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情景说明】:
《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告诉人们,默默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题"唯一的听众",是一位很有声望的音乐老教授。还知道文中的"我"是个小提琴迷,但因为被父亲和妹妹称为是个"音乐白痴"。当时的"我"心里十分沮丧,不敢在家练琴,只好偷偷地来到幽静的小林子练琴。那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我"这音乐白痴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解疑吧!
二,新课(研读),交流。
师:这篇文章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第3到8自然段,找找读读,边读边想边画批,看看有哪处的描写是你最感兴趣的
(让学生抓住重点阅读,注重培养学生读,思,画的阅读习惯。)
师:好了,看得出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来,想说点什么吗哪处描写你最感兴趣,触动了你
(学生交流,自由表达,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生1:(举手)我欣赏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例如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投去赞赏的目光)哦,好孩子,你真会读书呀!会用"欣赏"一词来赞赏老人诗一般的语言,真了不起!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微笑着鼓励学生)
生1:"我"本来想溜走,她却说"打扰",我觉得老人很友善。
师:噢,好一个"很友善"。老师真的很佩服你,孩子,你实在太会读书了!(示意鼓掌表扬)
生2:我也同意,但我有补充:也是这个自然段:"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生3:还有第6,第7自然段的"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真好,的确是聪明的孩子,都懂得欣赏,看得出大家对老教授都挺感兴趣的。其实我也有同感,所以也我收集了她诗一般的语言,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细细品读品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吧。把你刚才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琅琅读起来。
(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和选择,放手让他们通过自读加深自悟。)
师:好,同学们都读得好认真,好投入。那,你又读懂了些什么所以你喜欢
生1:我读懂老人很会夸赏"我",很会鼓励"我"。
师:是吗你从哪看出(相应板书)
生1:她说"拉得非常好""真不错。"
师:噢,你真棒,真会读书。
生2:我读出老人很懂得尊重"我",(老师瞪着眼睛表示疑问)因为她说"如果不介意",还有"谢谢",不但没嫌弃,还表示感谢,她真好。
生3:我读懂老人是装聋的。后面她妹妹说她是个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师:(好惊讶)真聪明的孩子,知道她为什么要装聋吗
生3:我觉得她应该是为了激励"我"拉琴吧。
生4:(高高举起手)(师很欣喜的示意他回答)我可以补充,因为"我"当时想溜走,"我"觉得……自己拉得很难听,她却说她打扰"我"。
(看出平时师生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师:边板书,边默默地说"没错,你们实在太会读书了,而且很能理解老人家的做法,来,让我们再以鼓励,尊重,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老教授的诗一般的语言吧!
师:的确,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一种形式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的描写。大家找找看,怎样的一个神情。(出示教学挂图)
学生再次投入课文,边读边画。
然后几位同学分别读出自己的答案。
师一一肯定并相应出示语句,而且引导理解分别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逐句指导感情朗读: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地,放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是鼓励"我"不断努力。
(3)"我"渐感拉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她的平静,是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要继续努力。
师:确实如此,老教授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地神态,这唯一的听众,在小伙子的音乐成长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回顾作者的整个心路历程,也就是他的内心活动,相信你们又有更多的体会与发现。
(学生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认真地写)
师:好了,大家应该有答案了吧,谁来谈谈
生1:第一自然段"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体会到"我"当时很失望,很伤心,因为父亲和妹妹都说"我"是白痴。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2:第三自然段"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读懂了当时"我"内心很自卑,感到歉意。因为"我"被人发现了。
生3:第七自然段"我羞愧起来,同时又有了几分兴奋。"我读出了"我"因为得到老人诗一般语言的鼓励而兴奋。
生4:还有"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读懂"我"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当时很高兴。
师:嗯,说得没错。好像你就是他,太会体会了。
生5:还有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可是我暂时还说不出那种感觉是怎样的。(低下了头)
师:噢,孩子,你已经很不错了,坐下再想想,定能想出。其他同学可以谈谈。
(以赞赏来鼓励学生)
生2:我觉得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应该是表扬,一种信心。
师:对,(边板书"自信")还有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作者由沮丧,伤心,自卑变得兴奋,高兴,从未有过的感觉。此时,我们都替小伙子高兴,来,我们大家分角色来读读后面两句,先男后女。体会他的兴奋之情。
学生很认真地读,老师适当加以评价:强调抓住"毕竟""从未有过"的重点词语朗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
师:其实,有了鼓励,自信还不行,还需要实际行动才能获得成功。找找看,小伙子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提示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小伙子表现得怎样从哪些字词看出
生:他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很努力。从"站得很直","又酸又痛","湿透"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师:对,对,是相当的努力呀,可以说不怕累不怕苦,看,是"常常"的,大家想想,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词来形容他
生:坚持不懈
生:坚韧
师:都聪明,加起来就是"韧劲"。(板书)
师:那大家又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各自思考
生:我觉得他是不想让老教授失望。
生:我认为他可能要报答老人。
生:他不想再被家人看扁了。一定要成功。
师:都是老师的聪明孩子。真能体会啊!没错,那"我"这样的付出,成功了吗又从哪看出
学生大都翻到文章末段。看来真的好会看书哦。
生:他,成功了,最后一段中"我能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师:是呀,成功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
同学们满怀激动,满腔热情地读起来。
师:(小结)"我"这样一位曾被父亲,妹妹称为音乐白痴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得到了那位装聋的老教授的尊重,鼓励,欣赏,帮助,支持等。所以,"我"对她有种怎样的.情感呢大家来读读最后一句"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读出来了吗"总是""不由得想起",老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我"对她充满着敬佩与感激。(相应板书)因此,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点明中心。
师补充:还有点明课题。
三,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老师想让大家说说。(出示小黑板)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又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
2,学生交流:
生1):我认识了一位懂得尊重别人,鼓励别人的老教授。
生2):我认识了一位很懂得教育的老教授。
生3)我想对老教授说"老教授,您真了不起!"
