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整体回忆,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你能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课文中这样说:(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读好这句话。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主要就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⑴抽生读。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
(2)可见,课文前面部分写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点是——(板书:彩塑精妙绝伦)接下来课文要写的一定是壁画,壁画的特点是(板书:壁画宏伟瑰丽)
(3)再读过渡句,a、品味“彩塑”
1、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1)指导读,解词。(点击图片)
(2)引读这句话。“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
(3)彩塑的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个句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达有什么效果呢?
(4)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描写?指导朗读。
2、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3、游客们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感情?体会“啧啧赞叹”的意思。你能把这个句子变换句式,使意思保持不变吗?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4、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读读这一段话。
5、这段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呢?(简介写法)
b、回味“壁画”
1、欣赏完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再来看看宏伟瑰丽的壁画。文中有一个数字体现宏伟,它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理解数字。你能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读出来吗?
2、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用心默读,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有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内容非常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所以课文中这样写到——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指导读。
4、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壁画图片)
5、如果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那么壁画中的飞天则是这颗明珠中的精华,这个艺术宝库中最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珍品。让我们好好去欣赏一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⑴学生自由读。
⑵指名读。教师指导。
⑶自由读,要努力读出形象,读出美感。
⑷抽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⑸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引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⑹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⑺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8)能记住写飞天的句子吗?谁来试试。
(9)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省略号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句。(播放音乐)
(10)指名交流。
6、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让我们再来领略一番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第三节。
7、莫高窟不愧是——(引读最后一段话)
c、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齐读。(板书:藏经洞)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语句,并批注。
2、交流。
3、(课件出示藏经洞被掠夺的资料)看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叙述莫高窟的创作历史以及崇高的地位。
2、出示外国旅游者的评价。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句子),(板书:艺术宝库)在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之照应的句子。
4、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写到:“她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她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她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当一回小导游,向没有去过莫高窟的亲朋好友介绍莫高窟。
3、到敦煌的网站上去浏览阅读,更多的了解敦煌,了解莫高窟。
4、运用课文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旅游胜地等。
板书: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
艺术宝库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教学流程,体验有效教学。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三、知识与技能
1、体会排比句的作用,理解过渡句。感知总分的写法。积累优美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仿写。
2、理解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2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读句子
3.引入课文: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颗明珠,是一座艺术宝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
二、(出示)齐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地理位置
2.环境
3.概貌。“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从这句话中感受洞窟多,感受劳动人民创造莫高窟的艰辛。
三、(2~4)彩塑、壁画、藏经洞
1.过渡: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更要去领略洞窟内的神奇了。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第二部分。
2.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
3.其中你最喜欢什么,请你把相关内容再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它会如此吸引你。
(一)彩塑
(1)指名喜欢彩塑的同学,用朗读的方式带领大家前往参观。(出示,指名读)
(2)在这里看到了什么?(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3)指导理解并读好短语:①怎么样的菩萨?
②“慈眉善目”的菩萨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
③找准感觉,读好“慈眉善目的菩萨”(看图)用相同方法学习天王、力士
(4)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谁能读好这句话?
