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粘粘、画画打扮天安门的过程中,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
2、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了解天安门,知道一些北京的标志建筑。
2、操作材料、蜡笔大班美术活动:天安门大班美术活动:天安门。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了解北京
1、你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在哪里吗?
2、北京还有哪些著名的建筑?
3、小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天安门、长城、鸟巢等。
二、做一做――装扮天安门
1、我们知道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到处张灯结彩
2、你们说说可以怎么打扮?
3、我今天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4、一会儿就请你们一起用这些材料来打扮天安门,看哪个小朋友打扮的.天安门最漂亮。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找一找哪些地方左右相同?(对称)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6、小结: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要用对称的方法来装扮天安门大班美术活动:天安门学习总结。
三、评一评――欣赏不同装扮的天安门
1、请个别幼儿介绍,你们是怎么打扮天安门的?
2、评出最佳的作品进行展览。
3、小结:你们把天安门打扮得真漂亮,祖国妈妈谢谢你们,你们帮她庆祝生日。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谁都有自己的童年,谁都有自己的梦,而童年的梦总是和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总能给听过、看过它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起点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的极度贪婪,老渔夫的善良懦弱,以及小金鱼的知恩图报,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贪得无厌不会有好结果。相信幼儿能从这则故事中认识到,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是不能长久的,美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2.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2.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如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
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5.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
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
(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活动反思
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改进建议
1.教师的有效提问。提问应简洁、明了,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提问应该落在对幼儿的关注、了解上,在活动前要多准备、多思考。
2.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较高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都是演绎作品的关键。《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活动有一个较完善的设计,有画面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绎的效果也会更好,幼儿也会更投入。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体验社区居民的相互关系,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
2. 学习大胆与他人交流沟通,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3. 能在陌生人面前大胆表演。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磁带。
2.准备好舞蹈、歌表演等节目。
3、每人自带小礼物,幼儿园准备一些礼物。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忆上次参观敬老院的情况。
2.提出活动要求。
3.到达敬老院。
(二)组织幼儿与老人一起游戏
1.让幼儿为老人表演节目。
2.请健康的老人和幼儿共同游戏,如《拉个圆圈走走》、《接小球》等。
(三)组织幼儿与老人说说贴心话
全体幼儿分成6组,各组寻找公公婆婆聊天。
在聊天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幼儿与老人交谈的情况并引导孩子主动寻找话题。如您今年多大?您最爱吃什么?您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四)幼儿园为敬老院赠送礼物,并请幼儿为老人送上自己带来的小礼物。
(五)活动结束,告别敬老院的公公婆婆与工作人员,组织幼儿返园。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与《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在活动中,我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在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心理之间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把握幼儿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去操作,完全是“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
在活动一开始,我以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孩子明白好朋友的含义,接着在优美的音乐声讲述故事,在孩子进入设置的意境中时,提出问题:“我们怎么帮助秒度时小黑?”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操作、与同伴交流,再师生共同小结,知道了救人动作要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办法,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大胆思考、猜测、发言,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孩子们能自己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秘密,取得成功。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4-17
大班教案07-23
(经典)大班教案12-25
(经典)大班教案05-08
墙大班教案01-29
大班桃教案12-21
大班笔教案12-23
大班音乐教案03-26
大班亲子教案03-27
(精华)大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