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师:从课文中那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大榕树大?
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生: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师:对枝干的数目多的不可计数,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师:哪些词句又显现出了榕树的茂盛?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
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重点体会“颤动”,学生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师:从对大榕树的描述中,我们想这时作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鸟:
1.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3.学生汇报。
生: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生: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师:我们还可以从文中的.那个词体会到鸟多?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师:哪些地方又表现出鸟的欢快?
生: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重点词语,可进行说话练习)
4.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鸟的天堂。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6.同学们,请闭起眼睛回忆一下,作者在写榕树的大、茂盛和写鸟的欢快时,有什么不同,各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呢?学生讨论,师小结。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明确任务,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
五、课堂小结。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大自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六、作业。
将拓展讨论课后写出来。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缝隙、应接不暇”等词。
2、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材隐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人性美,使语文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运用多媒体,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初步领略大榕树的美,又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二、研读7、8两段,感受榕树的生命力
1、欣赏着榕树,作者由衷地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浏览课文找到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划出喜欢的句子。
3、交流:
重点围绕两个句子展开讨论,指导朗读:
⑴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又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配乐齐读课文7、8两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大榕树的美。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并把学习所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三、品读12、13段,体验鸟儿的欢乐
1、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
2、自由读课文。
3、让我们手里的'小鸟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贴小鸟)
4、小鸟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想象说话。
5、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6、多媒体出示小画眉片段。
7、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受?
⑴ 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⑵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⑶ 编写歌词,唱一唱。
⑷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⑸ ……
8、交流。
(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大榕树,参与鸟儿的活动,在看、听、读、贴、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切实感受鸟儿们的欢乐。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总结谈话
(在总结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堂》,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陆续 白茫茫 榕树 纠正
不可计数 树梢 应接不暇 画眉
2、回顾一下课文,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带给“我”的不同体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我们出游的时间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
(2)哪些词写出了水面很静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3)第3自然段中,哪一个动词,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跳” 既表明船与岸有距离,又显出我们的兴奋之情。
(二)学习5—9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怎样写榕树之大
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面很宽”,可为什么会变窄呢“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不可计数 的意思:不能计算,形容很多。说明树之大。
(4)课文又怎样写了榕树的美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学习10—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一画。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第12自然段,用了“起初”“后来”“便”“起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
他起初想去公园逛逛,后来天下起了大雨,他便放弃出门,拿了一本书读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中,作者采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采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手法,写出鸟的数量多。
(四)学习13自然段
1、探索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2)“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学习14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是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4)思考: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①从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5)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文中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大榕树的部分)是静态描写;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即描写群鸟活动的部分)是动态描写。
(6)归纳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 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熟读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六、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原因。
2、情感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录音带、电子幻灯、图片。
教学准备:
1、有关鸟的天堂的录像。
2、录音带、图片。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百鸟朝凤》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3、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三、重点感悟,图文欣赏
1、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声有感情地诵读。
2、汇报交流:
△大榕树: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图片,配上有关句子,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
(一)大。(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a.指名读句,其他同学听一听: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b.重点指导体会两个“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幻灯: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很大),这棵榕树的确是太大了。
(二)茂盛
指名找句读句,说体会。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一下,说明叶多而密。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多媒体出示“大榕树”,重点体会“颤动”)
(三)体会作者情感
看到这么大而茂盛的榕树,作者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这(学生接: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
导入: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这里,看到了这里的鸟很多而且很欢乐,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1、鸟多。(借助多媒体,学生边欣赏鸟的天堂的图片,边朗读有关句子,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读出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体会“应接不暇”,说明鸟太多)
2、鸟欢快。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
(2)“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想象一下树上还有哪些鸟,什么姿态的鸟?——学生发散思维)
四、体会情感——自制电子作品,解说图片
1、播放录像《鸟的天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做小导游:试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鸟的天堂”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动静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
4、教师总结: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电子幻灯制作,要求“动静”结合。
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第二、三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在交流中,特别注意了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08-04
《鸟的天堂》教案06-28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12-06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模板合集5篇10-01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合集八篇12-08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4-0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10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2-04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集合10篇09-25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集锦9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