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
三 、 教材分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粉刷匠劳动时喜悦心情以及忘我的劳动的精神
四 、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粉刷匠》,使学生能够用活泼、轻松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为歌曲创编动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3、在歌曲《粉刷匠》的学唱、表演活动及歌曲的创编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4、在演唱表演中交流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现能力、创新能力。
五 、 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劳动,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难点是:为《粉刷匠》这首歌创编动作,来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电子琴、粉刷匠的帽子、矿泉水瓶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共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环节:情境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我选用《劳动最光荣》为律动音乐。这首歌曲的选取与本课所学歌曲有很大的关联,既是让生潜意识里知道劳动最光荣,又为导入新歌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在师生律动的基础上,引出问题,平常你在家里都会帮爸爸妈妈干些什么?让学生带节奏回答。这样就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节奏练习,还进一步让生意识到劳动最光荣。还设计了刷一刷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带上小粉刷匠的帽子帮粉刷匠刷房子,既进行了节奏练习,又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并从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如:学唱歌曲难点的解决方法:我先通过刷一刷、猜一猜、听一听的环节中让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再加上这是一首非常简短的.耳熟能详的歌曲,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先老师唱一、二句,学生唱三四句,再反过来。这就打破了以往的教唱法,学生的兴致很高,因为他们觉得可以和老师一起合作,挺新鲜的,也特别认真。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我设计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粉刷匠的房子刷完了,邀请学生到小粉刷匠家里去,可是新房子的门有密码,游戏《通关密码》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创编动作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以舞会的形式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有乐队,歌手,舞蹈演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的课程。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北京的桥,了解桥的结构、艺术特点以和用途,从而激发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北京的桥,培养同学的美术实践能力。
同学分析:桥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桥的历史、用途、结构并不了解。为此,我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目的是让同学自主的探究、了解桥的知识,起到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另外同学已具备一定的线描能力,所以本课布置同学用线描的方式表示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同学仔细品味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绩,了解北京地区古代桥的历史和现代桥的作用,以和桥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和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同学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示北京的桥,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示过程,提高同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同学爱家乡、爱北京的情感,增强同学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有关北京的桥的知识、作用以和外形艺术特色;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北京的桥。
四、教学难点:
桥的不同结构表示方法以和画面组织;感受桥的造型美。
五、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以自身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猜谜语、做游戏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课堂并从中得到锻炼,从认识桥的历史—桥的作用—桥的结构—桥的表示方法,我采用了“循序渐进”、“情境性教学方法”、“ 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六、教学程序: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 导入局部: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谜底:桥)出示板书课题——北京的桥。
目的:我充沛利用二年级同学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课前准备了一个关于桥的谜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中对桥的语言描述,使同学对桥的形状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 讲授新课局部: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六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一)第一个环节:做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
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知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
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目的:课前我安排让同学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还有知识,课上以抢答游戏的形式,反馈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为之后的师生互动打好了基础。让同学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协助同学初步了解桥的历史和特征,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第二个环节:结合图片讲解关于桥的历史(展示课件)
我国的最早的桥梁大多是木桥,如:独木桥。
直到人们发明了砖和铁器,桥的外形和制作资料也多了起来,从而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提问: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不同资料的桥?(同学回答后出示答案)
同学举手回答:石桥、砖桥、竹桥、藤桥、盐桥、冰桥……
随着科学的不时发展,人们设计建造了许多外观新颖、起到不同作用的桥。
提问:那你们所知道的现在的桥都有哪些呢?(根据回答展示图片)
同学回答:铁桥、钢桥、立交桥、公园里的桥、过街天桥
目的:通过对桥历史的讲解,解决了同学缺乏对桥文化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古代桥和现代的桥分别进行了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让同学结合自身所找的资料,利用回答问题的'过程,把知识相互补充,扩充了同学的知识面。第二个问题则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并对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古代劳动人民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充溢了敬重。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个环节:桥的作用(展示课件)