(5)还看到了一尊卧佛(看图),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句)
(6)我们看到了、 、 、,你觉得这些彩塑怎么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7)从回答中抓住“精妙绝伦”。“精妙绝伦”是说这些彩塑怎么样?板书
(8)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我们去看一看。(看图)
(9)我听到有同学也在发出啧啧赞叹,我要请他来说一说。(把你的赞叹大声说出来)(出示,读句)
(10)出示主线,引读: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壁画
(1)过渡: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彩塑和壁画相互点缀。彩塑是精妙绝伦,壁画是。(出示,读过渡句)
(2)师解释“宏伟”“瑰丽”
(3)自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可以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
交流:①“宏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内容丰富多彩(读词、读句,读出宏伟)
②“瑰丽”:飞天
(4)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一边听,一边能感受到什么?(范读飞天的句子,谈观赏飞天壁画后的感受)
(5)我们来看一看(看图),看着画面,自己再来读一读。(自读、齐读)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6)还有其它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姿态吗?从哪看出来的?(……)
试补充(可讨论)
(7)出示,引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所以说:(出示主线)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8)让我们拿起课本,再来读一读“宏伟瑰丽的壁画”。(齐读)
(三)藏经洞
(1)过渡:还有一处你不能不去——藏经洞。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请你用笔圈出最能吸引你,最能让你心灵为之震动的词语。
(2)老师很想知道你圈了什么,更想知道你的感受。(交流)(出示本段内容)
“面积不大”,“曾”,“六万多件”,“大量珍贵的文物”,“掠走”,“仅存”
(3)齐读。
四、结合板书总结: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壁画宏伟瑰丽,藏经洞里又珍藏着珍贵的文物。参观了神奇瑰丽的莫高窟,我们怎能不赞叹:(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所以,(出示主线)齐读。
五、拓展练习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字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2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2、检查自学效果:(1)分自然段读课文(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是啊,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板书: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文物珍贵的藏经洞
4、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精读“彩塑”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中,引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6、这两千多尊彩塑中
,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师:——真是“惟妙惟肖”。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再指读。(师评: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最大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所有的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
8、分工朗读: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得多有条理啊!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一、二两句齐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女生读,最后一句齐读。
三、精读“壁画”
1、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300多个多媒体教室)宏伟瑰丽的壁画。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①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②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请你读。
③描述三: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正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前一代的作品滋养着后一代人,后一代的作品又给再后代的人启示。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请你意味深长地读这段话。
(2)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
(3)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指名1x2生读。
④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⑤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把你听到的读出来。
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读出来。
⑦这段文字美吗?那我们就一起美美地读。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述四:~~~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请你读。
⑧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你可以说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甚至发挥想象说得更多。
(4)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5)、分工朗读。
四、精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2、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想象:藏经洞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学生读书,交流。
3、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4、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5、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五、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4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艺术宝库 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3)找出各小节的中心句
三、读通、读顺课文
1、指名分节读
2、分组读
四、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词
2、重点指导“殿、腐、录”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写词语;
2、搜集描写人物神态、外貌的词语。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初步感知文章“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
2、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2、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莫高窟”有什么→探究“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
一、复习引入
1、莫高窟“是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段,谁来说说课文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它为什么能称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
过渡:要想了解(1)莫高窟里两千多尊彩塑是怎样的“精妙绝伦”?(2)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是如何的“宏伟瑰丽”?(3)莫高窟的藏经洞里究竟有些什么?还得深入研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彩塑
(1)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彩塑的“精妙绝伦”?
(2)教师今天带来了三幅画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真是“惟妙惟肖”。
(5)所有的这些彩塑都是精致巧妙,绝无仅有,这叫“精妙绝伦”。
(6)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四组词语: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7)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课文第二自然段)
分工朗读,有意识地渗透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写作方法。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2.壁画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读书,交流。
(1)分写部分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年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请你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教师描述三: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前一代的作品滋养着后一代人,后一代的作品又给再后代的人启示。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请你意味深长地读这段话。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2)特写部分:飞天
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谁来读?
④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到的?
⑤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从哪里听到的?
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从哪里闻到的?
⑦这段文字美不美?什么美?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请你读: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请你读: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请你读: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述四: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请你读。
⑧师生分工读。
过渡: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
3.藏经洞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像:它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交流。
(4)介绍背景: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书。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5)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只说一句。
三、总结课文
1.挈领: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齐读: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总结: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齐读: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2、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五、作业:
1、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2、背诵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默写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语句。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同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俺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同学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同学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同学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同学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同学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俺国古代绚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同学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同学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同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同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同学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同学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同学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俺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同学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同学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俺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莫高窟充溢了神秘感,它绚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同学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同学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同学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同学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协助同学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观赏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俺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考虑: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同学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同学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同学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同学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同学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同学图文对照,协助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干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同学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同学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同学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同学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发明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同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同学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俺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绚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俺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俺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同学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同学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同学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同学与文本对话,是俺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俺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让同学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同学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同学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同学的情感积累,让同学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同学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同学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同学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沛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同学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同学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同学“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同学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09-21
莫高窟教学设计09-01
《莫高窟》教学设计11-11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13篇【优选】02-29
莫高窟教学设计2篇(精)11-18
aieiui教学设计 《aieiui》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6-23
《莫高窟》教案07-25
《莫高窟》教案05-07
《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