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门豹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门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教师同时用彩笔在西门下画横线。)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官员。
二、听录音,看录像,总体感悟课文内容
1、那么,课文中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屏幕动画。
(教师点击鼠标,放录音,显示录像。)
2、通过听录音,看录像,你觉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是事?
(指二、三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答对了大意教师都给以肯定。)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下面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帮你解决,若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把它记下来,待回儿,咱全班同学解答好不好?(教师参入其中的一个小组。)
四、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感悟
各小组首先产生一名发言人,然后由他(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小组同学知道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说的时候不能重复同一个问题,教师同时给以准确的肯定及适当的表扬。)
小组各发言人提出本组同学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若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或予以解答。
教师查缺补漏,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可能漏落下列问题。)
你觉着西门豹惩治巫婆和管绅的办法怎么样?(非常巧妙。)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下列问题。
请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漂亮 西门豹真的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吗 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巫婆真的能回来吗 那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个勇于破除迷信,敢于惩治坏人,重视调查研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做事讲究方法的人。)
五、教师小结同时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可见,这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板书)他并没有坐在高官厚位上指手画脚,他却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走访了一位老大爷。了解到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得。然后,他将计就计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板书破除迷信)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板书)灌溉了农田,使这里年年获得大丰收。(板书年年获丰收)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西门豹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慌()灭()
陡()概()谎()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1)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2)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三、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齐读课题
看课题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再读课文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分段朗读课文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第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 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 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出示填空。(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西门豹治邺,(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豹的写法)
导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用心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邺”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两个“闹”的不同意思。
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读出感情。
人物说话时,课文都没有写他们的神态,请你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默默地读1-9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西门豹问的这四个问题及背后的意图。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弄清真相
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
过渡:西门豹该怎么办?
1、学生默读课文10-12,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交流并反复朗读。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言、行,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在勾画出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
3、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行为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4、问题探讨
A、思考:从西门豹表面的言行上看,他也相信有河伯,有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用课文中的语句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在学生的探讨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方法的巧妙
将计就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惩治首恶,又教育百姓
B、你有什么其他好办法解决西门豹遇到的这个问题?
5、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还有一个原因,西门豹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相机板书:开凿渠道
四、情景写话,表情达意
1、请同学们轻声地通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西门豹治邺的整个过程。
2、表达感悟
师: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课件)
请你选择以下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生自由说。
师:西门豹听到你们说的'这些话,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时候的邺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人丁兴旺 欣欣向荣
2、今昔对比
曾经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人丁兴旺。今昔对比,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3、回归课题
师:西门豹这一治,治出了什么?
治了邺迷信的风气、治了老百姓愚昧的心、治了邺的水利发展了农业、治出了一个五谷丰登的邺,治出了西门豹的丰功伟绩,治出了西门豹的高大形象。。。。。。
小结:
正是这样一个不信鬼神、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西门豹,揭穿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装神弄鬼的把戏,这个故事才流传至今。
六、作业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
1、请你为西门豹写一封表彰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2、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依旧存在,请把西门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弄清真相
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开凿渠道
西门豹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3.初步读懂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
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
教学难点
自读自悟
教学流程
一、提示课题,交流资料。
1.本课以人名命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以学生为主体,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汇报预习成果
1.汇报朗读情况。指名段读,要求听准字音。
2.“字词推介”。学生将自学到的生字新词介绍给大家。
田地荒芜:荒芜是杂草丛生的样子。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滿杂草。
人烟稀少:烟是指炊烟。意思是居住的人很少。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害怕,担心。
面如土色:因为担惊受怕,脸上呈土黄色,没有血色。
灌溉:把水引到田地里浇地。
3.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内容没有读懂?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出问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大概写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本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实践活动
1.比一比,组词。
芜( ) 淹( ) 饶( )
无( ) 俺( ) 浇( )
溉( ) 绸( )
慨( ) 稠( )
2.填空。
《西门豹》写的是( ),是按( )
――( )――( )的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2.抓住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之
妙,理解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的`特点。
