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美术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
2.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着色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
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三)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四)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和这种艺术形式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学习诗配画的方法。
(六)用具准备:
1.教师:范画、教材、课件。
2.学生:书、彩笔、诗、扇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分析诗配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看到这种形式时,首先看到的是画面,其次是诗。因为版面上画面占了主要位置,再加上画面的色彩,使人最先受到感染的是画面。所以诗配画中画面很重要,它比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2.诗配画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反复读,并要弄清诗的原意、含意,在着手构思构图。
3.诗配画的表现形式:
诗配画的表现方法要考虑画的形式与诗的内容统一。
(1)古诗:国画手法,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2)新诗:较新、较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其格调一致。(3)儿歌:儿童画,大胆、夸张。
4.作业步骤:
(1)选诗:自己熟悉并喜爱的。
(2)构思:反复熟读,领会之后进行构思。
(3)构图:按照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文字的位置。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学生构思、构图。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的准备及摆放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诗配画
三、讲授新课:
1.描绘画面:
(1)根据诗的内容,去选择与诗相统一的手法。(2)儿童诗、浪漫诗可选择多种表现手法,如工艺。2.着色:
色彩要与诗的内容、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以求得与诗的和谐统一。3.文字:
文字与画面内容结合为一体,字体也要相当。(出示范画讲解)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修改稿子,描绘着色完成画面。
五.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欣赏。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3.下节用具:水粉用具、书。
4.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知识目标:认识,感受暖
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会用暖色为主基调画一幅画。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色彩的美,使学生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
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教育。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暖色给人不同的感受以及在画面中表现生活中的暖色景象。教学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暖色,以及少量的冷色对比关系及同类色
的深浅对比的方法进行绘画。
教具准备:范图、色卡、磁钉、油画棒、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作业纸等。学具准备:油画棒、图片资料,作业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1、观察两幅图片,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给你什么感受?
2、总结: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到处可以看到使我们温暖和凉爽的画面。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暖色》。
二、讲授新课:1、认识冷色暖色,冷色和暖色是人们情感和联想的结果。我们把偏向红黄一边的颜色称为暖色,把偏向蓝绿一边的颜色称为暖冷色。
2、冷暖的相对性,冷暖不是绝对的`,是相比较得出的结果。
3、出示图片,看一看大自然中的暖色给我们什么感受。
4、总结:大自然中的暖色给我们的感受:温暖、明亮、热情、兴奋、温馨,欢快,亮丽----------
5、出示图片,根据暖色特点,找一找生活中人们在什么场合、环境使用暖色。
6、总结:人们在喜庆、热闹,温馨,醒目的场合、环境使用暖色。
7、观察赏析感受:
出示图片,艺术作品中的暖色。在暖色作品中出现的冷色起什么作用?分析艺术家怎样使用主色暖色和少量的冷色表现画面。
8、总结:艺术家使用暖色表达情感和审美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布置作业:根据回忆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用你喜欢的形式,画张暖色为主的画。要求主色突出,构图饱满,注意冷暖面积和搭配。
三、学生探索创作
1、教师辅导,选用不同方法,多种表现形式,表现内容
2、学生完成作业。
四、展示延伸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总评。
五、课后拓展:观察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运用暖色的。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暖色
1、冷色和暖色
2、冷暖的相对性
3、暖色的美感:热烈、欢快、喜庆、温暖
兴奋、温馨、热情、醒目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绘画基础知识和练习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
主要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能辨别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初步了解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并能大胆的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不足的地方是:因为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不限主题的画生活中的暖色。有些学生作业因为过于大胆,画面而显得粗糙。出现了草草画完,色彩单一缺少丰富变化,冷暖搭配不当,画面过与简单等问题。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学习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纸张的可塑性,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2.学习会动的小纸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渠道探究会动的小纸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纸弹资的制作方法。
教具准备:纸弹簧对比教具、小纸人一个、纸弹簧作品若干、纸弹簧玩具一个、纸条若干、剪刀、胶水、双面改、手工纸。
学具准备:瓶盖一个、纸条两条、手工纸、剪刀、胶水、双面改、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示课题
1.观察小纸人的变化(捏住后松开弹起),发现小纸人的特点(会伸缩、会摇晃)。
2.问题讨论:小纸人会动的部分在哪里?它像什么?给它起个名称(纸弹簧)。
二、探究如何制作纸弹簧
(教师发给同桌一个两头一样大小的白色纸弹簧。)
1.感受纸弹簧的弹性及活动的特点(摇一摇、捏一捏)。
2.同桌通过观察或拆开老师发给的纸弹安,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
3.请个别的制作成功的学生介绍纸弹簧的制作方法。(学生互相帮助)
三、进一步探究制作小纸人
1.对比观察自己制作的彩色纸弹簧和老师发给的纸弹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彩色纸弹簧一头大一头小,白色纸弹簧两头一样大)
2.为什么制作小纸人的纸弹簧需要一头大一头小?自学课本找原因并添加小纸人的头及胳膊(提醒学生添加部分如何讲究技巧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学生互相帮助)。
四、欣赏同学的作品
完成作品的学生将自己的小纸人拿到台上展示。
五、延伸
1.会动的纸玩具哪几个部分用纸弹簧制作?
2.纸弹簧还可以作成其他造型吗?欣赏其他纸弹簧造型作品:龙、小猫、毛毛虫、小蛇、小鹿,认识纸张的可塑性。
3.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弹簧?(手电筒、自动笔、弹簧秤、床垫、沙发)
六、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什么,你怎么学,向谁学?制作小纸人的方法很多种,学习方法也很多种。
课后笔记:
教师的思考:
1,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纸人的制作,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具体做法:
1.每两个学生发给一个纸弹簧,在拆中观察发现纸弹簧的制作方法。引导同桌一起探究、向自己的同伴学习、互相帮助。
2.教学生学会看书上的步骤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情况记录: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看得出学生已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小老师”──白色纸弹簧学会纸弹簧的折法。聪明的同学能很快总结出折纸弹簧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将纸弹簧拆开看看是怎么做的,只要拆一小段就能学会。”
2.教学氛围较为轻松活泼,许多学生能互相帮助,如有的小朋友不仅自己学得快,还为全班同学作示范,而且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生自学小纸人的脑袋和胳膊的添加,许多学生并不完全根据书上的步骤图制作而有自己的创新。如安装脑袋的方法有三种以上,有的学生还给小纸人加两条腿,有的小纸人有两个脑袋。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看书上的步骤图学会了基本制作方法并且有自己的创新。
4.课的延伸部分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不同的`纸弹簧作品,同时让学生明白纸弹簧作为折纸的基本方法还可以进行不断地变化和创造。如:当老师问学生纸弹簧还可以做成别的造型吗?就有同学说什么都可以做。的确,只要动动脑筋还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作品。
本课的收获:
1.本课的问题比较集中在纸弹簧的折法上,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
2.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种知识与技能。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书本的交流中不仅锻炼了交往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来自于教师、学生、书本,甚至是作品本身(如纸弹簧),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态度、情感价值观也得到发展。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11-03
小学美术教案09-28
小学美术教案02-22
小学美术主题教案05-20
【热】小学美术教案11-06
小学美术教案【热门】09-28
小学美术教案【推荐】10-05
小学美术教案【热】11-05
【荐】小学美术教案08-11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