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10-22 12:22:5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小班教案集合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园正确识认“花”。

  2、 让幼儿初步学习组词。

  3、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字卡:花、红、绿、圆、春天、妈妈各一张;学具字卡;花若干;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春天”“妈妈”引入:

  1、 让幼儿念出“春天妈妈”; 师:小朋友,当“春天”和“妈妈”排在一起变成好朋友时,我们怎么念呀?

  2、 将“春天”对折,引导幼儿念出“春妈妈”。

  (1) 将“春天”对折,请幼儿说分别是哪个字宝宝。

  (2) 将“春”和“妈妈”排在一起,请幼儿念一念。

  二、 出示图,引出字卡“花”

  师:瞧,春妈妈来了,她还带来了谁呀?

  幼:花。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一认“花”字是什么样子的,好不好?(教案来自:教案网.)

  三、 识认字卡“花”:

  1、 教念,个别念。

  2、 传字卡游戏: 老师拍铃鼓,幼儿传字卡,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幼儿停止传递,此时字卡在谁手上,就请谁告诉大家这个字是谁。

  四、 组词:(以给字卡“花”找朋友的形式)

  1、 先将字卡“红、绿、圆”送给小朋友,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拿着字卡“花”边唱歌曲《找朋友》边找,最后请小朋友将两个字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词,并请幼儿读出新词。

  “找呀找呀找,花字宝宝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呀,花的.朋友在这里”

  2、 引导幼儿用其它的朋友组成新词。

  (1)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呢?

  (2)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花呢?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如何很好的引领他们走入中国象棋之门,我首先想到了游戏教学法,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叩开他们的中国象棋之旅。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为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也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将棋子按颜色分类。

  2、认识象棋棋子,尝试将其摆放在正确位置。

  3、产生对象棋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象棋头饰;象棋大棋盘和棋子;放松音乐。

  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师:"象棋宝宝,今天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来做操吧! (幼儿听音乐热身)

  2、探索练习

  (1)找朋友。 师:"象棋宝宝们,你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吗?"(车,马,象,兵)让我们一起唱着《找朋友》来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幼儿寻找相同的象棋宝宝) 师:"象棋宝宝可真棒!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练练本领吧!请棋宝宝看老师的大棋子,老师拿出哪个大棋子,那个象棋宝宝就要站起来,其他象棋宝宝赶紧要蹲下。 (可根据幼儿活动量活动2-3次)

  (2)按颜色分类。

  师:"哎呀!红棋宝宝和黑棋宝宝都挤在了一起,大家快来帮助他们,帮他们分一分。"

  (3)集体摆棋。 师:"我们一起看看每一个象棋宝宝是不是都回到了自己的家?" (幼儿集体纠错)

  3、结束活动 师:"啊!每个象棋宝宝都找到家了,我们拉起圆圈庆祝一下吧!" 随音乐做放松律动。

  反思:

  整个活动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很高,并且幼儿有了基础经验,对象棋都有所了解,在对象棋进行描述时显得非常有自信。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自主拟定分类标准,对小班幼儿的能力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 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两支春笋。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 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 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掉。

  3、 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 请幼儿说说,笋的外表像什么?(宝踏、火箭、铅笔等)

  5、 :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采吃。

  二、玩笋壳

  1、 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肩上挥臂投掷。

  2、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投掷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固定目标物为自制的纸箱鳄鱼,距离分别为3米、4米和5米。

  2、移动目标物为教师扮演的鳄鱼,距离6米左右。

  3、长度为2米、3米、4米的垫子。

  4、由洗涤灵桶、矿泉水瓶、隔离墩、轮胎摆成的宽度分别为20厘米和30厘米的直线、曲线小路。

  5、投掷物重量分别为40克、60克和125克的纸球、沙包和自制手榴弹。

  6、画有投掷站姿脚印的不同形状、颜色的地垫。

  7、用旧皮球自制的“乌龟壳”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扮演海龟妈妈。幼儿扮海龟宝宝。

  师:你们还记得以前妈妈讲过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吗?今天妈妈就要带你们去小猪家做客。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1、准备活动:听音乐“小乌龟爬呀爬”做热身活动,重点活动上肢和腰部关节。

