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3 16:42: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个极端断言,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股力量,只有正确把握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关键】

  体会父母对巴迪的爱。

  【教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文章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正音。

  3、初读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文章主要内容,写作顺序,题目加引号等。)

  4、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三、再读课文,重点认知

  1、速读课文,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2、生江报。

  3、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4、默读勾画: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这样说你赞成吗?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想一想,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

  5、小组交流。

  6、全班汇报。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师引导: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7、小结:

  师:几年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

  生:因为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师:我努力地向前驶去,也是因为爱。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父母的爱多么伟大呀!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遍课文好吗?

  (配乐朗读,生读自己喜欢自然段。)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五、拓展阅读

  课后收集这样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精彩极了(鼓励)

  爱的方式

  父亲:糟糕透了(激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2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写的是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以后,对来自妈妈赞扬和爸爸批评的即时感受,以及十二岁时和成年以后对这样事的认识。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升华的认识,是本课的主要特点。教学时,要依据课标精神和课文特点,让学生和作者一起经历心灵的感动,在体验中拨动爱的心弦。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本课题充满悬念,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谁说的?以人物的对话作课题,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利用悬念是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老师要珍视学生初读时的独特感受,不要急着往文本意义上引。

  二、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第一、二部分,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则多用讨论的方法,结合老师的指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事情的意义。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

  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__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

  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

  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七八岁时的感受,不是教学重点,也不是教学难点,但却花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练习感情朗读。原因是感悟事实是明白道理的基础,能和作者一起经历七八岁时心灵的感动,才能认同作者长大后对这件事的认识。

  3、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

  此部分以读代讲,符合阅读教学省时高效原则。

  4、成年后的认识:

  ⑴ 明确读书要求: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选择读书方式是新课标的精神之一。

  ⑵ 学生读书、思考。

  ⑶ 小组合作交流。

  ⑷ 大组反馈,教师适时指导:

  大组反馈时,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指导表达

  1、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2、联系生活实践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是深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和作者一起经历心灵的感动和认识的升华,主要采用朗读涵咏法,疑问思辨法和表达阅读法,教师主要起促进思考的作用,同时,作者也是文本的对话者之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06-1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4篇10-19

【实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04-26

实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三篇04-24

【精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4篇05-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集合5篇05-13

六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2-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05-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