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美术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2、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下雨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欣赏大自然,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色彩、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中的视频、投影机、范作、雨伞雨披等实物,绘画工具、雨的音频素材及雨的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一支,画纸。
【教学过程】
一、雨的回忆
1. 谜语和音乐导入: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到地上却不见。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导入课题)
2. 小组接龙说说关于雨的词语、诗句、雨中的用具。
如关于雨的词语:大雨、中雨、毛毛雨、雷阵雨、春雨、急雨、梅雨、太阳雨、滂沱大雨、牛毛细雨、茫茫烟雨、狂风暴雨、淅沥沥、哗啦啦、雨后彩虹?? 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关于雨具:雨伞、雨披、雨靴、斗笠、蓑衣??
二、感受雨声雨景
1. 播放课件,配合图片欣赏各种雨声,感受雨中情、雨中景。
2. 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下雨时的感觉,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教师引导儿童回忆下雨时的情景。下小雨时,雨点淅淅沥沥地飘下来,沙沙,沙沙??滴答滴答??下大雨时,雨点很大很急,发出“哗哗”“哗啦啦”的声音,雨点连成线。狂风暴雨时,雨水被风刮着打到脸上很疼,风夹杂着雨拍打着雨中的人,天空中落下的急雨使地面泛出一片白。
三、了解雨的形成
1. 为什么会下雨?下雨的原因。(FLASH课件演示)
火红的太阳把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汽,漂浮在空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小冰晶,水珠集合变成白云,当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也就越来越重,形成了积雨云,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了,就会落到地面形成雨。(歌词: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 特别的雨。
通过图片,拓展对雨的认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雨:太阳雨、雷阵雨、暴风雨、雨夹雪、酸雨、冰雹雨??
1. 提问:下雨时人们的姿态或者动物的姿态是什么样?
街上的人打伞,也有两人共打一把伞,有的人穿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有的穿着雨衣戴着雨帽,有的穿着高筒雨靴??
2. 借助伞、雨披等实物,分小组分别请同学用动作表演雨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情景。(如现场拿出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下雨时帮助别人打伞的乐趣)
3. 师在黑板用提线人偶拼摆雨中人物动态(如扛伞、撑伞、打伞、玩伞等),学生在下面画动态小人。
四、赏析雨中画面
1. 人文熏陶。
(1)展示四幅雨中的有趣或感人的图片,帮助学生回想他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形;
(2)交流一下在雨中遇到的小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生或看到的事。
2. 雨带来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雨中的`画面非常生动,街道上有什么变化,小动物们又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人们会穿雨衣、雨鞋、打雨伞;树叶,地面洗得很干净,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鸭子、青蛙在水里游泳,还有一些动物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天空有时是灰色的??
3. 欣赏画家笔下的雨。
欣赏《听雨》《风雨》《暴风雨》等作品,了解其表现形式。
4. 欣赏学生的作品。
雨落到了小朋友的脑海里,看他们如何用手中画笔画出有趣的情景。
五、示范雨中人及雨中物
哗啦啦,下雨了,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有哪些动作? (师多重演示人物或动物不同的雨伞及雨披造型图,主要画出雨中的神态、动作。)
1. 师示范奔跑躲雨人物动态。(如有的人会把包、报纸之类的东西顶在头上向前跑。)
2. 继续示范打雨伞、穿雨衣的人物,雨中嬉戏的人物、动物等。
3. 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点、线及一个个小水滴、漩涡等表现雨。
4. 出示雨中图的彩色范例,分析几种雨中的色彩的表现方法。(如蜡笔水彩法、湿画法、染色法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剪贴、撕贴、拼贴添画等。)
六、创作下雨图
画出你所见到的雨中的场景,可以是结合人物画,也可以以小动物为主角,自由选择。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雨中范图,雨中情境音乐起。)
1. 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
2. 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
七、作业展示及评价
1. 在投影上作业个别展示。
2. 在黑板上进行长卷展示,题写落款,请学生解说雨中情景,给予鼓励性评价。
3. 作业点评:那幅画更生动,谁画的动态最有趣,你能提提建议吗?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
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式之间的关系;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
【课前准备】
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大家知道这些是什么植物吗?
