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6 08:19: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常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从朱自清先生生机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满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又从峻青先生优美、凉爽、惬意的《海滨仲夏夜》来到素素有着别样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气》,一年四季走过了三个季节。今天,我们又要在这深冬之时走进刘增山先生的《秋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出示几幅画面,请大家说说这些画面分别与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关。

  (用多媒体逐一展示画面,学生讨论明确)

  二、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或句子。)

  ⑵秋魂到底指什么?(提示方法:齐读文章的.题记。)

  (小组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投影:秋魂——成熟的头脑)

  三、明白了什么是秋魂,大家一定感觉到了本文与《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法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春花图"、"秋实",大家思考一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不同?

  (先小组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春花图"精雕细刻,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赞颂春天的美丽,语言活泼;"秋实"则粗线条勾勒,托物言志,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深沉。)

  四、现在再请大家谈谈由"秋魂"触发的新的感悟,然后质疑。

  五、小结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我们欣赏他的同时,更应当学习其谦逊、豁达、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六、作业:

  仿照《秋魂》写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结构: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语文教案 篇2

  一、 导语:你知道古罗马吗?你去过斗兽场吗?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参观古罗马斗兽场吧!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段意是什么?

  2、 在课文中划出我们一家参观的顺序。先写参观前,我的心情,再写远看斗兽场的总体印象,接着写近看斗兽场的样子,又写我在斗兽场的联想,爸爸的讲解,最后写我们离开了斗兽场。

  3、 我参观斗兽场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斗兽场的广场前,看见几个武士打扮的`人,我高兴极了,为什么参观完后我却对他们失去了兴趣?参观前,我心里急得要死,参观后,却觉得斗兽场的残垣断壁显得有些狰狞可怕呢?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热爱与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轻松—沉重)

  4、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吧!

  三、思考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练笔: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一、情况分析

  ·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摇篮 》。

  ·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摇篮 》》。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 1、集体活动:

  ·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 (2)复习朗读诗歌;

  ·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 2、延伸活动:

  · (1)摆图仿编

  · 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 (2)画画仿编:

  · 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 (3)表演组:

  · 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 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 3、教学挂图4张;

  · 4、底版与小卡片;

  ·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过默读、朗读、翻译等方法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介绍作品,导入新课(目标1)(4分钟)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普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氏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三、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目标2)(36分钟)

  1.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凶强侠气、并皆、尤剧、更相庆、磋跎、令名彰、改励

  2.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沉

  始知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样翻译好:

  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是以请具告的倒置。)

  ②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王宁说“我选我”的理由的那段话。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一)自由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二)学生拿出自备的生字卡,自主认读。

  (三)哪一个小朋友来当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大家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告诉大家可以用什么好办法

  来记这几个生字?

  (四)小朋友做小老师提醒:

  字音:翘舌音:室 掌

  后鼻音:宁 愣

  字形:组字游戏:员 宁 室 样 校

  猜字谜:丁丁头戴一顶帽。

  容易写错:切 左边部分

  (五)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伙伴听。

  (六)朗读展示:指名读,小组读,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七)全班齐读,整体感知。

  二、指导书写。

  (一)小黑板出示10个要写的字,让学生认读后观察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二)全班交流书写方法,教师重点指导范写: 切 教 班

  (三)练习书写这几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二、朗读感悟。

  (一)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句子: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明白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在二、三段中,挑自己喜欢的句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2、分角色练读林老师和王宁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模拟再现课堂情境,分角色表演朗读,评评最佳王宁和最佳老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交流,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

  2、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王宁对自己有信心,懂得勇敢地展示和表现自己,而且还很乐意为大家服务,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拥戴。

  三、拓展练习

  (一)《我选我》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哪一方面让你最佩服?

  (二)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很多让人佩服的优点,闭上眼睛,用心找一找。

  (三)四人小组介绍自己找到的优点。

  (四)动笔写写《夸夸我自己》。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本课注意提示语,按照提示语读。学生的朗读一下子有了着力点,林老师说的话这段的朗读得到了提高。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加一加提示语,这时就融合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出现了“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自信地说”、“王宁毛遂自荐说”等,既训练了语言,又体现了朗读的多元性。同时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及时引导纠正。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老师介绍背景知识,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然后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安排景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密西西比独特的风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习利用关键字句,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所有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

  (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

  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他的作品文笔优雅,词藻华丽,诗意盎然,但其情调是忧郁、伤感的,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做作。)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五、完成课后习题二。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

  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

  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

  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

  (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

  (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三、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四、课后练习。

  1.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习题四。

  2.你周围是否也有一块儿优美的地方,写下来吧!让大家一起欣赏。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不限。

语文教案 篇8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到这时”是指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任意强调“每到这时”“童年时代”“摇花乐”“阵阵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词,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朗读的个性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而“捡”

  只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同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的散发地久、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时间),“我”就(动作),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

  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

  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

  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五、讲读二、三自然段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

  (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

  (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六、分组朗读太阳的几大特点,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你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的特点。分小组交流、练说,各组选代表交流。

  八、作业: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

  板书:

  10、太阳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远:150000000公里

  大:1300000个地球

  地球

  表面:6000度

  钢铁

  热:

  中心:18000000度

  火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14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树教案12-07

语文教案07-2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小学语文教案11-21

(实用)语文教案07-2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7

语文教案[必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