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反思人类与自然关系,珍爱自然。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写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好大一棵树》。
2.导语: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们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自由自在,但是这一切在慢慢离我们远去。有那么一棵曾经庇护人类却被人类屠杀的大树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就让我们去听一听《那树》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看看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2.有人为那树的故事配了几幅图片,请选择其中的一幅配一点文字。
出示几幅图片,学生任意选择一图配字。
3.师交流自己所配字。
(1)早期的树:长在泥泞的马路边,佝偻、老态,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霉黑潮湿的树皮层,隆起的筋,纵裂的纹,树身像铁铸就;面对台风,屹立不动;炎热夏天,撑开绿阴;给鸟儿栖息之所,给情侣以温馨,不断伸展,滋润土地。
(2)近期的树:斗转星移,人们在树的附近架起了电线,铺起了柏油路,盖起了高楼,那树似乎有些碍事,有人开始质疑这颗树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那树一声不响,仍然释放着诗意的绿色。
(3)现在的树:后来由于一个醉汉撞到树上死了,交通专家给树判了死刑,在一个夜里树被从踝骨锯掉,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三、深入课文,感受那树的形象
1.那树的不平凡的经历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朗读课文。
那是一棵 的树,因为课文第 段中这样说“ ”。(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
老师提示:
(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6)从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7)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
2.教师展示生字词,帮助阅读。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huái)骨: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qiú)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ǐ):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3.学生交流
4.教师交流
★有着坚固而稳定身躯的奇特的大树::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树皮。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自身像生铁铸就。
★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蒙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阴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是人类的守护神。
★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因为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
★有爱心的大树: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让作者心痛的大树: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5.过渡: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那树,是人类的朋友,给我们浓浓的绿阴、心神的慰藉。这样的大树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用赞叹的语气来读——那树啊!那那里是树,那是人类的守护神!
6.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棵大树的?
◆以老太太为代表的普通人,诸如清道妇。
◆还有蚂蚁。
◆千万别忘记还有作者。
7.这位人类的守护神就这样被人类屠杀,无情的人类就这样对待曾经给过自己无数帮助的友人,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请大家用痛苦的语气来读——好树哟!
四、拓展
1.好树不幸的遭遇震撼着我们,在你我的心中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想对那树说,想对交通专家说,想对蚂蚁说,想对作者说。
交通专家,我好想对你说:
那树,我好想对你说:
作者,我好想对你说:
清道妇,我好想对你说:
蚂蚁,我好想对你说:
2.角色转换,写出几句心里的话。
(A)想象蚂蚁王国参加葬礼的场面,蚂蚁和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B)如果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的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吗?
3.交流
五、结束语
好想用言语感动一棵树,让风见证往事,历历在心头……
我相信:“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我相信:人类完全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只是要看我们怎么走。
让我们一起向世界宣告:留住绿色,留住地球,留住未来!
语文教案 篇2
文本细读:
本篇文章作者峻青用浓郁的色彩,在如画的景色描绘中寄托出了自己炽热的情感。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生动具体地描绘五彩斑澜的秋色世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而在他的描绘中着重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景色迷人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柿树与枫叶的对比,更突出了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蕴涵着柿树的成熟与收获。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黄澄澄的大金帅,红玛瑙似的山楂果,绿莹莹的、红玫瑰似的呈现多种色彩的葡萄……如此绚烂的色彩,组成一幅美丽而迷人、成熟与繁荣的.秋天景象。作者采用了大量比喻的修辞方法,使得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与读者面前。文章最后一段,道出作者之所以喜爱秋天,就是因为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表达出作者面对丰收的景象内心的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这一丰收季节的赞美。
该篇文章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提示学生实际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把学习理解课文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作者的“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之后,跳出作者的感悟,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用看得见的画笔描绘,用直通心灵的语言表述,或是默读体味秋色的魅力,或是朗读读出秋色的绚烂,总之,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为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里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色
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学生畅谈)
师: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文识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作者之所以喜爱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和——也意味着——和——。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
如果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
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如: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
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3、如果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
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
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于秋天的文章、古诗句。
2、可以向同学推荐教参书中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owerPio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
活动过程
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出示活动目标
五个小组分别展示
①广告集锦:
信心型 功用型 对比易记型 超常搭配型……
②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噻——、酷毙了! 帅呆了! 咆一一
③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④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⑤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为四类: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育与训练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二、教育与训练要点
1、上课学会用眼,用听老师指挥。
2、上课时耳朵要仔细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不懂要问,双手不搞小动作。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
1、了解学生对眼睛、耳朵在上课时的'作用知道多少。
2、一只眼睛模型,一只耳朵模型。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
1、出示模型导入:出示眼睛模型。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对呀!解放军叔叔用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用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用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插秧、锄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2、激情明理导行
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本领。。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1)游戏明理:人体照相机。