梅、兰、竹、菊。
(2)中国传统绘画特别喜爱表现梅、兰、竹、菊,为什么呢?
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有关,古人喜爱以梅、兰、竹、菊来象征君子的什么品格。
梅:孤傲超拔,坚贞自守。
兰:幽谷自适,不取媚于人。
竹:有气节、虚心。
菊:不屈不挠 ,甘于寂寞。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二、新授
1.借助传统情感符号抒情:《墨梅图》。
(1)提问:你能看出《墨梅图》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吗?
要正确解读作品,我们要先来读画,大家看画面上都有什么构成元素?
解释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诗、书、画、印相结合,各种构成要素相辅相成,共同体现画家审美观与强化作品主题。
(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题画诗是如何强化主题的呢?在大家齐读一遍题画诗。
提问一位同学,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啊?
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美好人格。
(2)这种感情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美术家的孤傲清高的情感,较消极。
(3)提问: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以语言暗示主题,诗书画印相结合,以水墨小写意作画,细笔长线。(与其它作品比较。)
2、赋予物象特定的情感:《怒吼吧,中国》
(1)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强烈爱国情感。
请学生描述作品。
(2)这种情感有何社会意义?性质特点是怎样?
要产生社会良好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3)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作品为木刻黑白版画,造型简洁、粗犷,有强烈的力量感与感染力。
三、学生对比欣赏
比较《到前线去》与的《墨葡萄》区别?
提示:从画种类别,情感表达途径,情感表现方式,情感性质特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探讨,教师归纳。
四、课堂总结
(1)提问:除了“四君子”题材外,其它题材可以托物寄情吗?
莲(出淤泥而不染)、葡萄(才华)等。
(2)提问:除了中国画外,其它美术形式可以托物寄情吗?
油画,剪纸等。
绘画中可以托物寄情的题材非常广泛,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美术形式来表现。创作时可采用的方法:用隐晦方式体现或直接了当表达;采用语言暗示或是通过形象刻画;借用传统情感符号或创造艺术形象。
美术教案 篇4
小学美术课《留住秋天——落叶贴画》教学设计
新田实习队实习生、小教部06级523班 张 昕
教材版本:
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课《留住秋天——落叶贴画》(活动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落叶贴画,初步掌握落叶贴画的拼贴和制作步骤。
2.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落叶贴画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秋天的文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美好感受;学会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落叶贴画的拼贴和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拼摆落叶,使落叶贴画更加美观,更富有创意。
学习准备:
教具: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色彩缤纷的各种落叶,水彩纸,双面胶,彩色笔,油画棒,范画,课件。
学具: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色彩缤纷的各种落叶,四开水彩纸,双面胶,
彩色笔,油画棒。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生共同朗读毕国瑛的《听听,秋的声音》,感受诗人留住秋天的方法。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蛐蛐,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呤。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绿色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花里。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的来,向远方匆匆的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毕国瑛对秋天的感受。秋天不仅有美妙动听的声音,还有着五彩缤纷的颜色。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用各种方法留住秋天,比如说: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谈谈对秋天的感受。
秋天给我们的印象是丰富多彩的,谁来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秋天的魅力!(课件展示秋景图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美丽的季节。在秋天的阳光下,红的,绿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格外的艳丽,一片片,一树树招人喜爱。
3.用落叶贴画的方式留住美丽的秋天。
大家都觉得秋天很美,但是秋天的美景总会离我们而去。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写作文??)当我们看到落叶时总觉得可惜,就用落叶把美丽的秋天留住吧!(贴课题字:留住秋天)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诗歌导入,让学生感受秋的美;再通过欣赏秋天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秋的喜爱。用落叶贴画这种独特的方式留住秋天,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构思与构图
