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作文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写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课前准备
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习作目标
1.结合学习采访录音,让学生明白,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材料。知道怎样进行采访。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采访录音及其分析内容,帮助他们了解采访录音主要反映的是戚老师的哪个方面。
3.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录音写一篇记叙文。采访录音中的材料是零碎的、粗略的,教师指导写作时,要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将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具体地写出来。
4.也可以按本课例文后作文提示第5、6自然段的说明和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讨论导人
教师小结: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激发兴趣
二、初读例文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
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小结: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认识采访活动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作文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作文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指导修改
3.教师小结: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再选择,然后将重点材料写,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
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单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学生读文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写作文。
2.指名口述
3.练习写稿。
下水文
风雨无阻
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黄沙弥漫。朱志成同学放学后急忙往家走。走到拐弯处,他被迎面而来的自行车碰伤了腿。班主任戚老师知道后,致电朱志成家慰问,劝他好好养伤。在朱志成休息的一个半月里,戚老师每个星期三晚上和星期天上午都来到他家,给他补课,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天空中彤云密布,寒风刺骨。晚上,忽然下起了大雪,周围很静很静,偶尔听见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朱志成想:雪下得这么大,戚老师可能不会来了。他妈妈想打个电话,请戚老师不要来。她刚拿起电话筒,就听见有人敲门。妈妈放下放射,开门一看,原来是冒雪而来的戚老师。只见戚老师穿着雨衣,雪花落满了全身,就连头发和眉毛上也沾满了雪花,腮边和鼻尖冻得通红。妈妈激动得紧紧握住戚老师的手,连声说:“戚老师,辛苦了!”朱志成激动得要下床迎接戚老师。戚老师快步走到床边,按住了正要艰难下床的朱志成。戚老师快步走到床边,按住了正要艰难下床的朱志成。戚老师在朱志成的床边坐下来,为他补习了当天所学的功课,解答了朱志成提出的疑难。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了,直到9点多钟,戚老师才离去。朱志成一家人看着推着自行车在风雪中消失的戚老师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
在期未考试中,朱志成各科成绩都很突出,他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戚老师。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2
教学目标
能将本次习作的写作情况,了解写采访稿的一般方法、把一采访稿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本次作文的要求
请同学说说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在哪里?
二.评讲本次习作:
优点:围绕习作要求来写,让学生读懂采访记录,开清这背运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事,明确它所表达的中心。
缺点:没有抓住重点,在写第一件事的过程中,学生写得不够详细,主要是没有抓住环境、人物在风雪中的情形。
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文章的中心的写作方法。
三.修改一些典型的错误
老师读一些存在典型错误的文章
出示一些典型的错别字、病句等。
让学生进行修改。
师生共同评议和修改。
四.欣赏好的文章
请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看看人家文章好在哪,哪里还有不足。
五.集体订正
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3
教学要求: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2、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3、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4、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2)集体评议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四、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
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
家听好吗?
五、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4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6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果断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根据的简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序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简笔画,简述事情,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辆车。
2、教师描述情境:一天,这辆公共汽车载着一车人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习作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小组讨论,大胆猜测,概述情景。
1、小组讨论。
在这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车上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你怎么来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关心他,帮他止住血。我们应该赞颂这种新风尚。
(2)车上部分人积极帮助他,部分人感觉寒心、脏。对这种情形我们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
(3)所有乘客都若无其事。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是想象性的,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怎样的,就耐心地进行引导,是对的。)
三、引导选择,启发想象,编列提纲。
1、引导选择。
小孩的鼻子出血,这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你选择一种情景表明自己的观点。
2、编列提纲。
事情会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呢?我们先大体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列提纲:(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车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列提纲很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构思能力。)
四、学生笔述,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1、学生笔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适当评点。(重点指导写好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思维,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
五、阅读例文,引导比较,提高。
1、阅读例文,引导比较。
2、提高。
(1)续写时要正确理解的开头。
(2)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顺序、有条理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不管是哪一堂课,教学后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六、布置作业。
从课本中的三个开头中任选一个进行续写。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7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技能:大胆写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情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实话实说。
对策: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大胆表达自己的.烦恼,在探究、交流中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课前准备:投影片,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心中的烦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心信(自信)犹然而生(油然而生)
既使(即使)身怕(生怕)
由其(尤其)在过(再过)
只到(直到)守财权(奴)
看见视(看电视)反夺(反驳)
位子(位置)不会作(不会做)
疲备(疲惫)全世(全市)
同考(通考)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我平时写的不痛的,肯定本上扣了很多分数。
2、那时爸爸上午脸色十分镇定像用过激将法一样。
3、心理想要是考不好的话就不能去买肯得基了,我心里想要是这次考试靠的好就可以买肯德基了。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真情实感来。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夏庆玉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烦恼,并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给予帮助的急切的心情。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8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 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教学难点: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三、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五、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六、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9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习作3】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优秀(3篇)01-11
六年级语文上教案01-26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9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3篇05-02
语文教案锦集[3篇]03-1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1-2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8-14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穷人》04-07
语文教案07-27
[精选]语文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