕动(一张一合地动,多指嘴巴。)

  b、找近义词。

  抉择(选择)

  告诫(劝诫)

  师:(拿出两只颜色不同的粉笔)我想从中选一只,能不能说“抉择”?(不能,“抉择”指很难的选择,可能是影响一生的选择。)

  “告诫”什么时候能用呢?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警告、劝诫)

  (三)概括课文。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简单的话讲一讲。

  (课文讲了作者回忆小时候随父亲去钓鱼,在父亲的要求下,严格遵守时间上的规定,将已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水中。)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舍不得放,但父亲坚持要我把鱼放回水中 。

  板书: 我————不放

  爸爸————放

  2、师: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找“我”不放鲈鱼的理由,并划出关键词语。

  (生默读)

  3、交流理由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理由。

  (钓鱼之不容易 鱼大 无人知晓 只差两个小时)

  a、钓鱼之不易

  1)、师:多好的鲈鱼,多大的鲈鱼,十一岁的“我”舍不得放走它,因为钓起这条鱼是多么不易。大家找到“我”钓鱼的段落读一读 ,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的'印象很深刻。

  生说:过了好长时间 小心翼翼 一收一放 等 迅速 拉

  2)、朗读感受

  3)、说话训练

  师:小男孩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难道这仅仅是一收一放吗,当时的情景可能是怎样的呢?

  生自由说

  4)、感情朗读

  b、钓上鱼之后的兴奋:“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得意地欣赏着”

  通过反复读,体会“我”钓到大鱼后得意的心情。

  4、师:鱼放回去之后就很难再——————钓到这么大的了。指导朗读。

  师:当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而且当时并没有人看见我们,也不知道这鱼是什么时候钓的。我有这么多的理由不放,那为什么最终又放了呢,父亲当时又说了什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想象说话

  1)、师:从你的朗读和表情中,我感受到当时父亲说这话时非常平静。(停顿,环视大家)可是父亲内心真的像他表现的那样平静吗?(学生思考)

  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他心理在想——————,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无论我怎样——无论我怎样——-,都得————,因为时间未到。

  5、朗读第10自然段。

  师:最终“我”把鲈鱼放回了湖里。指名读。

  我感受到小男孩是非常得依依不舍。再次朗读。

  四、教师小结,留下悬念

  师: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两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了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影响我的成长吗?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

  钓鱼的启示

  我:不放 ———— ———— 爸爸:放

  钓鱼不易 时间未到

  大

  只差两个小时

  无人知晓

  (非) (是)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3

  我走进了新课程高段的语文教学,我顿时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的感受,语文课到了高段,教材更加的深奥,可以教学应该落实的点也很多。这让我的教学陷入了教学环节多、教师讲解多、浅层问题多怪圈,堂上常常是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学生因为自主活动少、学习难度低,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这样导致语文教学花费的时间很长,效率却很低下,我很困惑。到了高段我应该怎么教,教什么?我应该怎么向课堂要效率?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最优化?这样的迷惑深深地困绕着我。

  面对新的挑战,我进行了有效的尝试。通过实践我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就像一棵果树,有主干,有枝叶。它会开花、漫天的花瓣常常很吸引人。但是,有经验的果农却不在意这些,他们最终的目标是硕果累累。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剪去旁枝杂叶,用棒打去多余的果实,以保证剩余的果实得到充分的营养,主干得到壮大。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学习果农的经验,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重点内容,突出主线。下面结合《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读——整体入手,感知文本。

  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因此初读课文时,要先从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本大意,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根据《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叙事类的文章。在揭题之后,我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处在高段的五年级学生语言发展已经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多数的学生当铺能说出课文的大致意思。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本,学生如能做到从全文的角度去把握,就会提高阅读教学的速度和效率。