生4)我想对自己说"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要学会尊重人,要有自信,学习要有韧劲。
四,升华。
没错,你们都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确,一个成功者,既需要别人的鼓励,欣赏,更需要自己的自信和努力,所以不要吝啬鼓励,欣赏,对别人要给予帮助,信任和支持。是吗小罗,昨天,你难忘吧!小罗说"我昨天是因为不尊重同学,因一点小事就打起架来了,我……"(老师走到小罗前面,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亲切地说:"孩子,你说得没错,互重互爱,是美德,知错就好了,以后不要重犯就行了,大家说是吗"同学们都同声赞同,并给予掌声鼓励。
(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五,作业菜单:
1,例牌菜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有所获:(积累部)
积累文中的美词美句,写写学文所悟。
2,最新推介:
阅读《最美的书包》,《平分生命》。
3,任君选读:
收集讲究教育技巧的故事。(选做)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尊重,鼓励,欣赏
———————————
音乐白痴走向成功
———————————
我:自信┼韧劲
敬佩,感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基本上能紧扣重点,围绕两条主线开展,注重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思维集中,深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较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注重鼓励学生,对学生有亲切感。能结合本班实际,寓教育于教学当中。
但本节课的落实情况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留给学生读的机会还是不够,集体读的多,个人读的少,读后评价也欠缺,也没有体现学生自读,互评,再读。
文中第十一段的省略号,本人是忽略了指导。
对于后进生,本人极少关注,务求的是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本人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放"得还不够,学生思考的时间是不够的。
指导感情朗读,本人仍然是落实得不到位,有似过于形式,没能真正达到目的,总是怕拖了时间。等等。
终括存在的缺陷,本人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走好,走准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之道,为培育出真正的新时代的人才做准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内容是歌颂人与人之间真情故事。反映的是一首首心灵之歌。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此外,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有如下特点:
1、准确性:符合本年段教学目标及本组教材的.要求。
2、全面性:课标要求“三维”缺一不可,我的教学目标正是体现了这三方面。
3、可测性:不笼统,具体。教学过程有所体现。
4、目标表述比较规范,注意了行为主体的表述。
二、教学重点:既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又是技能的培养,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欣赏小提琴曲,是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个初步的感受。解题质疑,是培养学生读文质疑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指名轮读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从整体了解主要内容。
(三)研读,交流感悟:
这个环节主要围绕老教授的言行、神态等描写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默读画出描写老人的有关语句,体会其品质;其次,引导朗读人物的语言,(课件出示)突出重点,加深感悟。最后,理解最后一句话,突破难点,揭示课题。
(四)返顾整体,总结升华:
分三个步骤操作:
1、情感升华,是对文本学习收获的检测;
2、拓展延伸,是让学生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好人;
3、总结阅读方法,是教会他们学会阅读的技巧。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8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x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在鼓励她,而且还告诉作者音乐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生读句子。
师:除了语言,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很平静。
师:是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小提琴手,面对如同锯床腿的音乐,她的表情如此镇定,没有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烦躁,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老师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别人的“尊重”(板书“尊重”)面对看到的这感人的一幕,你有话要说吗?
生:正是由于老妇人才让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
师:什么感受?
生:自信。
生:有人夸我。
生:我也有人欣赏。
师:x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还需要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生:x人的成功最主要的需要自己的努力,我是从以下句子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指导全班读句子。
师:我不在乎什么?