  2、重点动作练习:在画有脚印的投掷区,幼儿双脚分开站立,边念儿歌(附后)边向固定投掷物——鳄鱼投掷,练习将投掷物经肩上向前抛出。

  师:现在我们得先练习一下打大鳄鱼的本领,一会儿,路上真的会出现大鳄鱼的。强调重点:将投掷物经肩上向前抛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介绍游戏场地,引出游戏。

  师:这些小路就是通向小猪家的路。中间还要爬过小山坡。我还听说路上会有大鳄鱼出现,咱们真要遇到可怎么办呢?(打大鳄鱼)

  2、鼓励健壮的幼儿和老师一起为小朋友示范玩法。(鼓励健壮儿示范游戏,既能激发他们参加运动的兴趣,同时也自然地适当增加了他们的运动量。)

  3、幼儿自选路线,依次取“小石头”(纸球)、“大砖头”(沙包)和“手榴弹”跑过“小路”、爬过“山坡”,最后站上“大礁石”打大鳄鱼。

  第一次:站在“大礁石”(画有投掷站姿脚印的地垫)上,用“小石头”向3米~5米三个层次的固定目标物——自制纸箱鳄鱼投掷。

  (“大礁石”正反两面均画有投掷站姿的'小脚印,第一次投掷将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一面朝上放置。方便幼儿保持正确站姿,教师也可对幼儿的投掷动作进行重点指导。)

  第二次:站在“大礁石”上,用“砖头”向3米~5米三个层次的固定目标物——自制纸箱鳄鱼投掷。

  (接下来的两次投掷均将地垫的正反两面随意放置,使幼儿的左右手都能得到锻炼。)

  第三次:站在大礁石上,用“手榴弹”向站在6米左右来回跑动的大鳄鱼(由老师扮演)投掷。

  师:刚才我们小海龟真棒,打跑了三只鳄鱼。可是妈妈发现附近还藏着一只更凶猛的大鳄鱼。我们怎么办?你们害怕不害怕?教师重点启发并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才能扔得更远,打到大鳄鱼。

  三、整理活动

  1、师(做敲门状):你好,小猪,我们来你家做客了。

  小猪:你们好!欢迎你们!

  师:听说你家的房子被大灰狼给撞坏了,我们来给你帮忙了。宝贝们,咱们现在就把这些大石头都捡起来放到筐里给小猪盖房子用。这些手榴弹也收好,以后大灰狼再来,小猪就不用害怕了!

  2、和小猪说“再见”回家。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辨别各种液体。

  2、愉快的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无色透明的液体(水、糖水、盐水)

  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

  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带盖塑料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各种液体倒入塑料杯、铺好台布,与幼儿共同准备。

  二、 幼儿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来辨别各种液体。

  1、 桌上有各种颜色的液体,请幼儿按颜色进行区分。

  (橙汁、苹果汁、西瓜汁)

  (酱油、可乐)------

  2、 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来辨别各液体。

  这些杯子里装的液体很相象,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辨别。怎么判断出哪个杯子里是什么呢?

  3、 辨别好后请幼儿贴标签。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与同伴共同贴标签。

  4、 同伴共同总结我们的感官有什么功能。

  5、 为了安全,让幼儿知道没有教师、家长或其他负责人员在场的时候,不能将没有贴标签的瓶里液体倒出来。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背景知识: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

  2、物质材料:木偶一个、模型电话(每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导入活动。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们好!”

  教师引导说:“小木偶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总结:

  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场景游戏:

  (1)“铃、”来电话了,

  教师示范接电话:“喂,您好,、再见。”

  (2)“铃、、”来电话了。

  教师引导说:“我现在请最有礼貌的孩子来接电话。”找几名表现好的幼儿来接电话。

  (3)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

  幼儿是否能说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4)特殊场景:“铛,铛。”另一名大班教师敲门。

  a、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好。”小朋友:“你好”

  、教师说:“我想请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吗?”征得幼儿同意。

  c、教师走时,幼儿主动问好说:“老师再见。”

  3、做客游戏:

  (1)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参观。

  (2)活动中做有礼貌的'孩子,主动向中班小朋友说:“你好”“再见”

  a、幼儿会主动运用礼貌用语。

  b、是否积极参与交往。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可取之处是通过情景教学和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11-16

小班教案07-22

小班的教案11-15

小班音乐教案11-22

小班优秀教案11-26

小班教案[精]04-12

爆米花教案小班07-13

小班体能教案06-24

小班活动教案06-25

小班卫生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