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小班科学活动:
好吃的花生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若干盘、人手一只小碗内置花生一颗。
2、各种积木、剪刀。
3、花生统计表、每人身上贴好一个标记、小旗标记。
4、花生做的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你们高兴吗?礼物就放在椅子下,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这个礼物是什么呀?
二、观察花生外壳。(运用投影仪)
师:那小朋友来看看花生长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壳特征)
出示“花生统计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在相应数量的圆点表格下贴上自己的标记。
教师轻轻地打开花生。幼儿集体点数。并在相应的点子下做标记。
三、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师:你想不想也看看你手里的花生妈妈里面有几个花生宝宝呢?那我们就一起自己动手吧!
四、认识花生米。
师:我们来看看花生宝宝长什么样?(穿着一件红衣服)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你们知道吗?花生宝宝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生米。
五、再次巩固剥花生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剥花生的?(引导小朋友自己说出方法,并做示范。)请你来剥给大家看看。
四、结束活动
出示花生作品,宝宝们,花生好吃吗?你们知道吗?花生还会变魔术呢?看,花生变成了什么呀?(小桥),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那我们一起去变一变吧!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教案
教学要点:
三年级 第一单元 课题1 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 盲人火车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第二课时 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
教学准备:
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1、引入
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师: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学生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种动植物的种类,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可将不知道的动植物名字编号,如:小草1、小草2。
活动开始。
3、汇报交流
a、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b、将学生在草地中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的总数合计。
c、讨论交流:非生命物体(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
4、小结
正如同学们在研究中见到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它们的量实际上要比同学们列举的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个群落。
第三课时 观云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观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天气)。
2、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放松。
教学过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时间看云的?今天就让我们到校园中好好的欣赏一下变化无穷的美妙的云!
2、观云
让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让孩子们充分地去观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运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们以前曾经臵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
教学目标:
课题 2 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以及制做环境问题图,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为棋子,绘制好的校园或社区地图,每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保小卫士
孩子们,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没有谁下过环保棋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认真观察旅行棋盘上每一格是什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骰子,小组内做一个骰子就行,老师示范。(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几个数字)。制作是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戏吧!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组内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走几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画的是什么,表现不同,会有不同的奖罚。谁最先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明白吗?!好,让我们开始吧!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开心吗?
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开心哦!让我们来听听究竟怎么回事?
哦,原来如此啊!
那么,在这些与环境有关的想象中,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
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画环境问题图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文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 “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点评/运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动作,是两岁半幼儿非常热衷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这一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目标。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十分耐心地帮助幼儿运用他们能理解的图画形式做记录,这为幼儿将来自己记录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还有意识地在活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理念,以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1-01
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10-06
科学教案【集合】12-10
科学教案[荐]10-19
科学教案[精品]09-22
(精品)科学教案10-28
(精品)科学教案12-12
【荐】科学教案08-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