  二、精读——整合问题,突破重点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非常的深奥,生活中一件非常细小的中作者体会到了做人的大道理。写作上也有很大的特点:有对话、有丰富的心理描写、有优美的景物描写、还有深奥的启示。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而这恰恰是阅读教学最忌讳的一点。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 “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 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 ”,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4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课文是《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是鲁教版五年制第八册第四二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的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本文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单元训练要点,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准课后的16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读顺课文中的语句,理解关键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采用自主提问来梳理文路,理解课文,借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质疑能力。4、运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理解文中的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启示,并受到自觉抵制诱惑的道德教育。我把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品味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得到启示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从而明确:只有从小受到严格自律的教育,才能经得住诱惑,才能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这是我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单元训练要点的探究学习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要思想,学生学习的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朗读、默读、体会情绪读等多种形式将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在此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对比题目、揭示 课题、质疑题目—-—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 阅读课文直奔启发 ——— 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 — 创设情境、设身体验 —— 拓展延伸、深入懂得

  课中,我先要求学生读一读知识链接,继而揭示本课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题目明白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恰当的题目,这个教学环节显示了学段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有篇章教学的要求。接着是质疑题目的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老师留心收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没有疑惑哪来的学习动力呢 ?也为教学重点找到了较好的突破口。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预习的能力,因而引入课文后就检查识字情况,并对生字的正确书写进行指导,因为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扎扎实实练好这项“童子功”,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接着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啊,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为切入口,牵动起因、经过、继而层层剖析,感悟放鱼的难,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理解父亲的教育给了“我”

  勇气和力量,这种直奔中心,变序教学法,避免逐段讲解,节约了教学时间,突出了抓重点词句,体会“我”从钓到鱼到放鱼的心里变化这个重点,突破了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发这个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创设情境:你要对文中的“我”及 “父亲”说些什么?这样的训练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发生深切体会,最后,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说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的“鱼”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凝聚着作者灵感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绪、思考既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价值观。

  《钓鱼的启示》教后感

  本文的教学,重点突出单元训练要点的探究学习是我本节课设计的重要思想,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受,因此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也就是课文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语句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增进了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和体验。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任务不具体,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都需要教师根据年段目标,单元教学任务、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具体、准确的把握,只有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才能进行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比如我制定的1、2项目标是写字读书的能力培养这是贯穿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3、4项目标即是本组课文的主题及情感目标也是中高年级的年段训练目标—学习表达方法。

  二、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指导。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简单地说就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课程标准有着明确的表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口语交际)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练习,因为只有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在阅读中就能够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他们在表达时就能正确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就形成了,这就是课标提出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和核心。训练指导时我主张应该是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如对学生朗读指导。既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准确指出学生的不足,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要充费发挥示范的作用,还要相机留给学生足够练习的时间,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获得较大收获。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尽量综合考虑学情和教情,努力把各项训练做到实在,有效,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有这样和那样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1岁的詹姆斯钓到了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但那是一条鲈鱼,按规定只有凌晨以后才可以钓鲈鱼,当时还差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让他放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他最终放掉了那条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规则,自觉是一个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6个。

  2、 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特别细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并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生动形象的课文故事,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特别细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并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生动形象的课文故事,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钓鱼的启示。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2、 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钓鱼的启示是什么呢?)

  老师们往往逢公开课或优质课评选时费尽脑汁设计各种出人意料花样繁多的导课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却是本末倒置,占用了学生去读文思考的时间。倒不如,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导入新课。像李老师的这种导课方式,用时短,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同时在学生主动质疑当中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可谓多快好省。

  二、 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35页,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屏显生字:

  船坞 遛狗 压抑 詹姆斯

  逆行 扭动 教诲 嗖 沉甸甸

  (1) 自由读

  (2) 开火车读

  (3) 重点指导: 沉甸甸

  (4) 齐读两遍。

  3、 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1岁的詹姆斯钓到了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但那是一条鲈鱼,按规定只有凌晨以后才可以钓鲈鱼,当时还差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让他放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他最终放掉了那条鱼。从中得到了启示。

  整体感知课文与学习文中生词,是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不可缺、不可丢的环节。但这个过程不可像蜻蜓点水,应该扎扎实实根据学情夯实。李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词的时候,发现“沉甸甸”这个词语读不准,于是,停下了,对这个词语做了专门的指导。扎实,有效,体现了学生为本。

  三、 紧扣文本,熟读体悟。

  1、 那么从开始钓鱼到把鱼放走,小詹姆斯的内心都有哪些感受?自由朗读课文2—12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中做旁批。

