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丁、字、对、用、正、也”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懂得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重点难点
1、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会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是做好事情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卡片抽读生字、生词。
2、说说写好字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字形。
1、出示6具生字,学生边读边观察字形。
2、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学生对照课后生字表,观察生字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什么位置。
4、教师边范写边指导学生书写。
丁笔顺:一丁。
第二笔竖钩在中线上。
用笔顺:
注意里面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
也 笔顺:
注意第二笔竖比第三笔竖弯钩起笔要高。
正笔顺: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
字笔顺:
上下结构
对认识新偏旁(又字旁)
左右结构,又——寸。注意“又”的第二笔是点。1、学生描红。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教师辅导评价。3、用生字口头组词、扩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匆来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
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
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语文教案 篇6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口语交际:
一、 披文入境 理解生命
1.激情导入: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
2.提问:你怎样看待生命?
二、 唤起记忆 感悟生命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示本课的一些话题:
(1)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2)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3)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学生可以参考资料中的某一方面来谈,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4.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谈生命
1.你们想说些什么?想怎么说?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2.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提问,语言说清楚。
4.评一评,谁说得最好?说说你们的理由。
5.你们从他们的发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启发呢?
四、深化生命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2. 学生齐读,深化对生命的看法。
习作
一、谈话激情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写我们的情怀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3.结合本组课文,探究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梳理,归纳得出:这些课文都是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一表达方法。
三、试写初稿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定稿
完成初稿后,请学生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赏评佳作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3.誊写作文。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2)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3)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4)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描写其中5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马鸣加,他喜欢小学的生活,很聪明也很活泼,但有时也很马虎。他有五只不同颜色的新书包,想不想听听一个发生在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6马鸣加的新书包
3、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a)读词语。(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其中注意“婶”是前鼻音)
b)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指导书写:愧,注意最后两笔)
c)分节朗读全文。
3、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这个填空。
马鸣加是()。他有()只书包,准备()。星期一用()的书包,星期二用()的书包,星期三用()的书包。可是星期()他(),这使他(),他决定只用()。可星期四放学时他竟然()。后来,妈妈(),马鸣加的书包就再也没有()。
4、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
1、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一找文中描写马鸣加语言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品味品味。
2、学生交流。
3、出示: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4、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读出马鸣佳说话时不同的语气,体会他不同的心情。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根据提示语“不同意”,我们了解到马鸣加说这话时带有反驳的语气,说明他对于妈妈的说法不赞成,不服气。)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这句话要读出懊悔、失望的语气。)
描写语言的句子交流完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5、文中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还写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听清要求:找到描
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6、学生交流。
1)哎!这只书包有点奇怪。背上它,觉得特别轻松。“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马鸣加这么想着,快活地朝学校奔去。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这一心理活动说明马鸣加当时自信满满。)
2)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
(假如你是当时的马鸣加,会怎么想?)
学生加上语气词,情感体验完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练习。
课文已经学完了,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后我反思了一下教学过程,觉得有一些做法可以进行调整:
1、学生自己阅读时间不够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学了生字并读通了课文,但在让学生寻找有关的句子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如我让学生找有关马鸣加心理想法和话语的句子,这需要学生通篇读文章,边读边思考边划线。因为担心教学进度,所以我在只有少部分学生举手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回答,这是部分反应稍慢的学生跟不上。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够
本单元要求之一是“想象”,要求学生想象出课文之外的内容。在教学马鸣加因换新书包而忘带书与作业本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如果你是马鸣加的同学,见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马鸣加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马鸣加听了同学的话感到羞愧从而理解“羞愧万分”的意思。但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老师会如何惩罚马鸣加,同学们对马鸣加的嘲笑以及马鸣加应采取补救的各种方法上,而我也没有采取引导,而是生硬地想想马鸣加的想法,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我当时补一句:“当时马鸣加的脸上会是什么表情?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就比较顺畅地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
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
活?
二、自读自悟。
1、打开课本,认真朗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
3、找出文中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
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五、感悟积累。
1、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
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O 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会运用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鲸吗?想了解鲸有哪些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鲸的课文。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听写10个生字。
积累“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3.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比一比,再组词。
捕( ) 叛( ) 矮( ) 滤( )
哺( ) 判( ) 短( ) 虑( )
肺( ) 隔( ) 状( ) 行( )
市( ) 融( ) 壮( ) 形( )
( 二)、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必须 必需
1.鲸隔一定的时间( )呼吸一次。
2.杏仁、榛子、橡栗是松鼠日常( )的食物。
判断 判别
1.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 )鲸的种类和大小。
2.你能( )这头幼鲸是须鲸还是齿鲸吗?
(三)、我会查字典。
“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判”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 分辨,断定;⑵分开 ;⑶ 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在“判别是非”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案”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若两人”中选第( )种解释。
(四)、读一读。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默读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第一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二、三句:“…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四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默读4—6自然段,填表
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4.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二、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成果。
1.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读4—6自然段,填表。
4.展示自己的习作《鲸的自述》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试
1、听写词语
——————————————————————————
2、读下面的'句子,看是用哪种方法说明的。
(1)最大的鲸约有三十二万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
(2)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
(4).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3、填空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鲸非常__,是__,有__类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种说明方法。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
———————————————————————————————————————
板书设计:
26.鲸
形体特点--- -- 大
进化过程------ 海洋
须鲸 没有牙齿
种类{
齿鲸 有牙齿 生物进化 优胜劣汰
进食方式
呼吸用肺
生活习性 睡觉特殊
生长迅速
教学反思:
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顺应了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基本规律,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经典)05-14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07-27
语文园地一教案02-09
语文教案[优选]09-12
语文教案[集合]09-18
[优]语文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