3.按顺序复述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按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指名通读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找到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西门豹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找学习伙伴,自主演练西门豹将计就计利用“给河伯娶媳妇”破除迷信的经过。
(抓住重点,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培养自学能力。)
三、活动化教学
1.学生表演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体会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评价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活动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深入理解文章。)
四、总结全文
1.学生自己总结全文。
2.谈学习收获。
(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五、质疑问难
六、实践活动
1.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样的顺序,复述课文。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信息量。提高语文能力。)
板书:
15 西 门 豹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假戏真做,破除迷信
西门豹教案 篇7
主要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段落结构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伯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段(10—13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段(第14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三层也
可以这样分:
第一段(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段(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第三层(10—14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写作方法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全文中写的最详的是第一段。四问四答,每一次问答都是两个自然段。第一问,是因为他初到邺地,不了解情况所以问事、“怎么回事”。以了解“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第二问是意在找出作恶的坏人。第三问是弄清受害者是谁。第四问是了解河伯娶媳妇的结果。从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实根据,也找到了如何对付的巧妙方法。至于如何定计,文章却写得十分简略,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的兴味。第二段写破除迷信比较详细,而第三段写兴修水利则比较简单,因为“神”害难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击巫婆和官绅头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广大群众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绅。显然,比较复杂。而兴修水利,只要群众觉醒了,比较好办一些。
教材重点
全文重点写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写西门豹将计就计,惩办邪恶、教育群众的局面尤为精彩。如“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并不是西门豹真是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做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麻烦”是外表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把巫婆投向河里。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外表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外表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严厉惩罚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教材难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中要从同学实际动身。假如同学概括能力还不够好,教学时可以在逐句逐段读课文时便分为三个段指导同学理解,教学第一段着重协助同学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使同学能清楚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教学第二段,要启发同学考虑:西门豹如何对待河伯娶媳妇的,他的做法为什么能达到破迷信的目的。教学第三段要启发同学体会怎样才干真正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中,可以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上。要指导同学弄清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了那四个问题以和老大爷怎样回答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还要着重指导同学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协助同学弄清西门豹是怎样用事实教育老百姓的,同时体会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和谋略。
2.“考虑·练习”第一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可结合讲读课文完成。第二题是指导分段、归纳段意的练习,可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让同学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分别讲那三个意思的,然后根据这样的三个意思,练习给课文分段。在深入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同学归纳段意。
3.“考虑·练习”3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这三个句子都表示了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理解这三个句子要注意联系上文。比方第一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上文讲西门豹听百姓述说巫婆用河伯娶媳妇的骗局图财害命,下文讲西门豹设计惩治恶人,就知道西门豹并非真的相信河伯灵验和要去送新娘,而是准备利用官绅和巫婆的骗局来惩治他们。“还真灵”,是正话反说。再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里不是讲这个姑娘长得不美,而是以此使姑娘免遭迫害。“我要选个漂亮的,”不是真心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而是以此为借口让巫婆向河伯“通报”,惩治宣传迷信,迫害妇女的巫婆。由此看出西门豹善于抓住巫婆的弱点,若无其事地惩治邪恶,维护老百姓,足见西门豹过人的才智。又如,“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假戏真做的一种姿态。既然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照理该回来了。“麻烦”,是客气的说法,实际软中带硬,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河里,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
4.关于字词。“绸”是翘舌音。“选、早、烦、灌”是前鼻音,“荒、姓”是后鼻音。“荒”中间是“亡”。“跪”右边是“危”。“溉”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公元 221年)。
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担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西门豹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㈠、教学内容要求:
⒈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教育。
⒉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⒊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⒋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㈡、内容组成: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由三大部分组成:⒈了解情况 ⒉惩治恶人 ⒊兴修水利
㈢、地位和作用: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而进行的错误解释和盲目的崇拜。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迷信却依旧存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从小树立科学观念,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未来。
〔学情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学生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应该在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字、词、句学生自学为主,课文要学会独立阅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又要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情会表面读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透过这些更好的学习文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
1.搜集图片,让学生置身于邺地的荒芜环境之中,感受当地老百姓的艰难生活。
2.朗读课文,融入当时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处境。
3.梳理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还看过哪些像西门豹这样的清官及其事迹,学习他们的机智、果敢,为民办事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学习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方法。
【西门豹教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西门豹教案三篇11-01
关于西门豹教案范文6篇11-18
西门豹教案范文合集10篇11-05
《西门豹》说课稿12-28
《西门豹》教学设计07-04
语文三年级《西门豹》教学反思08-01
教案06-23
大班健康教案快乐娃娃教案11-27
朋友的教案08-21
《哈姆雷特》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