1.以银杏叶为例,分析可以怎样拼摆落叶。
仔细观察银杏叶的外形,可以用银杏叶做什么呢?正着拼摆可以做了狐狸的头部,倒着拼摆可以做成小孩的帽子。引导学生思考,银杏叶还可以如何拼摆,做什么东西的什么部位。
2. 以落叶贴画《大鸟》为例进行构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大鸟》是由哪些形状的叶子拼贴而成的,注意选用大小合适、不同形状的落叶,
使画面构图
大小适当。
拼贴作品《大鸟》拼贴作品《帆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落叶贴画《帆船》的特点是选用了不同颜色的落叶,提出落叶贴画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4.欣赏落叶贴画,说出每幅落叶贴画的创新之处和特点。
落叶贴画——动物 落叶贴画——修剪、折叠拼贴 落叶贴画——主题画
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各种各样的落叶贴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更多的落叶贴画表现技巧。
设计意图:在构思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落叶的外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造型;在构图环节,引导学生选用大小合适、不同形状的落叶,使画面构图大小适当,色彩搭配合理;在欣赏各种落叶贴画环节,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示范落叶贴画的制作步骤
1.构思。
教师准备用落叶拼贴一条金鱼,先在黑板上画出
金鱼的外形。根据金鱼的特点,请同学上讲台,帮老
师挑选合适的落叶,分别做做金鱼的身子和尾巴,要
考虑叶子的大小、形状和色彩的搭配。
2.修剪。
教师示范对落叶进行修剪,剪金鱼的大眼睛,提醒学生注意细节的形状,修剪掉多余的部分,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3.粘贴。
教师在落叶背面粘上双面胶,贴在已画好渐变蓝色背景的纸上,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游泳。落叶粘贴时可以前后
遮挡,并注意构图适当。
4.装饰。
教师示范用油画棒画水草和金
鱼吐出的泡泡等,丰富画面内容。
(板书:构思——修剪——粘贴
——装饰)
教师现场示范落叶贴画《金鱼》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示范,恰到好处。在构思环节,利用黑板画出示金鱼的特征,与学生互动挑选合适的落叶,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修剪环节,教师用剪刀修剪落叶是提醒学生,如果找不到合适形状的落叶,可以适当修剪,以此解决造型问题;在粘贴环节,两片落叶可以前后遮挡贴,避免了学生将主体物贴得太零散的毛病,并提醒学生在此环节要解决构图问题;在装饰环节,教师的示范提醒学生,可以运用除了落叶之外的工具材料添画背景,丰富画面内容。
三、提出作业要求
1.四人一组,合作做一幅四开纸大小的落叶贴画;
2.用落叶、剪刀、油画棒,等材料共同创作一张漂亮的落叶拼贴画;
3.运用拼贴、修剪、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画面要富有美感。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在巡堂指导时,要注意调控课堂氛围,提醒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大胆创新,并对学生在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五、学生作业展评
教师将学生合作完成的落叶贴画贴在展版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自评,说出本组落叶贴画作品完成得好的理由;引导学生互评,
推荐出一幅大家认为最满意
美术教案 篇5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尝试画从左往右画短横线,添画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作画工具作画,并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勾线笔、课件。
2、在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重难点:
幼儿尝试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绿色家园里有哪些变化?
2、春天来了,老师也用相机拍到了一个好朋友。
观看flash小蝌蚪,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
3、提问:
1)它们在水里干什么?
2)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二、演示讨论--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1、教师示范:(手指压印),咦?它的尾巴应该在哪边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不同的`方向,并尝试用曲线表示尾巴。)
2、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
假如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样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
3、小蝌蚪很喜欢游水,我们在小蝌蚪的身边从左往右画一些清清的小河水(示范画短横线)。河里的水很多,所以要画许多许多的短横线。
4、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得真高兴。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创作表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四、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一起看看讲讲。
教师预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美术教案 篇6
课题 :登山游戏
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教师:我们周围有哪些山?你爬过哪些山?把爬山的经过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 ...