设置问题请小组讨论:北京的桥很多,它们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在现在还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生:在过去桥是过河的。现代桥的作用不只仅用于便当人的过河,还可以实现四通八达、人车分流,并可以节省土地的作用。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目的:发散同学的思维,为设计桥作铺垫。
(四)第四个环节:介绍北京桥:
1.教师:那有一首关于桥的歌曲,你们听说过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
同学回答:听说过,叫《北京的桥》。
教师播放《北京的桥》的歌曲片断。
同学欣赏歌曲。
2.北京古代的桥:
(1)金水桥:天安门前的金水桥,通体的汉白玉,连接成五坐并列的石桥。
(2)沁芳庭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
(3)颐和园里十七孔桥:犹如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芦沟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5)颐和园玉带桥:都是大型石拱桥。
玉带桥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北京现代的桥:玉蜓桥、天宁寺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三元桥、过街天桥。
目的:利用听《北京的桥》这首歌曲过渡到介绍桥,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同学创设环境,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介绍北京的桥的过程中,我是依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的,这样使同学逐步体会到桥的变化。古代的桥我选择的都是外形美观、各具特色的古桥,金水桥的选择,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敬之感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现代桥梁首先介绍玉蜓桥是因为我校李玉蜓桥比较近,同学对玉蜓桥的印象非常深刻,对玉蜓桥的造型也比较了解,所以从同学的生活动身,能够拉近桥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使同学有亲切感。过街天桥的选择是为了加重桥的现代感,过街天桥的介绍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从而向同学渗透交通平安意识的重要性。我选择的桥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见过的,因此同学假如对那些桥有了解我就让同学来介绍这些桥,从而培养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第五个环节:桥的结构特征
1.小组讨论桥的结构:每组分别拿出资料袋里面的古代桥和现代桥的图片,分组进行讨论。
同学:拿出图片,进行观察,分组讨论分析桥的结构,进行总结,并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同学发表的结果,播放课件,出示答案:桥身、桥墩、桥栏、桥洞、桥面装饰物。
3.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一起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出示课件,进行对比)
同学讨论结果:相同点:桥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4.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说一说古代的桥与现代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学考虑问题、回答问题。
5.巩固学习:通过拼图的形式巩固同学对桥结构的认识。
同学到黑板上面依照桥的结构把拼图拼正确并且完整,假如遇到困难相互帮助。
目的:我把桥结构的分析作为本课讲解得重点,只有清楚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才干更好的设计桥、创作桥,并能更好的体现桥的功用性。这个环节我选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同学学会自主考虑、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结构,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间接锻炼了同学组织语言的能力。强化同学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桥的结构的拼图,请同学到黑板上依照桥的基本结构亲自动手拼一拼,并且讲一讲各局部得结构和名称,这时候就可以针对桥的各局部的作用进行渗透,加强同学对桥结构的理解。
(六)第六个环节:桥的绘画
1.教师请同学充任小桥梁设计师,想一想怎样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这些桥。
同学:假设自身是桥梁设计师,开始构思。
2.范画:老师根据同学地拼图,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同学:观看教师演示,学习线描表示方法。
3.欣赏书中同学作品。
同学:欣赏同学作品,拓展思路。
说课稿 篇3
一大早,宝宝的妈妈就皱着眉头对我说:“这些日子干燥,孩子运动量有多,可是不爱喝水,你看一大早起来鼻子就干得流血了,真拿他没办法。”
为了让孩子喝足够的水,我特意在全班小朋友前讲了饮水的重要性。喝水时,别的小朋友都能将杯中的水咕咚咕咚地喝完,只有宝宝总是喝了一点点就不喝了,当我为其他的事走开时,天天跑来对我说:“老师,宝宝把水吐出来了。”我一看,桌上有堆水,心里一怔,难道刚才我的那一大堆话对他就一点作用也没有?真想过去好好的罚他,让他当着我的面重新把水喝完,可一想这又有什么用呢?他今天当着我的面喝了,可明天又会怎么样呢?正在无奈的时候,我的眼睛无意中扫视到窗台上的花朵,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下课后,我把宝宝叫到身边,指着那盆花说“你知道怎么才能让花开得越来越好看吗?”宝宝想了会儿说:“每天都要浇好多的水”“以后你喝不完的.水给它喝好吗?”宝宝高兴的点点头,从那天以后宝宝每天都把自己喝不完的水给它喝,花朵开得越来越精神了。
一天晨间谈话时,我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那盆花,还不失时机的表扬屠正轩:“小朋友,宝宝每天都把自己喝的水,给花儿喝,所以花儿长得越来越好了,花儿可感谢宝宝了,不过它还有些担心。”小朋友不解的问:“是什么?”“它说啊,我可心疼屠正轩了,每天只顾得上让我喝水了,自己却没喝多少,鼻子干得流了血,嗓子也干得直咳嗽,它多希望他像花儿一样天天喝足了水,这样就不会生病,身体长得又高又壮,你说呢?”他听了高兴地说:“我知道了。”以后宝宝真得能把杯中的水全喝完了。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述的故事,如果我们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解决问题,他们是不会理解和接受的。相反,如果我们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去巧妙地启发引导他们,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实践。
说课稿 篇4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尤其是那些竞技性很强的项目的技能教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太合适。但也不能放弃技能教学,只是技能教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要放低或分解教学难度,技能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的体育课才能追求“健康第一”教学原则,才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要摆脱课堂中完全主导的地位,要努力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继水平一学习投掷轻物之后的提高性学习内容,本阶段正式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蹬地转体、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等动作、侧向投掷方法及用力顺序等,以此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一至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基本学习了原地正面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对投掷有了一定的动作表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为使在本课中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侧向投掷动作,将采用分解动作练习与完整动作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四、教材内容
