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18 12:30: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莫高窟教学设计2篇(精)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莫高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莫高窟教学设计2篇(精)

莫高窟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到莫高窟浏览了一下,莫高窟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的美吧。

  二、品析彩塑

  1、出示课件,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生答。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学生说,老师评议。

  2、这些主要写的那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征?读一读,画出来吧。点击课件。

  3、谁能读出这些神态,指名读,(威风凛凛读得不够威风,谁能读得更好。)

  4、从这些词中知道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说明了彩塑的特点是什么?(个性鲜明,形态各异。)一起读这句话吧。这句话也是本站的中心句,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彩塑呢?生讨论,老师指导。

  5、谁来将这些神态表演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表演,老师指导。

  6、刚才几位同学都能表演出彩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那课文是用什么词将几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连接起来的呢?(有……有……)谁能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仿造这种句式说一段话。老师提示。

  7、想不想看看真实的画面呀?进入课件。(师引读)

  8、好看吗?我们再来欣赏更多的彩塑吧。配乐进入课件欣赏,看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所以课文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们,谁能找出来并指明。点击课件。

  9、像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在莫高窟有2,000多件,所以进去游览的客人们都…。生答,师点课件。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赞叹?再想象一下,如果是小姑娘、大胡子老爷爷、外国游客又是怎样赞叹的'呢?讨论一下,写下来吧。我想在座的同学、老师心中一定会涌起一股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一起高声朗读把。

  三、欣赏壁画

  1、过渡:在感受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后,我们又来到了宏伟瑰丽的壁画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自由读第三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壁画)

  3、品析第三句

  默读,说说你心中的感受。(这些飞天真美)指名读,指导朗读,这些姿态你喜欢哪一个?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好。

  这一句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形态各异的飞天。)你们能想象一下还有那些飞天吗?谁来读一读,看谁能把飞天读得最美。

  4、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衣带,使飞天变得多么轻盈巧妙,妩媚动人呀!喜欢这样的场景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这一句吧。

  5、飞天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飞天,就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6、出示图片,配乐欣赏。你还能想得出那些壁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点击课件。

  7、文中使用那句话把彩塑和壁画连接起来的呢?出示课件,这是一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壁画的特点是什么?(宏伟瑰丽)宏伟体现在哪里?把画出来。(45,000平方米)。

  8、猜猜看,如果将这么多壁画排列起来从这里会到哪里呢?(到连云港码头)如果我们乘车去连云港的码头,一路上一边欣赏这些壁画一边欣赏海景,那样的情景该是多么壮观呀!

  9、让我们高声朗读这一节吧。

  四、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这些都是在古代劳动人民……那莫高窟里面还有什么让我们惊叹的东西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慢慢欣赏。

莫高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课后生字,并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和运用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由来。

  相传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师徒三人,要往西天寻找极乐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师傅派俩徒弟出去化缘。两人一东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乐樽,走着走着,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晃得乐樽困意全消,只见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脉,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照得天际流光溢彩,照得云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气升腾,照得乐樽满面彤红。乐樽原本就悟性极高修行极深,一阵狂奔至师傅跟前,高呼:“师傅,师傅,找到了!找到了!”。师傅面露会意笑容,轻声而郑重地对乐樽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于是,不久,第一个洞窟便在发光山脉面溪的山坡上诞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乐樽一心一意化缘建窟,造神供佛,将自己的才情、志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这个山脉之中,洞窟之内。乐樽之后,筑窟之风更是经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一朝胜似一朝。莫高窟之辉煌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他。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

  (师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重点词句:

  一组:洞窟彩塑壁画飞天(师向学生介绍:佛教中指的是那些能飞的神仙)

  二组: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词语是有生命力的.,指导学生把她们“读活”)

  3.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莫高窟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三、精读课文“飞天”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壁画有什么特点?(板书:宏伟瑰丽)我们大同小学100多平方米的会场真是宏伟呀!“宏伟”一词用的准确吗,为什么?指导学生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2.再读课文,画出作者概括描写壁画内容和具体描写壁画内容(飞天)的句子,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朗读描写飞天的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读等形式)

  4.观察描写飞天的句子,发现语言规律(排比句,四字短语……),续写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围坐一起,;

  有的,……

  5.小结: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壁画的特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高度评价莫高窟:(齐读最后一段),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游览完莫高窟后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是可以傲视异邦(bāng)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莫高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莫高窟教学设计03-24

《莫高窟》教学设计11-11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08-11

《莫高窟》教案04-30

《莫高窟》说课稿范文04-18

莫高窟导游词05-20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02-2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画》教学设计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