教师:我们身处的这个市叫黄山市,我们安徽就有九华山、黄山、齐云山、大蜀山、八公山和大别山等等,在江西有五台山、太行山等等,我们周围有这么多山,大家爬山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学生1:刺激、兴奋
学生2:很累,流很多汗
学生3: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很自豪、骄傲
教师:确实登山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登山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二:新授环节
1.欣赏视频:清华大学天伦登山队20xx 年登山纪实。感受登山的魅力以及登山队员的耐力挑战和勇气,感受登山的辛苦,以及攀登高峰时候的自豪感。
2.了解我们身边的山:黄山,欣赏黄山的几个著名景点,讲解黄山的`小故事,感受山的魅力。
并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山。
3.用黄山路线图复习登山游戏路线图的做法,讲解路线图设计的步骤以及重点难点。
4.展示教师制作的“登山达人”游戏棋盘,请部分表现好的学生帮助一起找到刚讲好的景点放入游戏棋盘中,共同完成游戏棋盘。
5.教师展示转盘的做法,讲解制作步骤,现场制作转盘。
三:巩固提高
1.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2.布置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份登山游戏,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义的事情!
四:展示评价
将做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并评选出大家“最喜爱的登山游戏”
教师对获奖团队鼓励并颁发奖品,并请获奖团队代表谈谈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五:课后扩展
1.邀请同学玩游戏,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2.思考和寻找: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游戏棋?
六:照片欣赏
美术教案 篇7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怎样让孩子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深思和反省的。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孩子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班艺术教育活动《花儿与蝴蝶》正是王老师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为我们研究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设置,为幼儿创设了三维空间美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上长出了嫩叶,地上开满了鲜花。在优美的《梁祝》乐曲中,美丽的“花儿”(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戏玩耍。)
活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表演,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美感。一是场景的设置及角色的装扮给了孩子视觉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乐给了孩子听觉上的美。我们也许担心:孩子听得懂名曲吗?但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没有理由拒绝美的东西,优美、抒情的乐曲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与整体的和谐给了孩子知觉上的`美。教师精心创设的三维空间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训练幼儿“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感受是表现的前提,幼儿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对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必须以直观的、具体的美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赏,从而激发表现美、创作美的兴趣。王老师正是抓住了此特征,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幼儿和谐的环境美
这是所提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请看下面的几段对话:
师:你认为蝴蝶漂亮吗?
幼:漂亮
师:哪儿漂亮?
幼:我认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认为是蝴蝶身上的花纹......
师: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谁?
幼:我想扮成花儿
师:那你准备怎样做?
幼:......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你想干什么?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纲要》中要求“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可亲、可爱、可信任、可依赖便是心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建筑”,给孩子舒适、欢心和自由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可以展开想象,放飞思维。《花儿与蝴蝶》中,师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快乐学习,学习的快乐。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表现的机会,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美。我们都知道,艺术活动须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花儿与蝴蝶》中教师按新《纲要》要求,为让每个孩子都有动脑、动手和表演的机会,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类:剪刀、铅笔、水彩笔、胶水、固体胶、胶带、别针
材料类:白纸、彩纸、亮纸、旧挂历纸、旧报纸、硬纸板、皱纹纸、旧纱巾、丝巾、围巾;各种颜色的线等
在进行美工活动时,每个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浩瀚好画画,就画个漂亮的蝴蝶,做个头饰戴上;小坤就用皱纹纸做个美丽的花环;亚雯呢,就拿纱巾别在两只小胳膊上,扇动着“翅膀”飞来飞去;思雨喜欢折纸,于是就用彩纸折了蝴蝶背在背上......孩子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没有一个孩子在打闹,没有一个孩子不欢乐。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1
(通用)美术教案12-04
中班美术教案11-06
(热门)美术教案10-15
(荐)美术教案11-12
美术教案【精品】07-30
小学美术教案02-22
美术教案[必备]01-29
大班美术教案05-11
美术教案(通用)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