本教材取自《安徽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四年级中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内容。
本课选择“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为主要教学内容,游戏“捉尾巴”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个跑的教学内容,把它作为辅教材。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初步让学生了解原地侧向掷轻物屈肘上肩、快速挥臂动作。
2、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及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互帮互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
难点:快速挥臂
七、教学思考
整堂课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用报纸做成纸球来代替沙包进行投掷练习。在侧向投掷教学中,将按照先掷纸飞机再到徒手练习侧向蹬地转体动作的顺序进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会让学生甩纸炮做鞭打动作。投掷完成后,“捉尾巴”游戏是一个跑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跑的兴趣,运用这一游戏进行跑的练习……
八、教学原则
1、一材多用原则。主教材采用报纸,用报纸作游戏道具,最后用报纸作放松游戏。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掷教学中采用先体会——徒手或有器材作甩纸炮鞭打动作——侧面投掷,一环一环相扣,从易到难,目的都是为了学好“侧向投掷”。
3、语言激励的原则。整堂课始终以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为主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说课稿 篇5
一、出处:《写在雪地上的书》选自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0课。
二、本课在教材和单元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围绕“探秘与发现”选编了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小品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探究的精神。《写在雪地上的书》是一篇描写动物生活特征,赞颂动物生存智慧的文章。本文“脚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给我们描述了狐狸追踪兔子的故事和大雕捕捉兔子的故事,尤其是兔子与狐狸的周旋,简直就是智慧的较量。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既可以巩固上述内容,又为分析课外阅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说本节内容在中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特征,探索自然。
能力目标:在体会文本中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生动的故事描述背后,获得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启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在体会文本中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从探究动物生存本领中获得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启示。
五、学法分析: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这几点,我采取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活动课的形式(包括课前筹备和课上集中展示两部分)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六、教法分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大胆探究则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所以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分头活动,或讲,或演,或是列图表,在自主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去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有效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成语激趣,引入课文。
请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关于动物的成语?又知道几个关于兔子的.成语吗?引出“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引入课文。
(这一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后面的文本分析。)
(二)、新课讲解: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大体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遇到文字障碍提出来,共同解决。)
此环节目的是对课文有个初步了解,为下面分头组织活动打好基础。
2、细读课文,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具体情节,抓住关键性语句,画出兔子和狐狸各自的行动路线,即兔子是怎样在逃跑,而狐狸是怎样在追踪呢?
(此环节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关键词,读懂文本。)
3、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活动筹备:
我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兴趣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参加某一个兴趣小组,选出组长,分头进行准备活动。(为了配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方式,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三种活动方式:)
①、 侦破组:做个“小侦探”。
(以“脚印”为线索画线路图,破案追踪。)
设计这个活动形式是为了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理清文章线条。
②、 故事组:讲故事。
(改换叙述口吻,如改用第一人称,以兔子的口吻讲故事。并加入想象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③、 表演组:课文片段表演。(兔子和狐狸周旋这个情节)
要求有环境背景,旁白,角色台词,动作的设计等(这要求学生深入文本中,把握动物特征,体会语言细节,融入自己的想象显示故事情趣。)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实践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课上展示:
4、稍做准备活动,三大兴趣小组准备演示。
5、集中展示:把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片段及绘线路图结合起来边讲边表演之后,学生小结讲解兔子摆脱追踪的线路图。
(先由故事组的代表讲故事,在讲述到“兔子与狐狸周旋”这个情节时,表演组的同学上台表演这一情节。最后再有侦破组的同学来讲解到底兔子是如何甩掉狐狸的追踪而成功逃脱的。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出现语言问题时,要在动态中落实语文基本功。)
这样把表演和讲话结合起来,既做到了深入文本中去体会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教学重点)
6、总结感悟:
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文本之后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大家谈一谈。(自由畅谈)
如:感受到课文的情节魅力,条理清晰,语言活泼生动,善于制造波澜,引人追问;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了解到自然界动物们的生存智慧;同时感悟到要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突破教学难点)
7、作业:短文训练
观察你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写一段短文,要求表现出它的生活特征,使得描写既符合生理特点也具有文学情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09
铁的说课稿08-18
完整的说课稿10-11
《观潮》说课稿11-22
《咬文嚼字》说课稿10-24
诗歌说课稿11-23
猫的说课稿09-16
排序说课稿04-10
设计的说课稿04-28
《背影》说课稿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