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师:我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读一读。
生:“直、又酸又痛、湿透”
师:开始是“沮丧、蹑手蹑脚”现在却不在乎,还能坚持拉琴,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作者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师:做事就需要这股韧劲,板书“韧劲”。正是由于老妇人的鼓励,加上我的坚持,才让我最后感觉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一起读——
生读句子
“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美丽的清晨,x人静静的拉,x人静静的听。”
师: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谁说他们没有交流,他们只是没有用世俗的语言进行交流,此时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他们是用整个心灵来交流,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交流。只是“x人……
生接着读句子“x人静静的拉,x人静静的听。”
师:让我们再一次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他们情境交融、心灵相通的一幕吧!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1个新词。
(2)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
1、字音:沮丧
2、字形
部首:幽,唐
易错:打搅:不要写成"打扰"。
眶:右边共6笔。
3、组词: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4、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词义。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5、词语搭配
真正的()和谐的()慈祥的()可怜的()美妙的()有声望的()
三,默读课文,分段
(一)(1)"我"决定去山上的小树林里练琴。
(二)(3—5)老教授在"我"练琴时,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
(三)(6)"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四,讲读
1、老妇人讲的几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问: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问:"从未有过的感觉:指的是什么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
2、为什么"当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正是由于老教授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才使"我"获得了成功。"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敬佩之情。
五,总结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5
今天我上了《爱之链》一课,整堂课我按着设境感知爱,品读感悟爱,延续缔造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间的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现就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将书读厚与读薄,但难点突破不够。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每段都精讲、细讲肯定是不现实的。在教学时,我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把书读厚: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看出了什么?而学习第二个故事我引导学生把书读薄:让学生通过默读完成填空,理解老妇人受到爱的.感染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女店主。但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理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由于时间仓促,只是让学生说说从中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就一笔代过,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2、深入研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抓住重点的字、词、句谈体会。
我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乔依和老妇人之间,作者抓住了乔依的动作与神态把乔依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说说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到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就能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3、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些,老师讲的多,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真正体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常言读书有所悟,只有多读才能感悟语言材料的内涵,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这是一篇充满爱的课文,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上课伊始我就用诗歌导入渲染气氛,每学完一部份内容后,学生说了我及时进行总结、过渡,这样一来让听者觉得罗嗦,教师把一个问题总讲不完,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在讨论理解课题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时,没有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讨论理解,只是出示课文中四句闪烁着爱的光芒的语句,告诉学生这是爱的接力、爱的传递、爱的倡导、爱的延续,这样不利学生理解文本。
4、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新课程好课的评价其中一看是看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充分体现。经过几个周的教学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上课时爱表现自我的人很少,在这堂课中,我也用了一些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都没有很好地体现。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活”起来,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实践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生状况:《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设想与目标: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力争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联系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我首先由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重点:老人是怎么鼓励我,让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在过程中安排想象练习,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学,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难点的处理上,我紧紧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几次平静地望着”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那种无声的鼓励,深刻理解教授那种“看不见的爱”的巨大力量,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的同时达到文理、情理、道理三理交融,从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如诗如画的场景,看着画面上那宁静的早晨,听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学生诵读最后一段,学生动情动心地读完了,在言已尽而意无穷之际,进一步升华情感。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小提琴曲)
教学重点:
1、品味老教授真诚鼓励的语言,体会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从主人公的成功中悟出一个人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
──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
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惟一的听众》。
出示投影: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每当拿起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指名读,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我”由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而我又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
这节课,我问就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我的内心,了解其中的缘由。
二、自主探究,了解人物内心
(一)分析语言,了解原因
过渡:为什么“我”又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老教授的鼓励改变了我,使我有原来的自卑变得自信了)
1、老教授是怎么一步步鼓励我的呢?默读全文,画出老教授鼓励我的语句,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她对我的影响。
板书:鼓励
2、交流
出示: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3、引导:这么多鼓励的话语,在“我”的心海激起片片涟漪,“我”想到一些什么呢?
出示: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的心理:其实是我打搅了她,她却毫不在意,多么和善的老人。)
4、男女同学分角色指读。
5、谁能像这样选择一句老妇人的话,表达当时“我”的内心世界,注意衔接自然。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板书:有勇气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不管我拉的好不好,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板书:有信心
(4)“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板书:有毅力
6、从“我”内心世界的想象中你体会到什么?老教授每一句话都不一样,分角色再读一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她在用平淡的语言鼓励我,通过平等的沟通打消了我心中的顾虑,在肯定中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老教授对我的爱虽然是默默地,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过渡:老教授用有声的语言鼓励着我,使我的琴艺有了提高,但是每一次他似乎只有一个表情,那就是(平静),这平静的外表下面有包含着老教授怎样的情意呢?
(二)深入内心,体悟情感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引导:老教授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平静地望着我,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请用上这样的句式,“当我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说出老教授的心理。
2、师生接读: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3、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唯一的忠实听众,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感情?此时你认为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每当拿起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我真正的明白了老教授“聋”的原因,做事只有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会成功“我”,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板书:感激
三、适时解题,升华情感
过渡:“我”由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阿,这都归功于老妇人对我深沉的教诲阿!如果你给这篇文章命题,你会叫什么呢?
1、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为题呢?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2、老教授用爱心建筑起沟通的桥梁,使我从一个极度自卑,甚至要放弃梦想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琴的音乐家,配小提琴音乐,指名读最后一段,你认为爱是什么?
3、总结全文:
一句简单的鼓励能够点燃希望,一个平静的眼神能沟通心灵,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生活会更加自信,美好。
四、布置作业:用“我”的口吻给老教授写一封感谢信
点评:情到浓时,不吐不快,让学生在此时写下对老教授的感激之情,哪怕是只言片语,却句句出自真心,情真意切,感觉感情升华到了极点。
板书设计:
鼓励有勇气
惟一的听众我有信心
感激有毅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6-09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3-05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2-06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精品02-10
(通用)《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4-2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篇12-09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篇07-03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篇)04-26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