老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一位同学用眼睛看老师,另一位背超着老师,眼睛看不到老师。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请这两位同学讲,老师卡片上写了什么字?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位小朋友讲得出,另一位讲不出?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讨论后归纳: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学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书本。
(3)训练用眼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等。
学习儿歌: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
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
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
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重要。
(4)出示耳朵模型明理。
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耳朵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学习也要学会用耳朵。
(5)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
(6)训练用耳听。秒度十时毫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好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教学后记:
教师要教会孩子筛选资料,让他们学会选取重要的信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 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 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 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还是抢答吧。回答问题:
1、《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个什么位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西周年到春秋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注,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称为《诗经》]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是各地的民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查看比赛结果。
二.授新:
(一)整体感知
1.读诗歌,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同学们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窍门。……
2.明确:要读得字字清晰,要读出轻重缓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3.明确:节奏把握好,两字一顿,感情要明朗。听老师读,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4.有说喜欢有说思念,看来主人公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爱恋—相思—梦幻)
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雎鸠关关相对唱,双双栖在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荇菜,随着那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见相思之苦。(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收采。纯洁美丽好姑娘,朝朝暮暮都想爱。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常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入眠。)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鼓瑟来示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仔细挑来仔细选,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声里露笑脸。)
5.语言概括准确。下面请两位同学把诗歌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
1. 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除了雎鸠之外,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荇菜、水、淑女、睡不着的人)
3.如果说眼前有一幅画,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文中采摘意思的有哪几个字? (流、采、芼)
4.大家能作出几个采摘的动作吗?这些动作用准确的现代汉语怎么说?(捞、采、摘)
5.那位采荇菜的女子在忙碌着,没曾想到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了。大家能否想象出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想象)
6.情景描绘得历历在目,她很聪明地抓住了瞬间。傍晚的色彩,少女的动作,仅仅一刹那,却让它变成永久的记忆。同学们有过这样一刹那的所见吗?生活中或电视上,一个瞬间的美丽,你捕捉到了吗?大家不好说,瞬间美丽,我们不一定说男女之间的印象,其他人的也可以呀。(朱自清写他的父亲为他买橘子时的背影)
7.瞬间的美丽,在有心人眼里,无论是低头还是采荇,都那么有情致。让我们来看,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魂不守舍,睡不着觉。
8.此时这位君子是什么心情?(苦闷、痛苦、无助)
9.这位女子值得他苦闷、痛苦吗?(值得,窈窕淑女嘛。不仅体态美,而且这位女子还在劳动,荇菜为水中之物,故而在采摘时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顺水流去捞,可见这位女子正在劳作,劳动者往往是最美丽的,可见这位女子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10.看人千万别只看外表。诗歌中的男子没有得到勤劳的淑女的爱就痛苦地失眠了,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请读前三节,要读出单相思的难耐,要注意延长字音,如:求之----不得----
11.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有的着眉头,那么,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12.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理性一点,他是在做梦,浪漫一点,他是美梦成真,从字面来看,是在做梦。但我认为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这首诗,看看它有什么特色?
A.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先写景再写人,这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简介:
板书
赋: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双声(例辗转,声母同)和叠韵(例窈窕,韵母同)的连绵词、反复
3.作用: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13.一起读一遍,体会韵律感。
14.试背——提示首字
三.拓展思维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小结: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四.作业:
A、背诵并默写本文;
B、写一个美丽的瞬间情景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板书设计: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拓展学习空间。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你们的本领可真大:认识了许多字;读了很多书;掌握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今天,老师当当主考官,要考考你们,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请大家快速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出示恐龙骨骼模型)
2、交流资料,拓展学习空间。
①赶快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②播放课文插图动画。
3、听录音,强化感知。
(放录音)的确,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是当时地球的主人,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二、探究学习,读文识字。
1、(播放课文录音)仔细倾听录音,想想这是关于恐龙什么的'话题?
2、大家感兴趣的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恐龙灭绝的奥秘”(板书课题)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借助课后拼音提示,练习正确发音。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4、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的意思。
5、默读课文,标出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6、读第四自然段。
(1)认识分号
(2)思考:这段末尾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3)你能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吗?(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7、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解决疑难,理解课文。
三、渗透思想教育,拓展延伸。
正是因为文中介绍的这些说法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所以才留给我们更多遐想的空间。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大胆想象恐龙灭绝的原因。也许你的设想会成为科学家们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1、玩魔方(老师翻动魔方,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并练习说话)
2、抽读词语卡片。
二、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观察,联系写字。
1、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师重点指导并范写“迷、染、寒”这几个字词。
3、学生练写。
4、评一评(自评、互评)。
5、展示(将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朗读课文(多种方式)。
2、读读抄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