  2、交流:我们首先交流一下钓鱼时詹姆斯的心情。

  (1) 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的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的遛那个大家伙。

  (我体会到詹姆斯当时非常紧张,非常兴奋,所以才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

  那你能把小詹姆斯紧张激动的心情读出来吗?(生朗读)

  (2) 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体会到他内心非常高兴、非常惊讶、欣喜若狂)

  10公斤是多沉?(20斤)

  一条2斤的鱼有这么大,那20斤得有多大?那小詹姆斯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多兴奋啊!快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

  李老师采用了用2斤来比20斤的以小比大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会出了鱼大的特点。

  (3) 詹姆斯尽力压抑住紧张和激动的心情,仔细的观察自己的战利品……(体会到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十分紧张,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好,你来读一下。

  (4)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伙终于被遛得筋疲力尽了,詹姆斯开始慢慢的收钩。(我体会到詹姆斯钓到这条鱼非常不容易,所以他的心情一定非常高兴。)

  3、现在你就是詹姆斯,你正抱着这条鱼,第一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一条鱼,什么心情?

  (激动、紧张、兴奋)

  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齐读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那么现在你抱着它最想干什么?

  (回家向亲人、朋友炫耀/好好做成鱼宴/……)

  可现在没有了,它被放掉了,小詹姆斯的内心又是什么感受呢?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李老师攥紧拳头,脸色通红,这样的场景让在座的听课老师忍不住会心一笑。是啊,如果文本不能把教师感染,教师又怎能去感染学生呢?所以,李老师先激动了,先遗憾了,先悲哀了,先痛苦了,很快,她的学生们也进入了情境。

  4、交流:

  (1) “爸爸!” 詹姆斯大叫起来。(小詹姆斯非常不情愿)

  (2) “可哪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小詹姆斯在抗议,不愿把鱼放掉。)

  (3)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我体会到小詹姆斯还是不愿意放掉鱼)

  屏显[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说:( )]他想对父亲说什么?(爸爸,现在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就让我留下这条鱼吧!)

  (4)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使劲的闭上眼睛,脑中一片空白。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的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的把它放入水中。(小詹姆斯的内心非常痛苦,痛苦极了)

  (5)那条大鱼的身体在水中嗖的一摆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他非常痛苦,非常难过。)

  5、要放走这么一条大鱼,小詹姆斯极不情愿,他抗议,他乞求,可父亲就是不同意,鱼被放走了,小詹姆斯的内心痛苦极了、悲哀极了。同学们,为什么钓到鲈鱼就得放走?用书上的话告诉我。(从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钓鲈鱼,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6、可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呀,为什么父亲这么坚决一定要放掉那条鱼,他是怎么想的'?

  屏显[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他想( ),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7、自己练习读5—12自然段,注意读出詹姆斯的内心感受。师生合作读。

  8、一晃34年过去了,如今詹姆斯已成为纽约市一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但那次钓鱼的经历仍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这次钓鱼给詹姆斯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不论什么情况下,遇到何种诱惑。)

  文章内容较繁琐,段落繁多,如何摈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李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前提下,以“内心活动的变化”为主线,设计了学生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指导朗读的简洁高效的教学步骤。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在学生交流时精致到位的点拨让学生豁然开朗,那一个个画龙点睛的追问,帮助学生很快地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9、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遵守或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例子吗?(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这样很容易出危险,而且交通秩序也乱了。买东西不排队,都往前挤,这样很乱,其实时间更慢了。)

  10、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吃苹果,一定要把核也吃掉,最后剩下苹果梗和种子再用面巾纸小心的包起来,带回家。所以英国环境十分整洁,穿同一双鞋走一个星期,也不会沾上一点灰尘。最后送大家两句话

  屏显[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自觉遵守规则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一个人应有的修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文言警句还是英国公民的故事,李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暗示:语文,不仅包含课文,不仅包含课堂,课堂和文本之外的大语文是有趣且有意的。学语文,就要善于从课堂和文本中走出去,走到大语文天地中。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03-01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5篇08-24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3-03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9-21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28

《钓鱼的启示》教案10-29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08-22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2-22

《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