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只”
1.课件出示“只”字,说一说“只”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只”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只”这个字。
4.【本义】①手抓一只鸡。②一个豆类容器。
5.师小结,量词:一只乌鸦。
6.指导书写“只”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石。
石 shí【字形】甲骨文、金文像从山崖上掉落头块之形。【本义】本义为从山崖上掉下来的石块:小石子。【引申义】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小石子 。
(三)学习书写生字“出”。
1.课件出示“出”字,说一说“出”字部首、结构。
2. 引导生说出“出”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出”这个字。
4.师小结:穴播的植物发芽。离开原来的`地方
5.指导书写“出”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四)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
多duō【部件】①“夕”(月的省文)表示食用肉。②“夕”(月的省文)表示食用肉。【本义】两块肉。
见jiàn【字形】甲骨文、金文像在“人”上增“目”(眼睛)之形。【本义】看到: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组字】在字中表示看到、见解等,
(五)、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1.课件逐一出示“乌、鸦、处、找、办、旁、许、法、放、进、高”11个认读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2.11个生字同时出示,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4、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图片,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读生字表、词语词语手册,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三、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 )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描写瀑布、木雕的句子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
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
②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进行感情朗读。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和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昨天我们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语文教案 篇4
【预设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暖烘烘、讨厌、讥笑、欺负”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丑小鸭名字的由来,了解丑小鸭与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卡通人物形象图,猜童话故事书名。
2.《丑小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童话故事,哪些同学读过?知道故事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介绍安徒生,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读起来会更感人。让我们一起认真地来读一读吧!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2)正确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认读生字,记字形。
(2)理解词语。
暖烘烘:换词理解──暖洋洋。
归类理解词语,注意他们的异同。
芦苇
篱笆讨厌
讥笑
欺负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口语交际:
一、 披文入境 理解生命
1.激情导入: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
2.提问:你怎样看待生命?
二、 唤起记忆 感悟生命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示本课的一些话题:
(1)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2)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3)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学生可以参考资料中的某一方面来谈,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4.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谈生命
1.你们想说些什么?想怎么说?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2.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提问,语言说清楚。
4.评一评,谁说得最好?说说你们的理由。
5.你们从他们的发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启发呢?
四、深化生命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2. 学生齐读,深化对生命的看法。
习作
一、谈话激情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写我们的情怀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3.结合本组课文,探究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梳理,归纳得出:这些课文都是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一表达方法。
三、试写初稿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定稿
完成初稿后,请学生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赏评佳作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3.誊写作文。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2)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3)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4)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这句的结构是“有……之意,……之心”,形成一个整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三个并列短语联合做“意”的.定语。全句气势贯畅而有变,显示秦之雄心。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此收要害之郡。”
前两句为对偶,后两句为对偶,全句显示秦一统天下的壮举。
3、“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首句“当此之时”标出时限,继之以四个主谓结构句式排比,极力显示出“合从缔交”范围之广,从而衬托秦的兴盛。
4、“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三个联合结构为排比,显示“四君”的气质从而衬托秦的兴盛。
5、“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景、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仍以“有”字领起,形成一长串以人名组成的长句,长句分三层,意为:“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极力显示“六国”之优势,终于败亡于秦,从而反衬秦之盛强。
6、“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四字短句,节奏急促,显示“六国”颓败之势。
7、“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由动宾结构组成联合结构,再扩组成排比句式,气势畅达,极力显示“始皇”的事迹,最后以四字结构“威振四海”结句,显示其功绩。
8、“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全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陈述秦之暴虐。第一分句中的两句对偶后以“以愚黔首”作结;第二分句中三字结构构成对偶;第三分句中,句式松散,却用“以弱天下之民”作结句,并与第一分句的结句遥相对应。全句整齐而有变化。
9、“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拄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全句由四个分句构成,每一分句由“……非……也”否定句式构成,极力陈述“陈涉”之平凡,然而却使“强秦”灭亡,从而引出篇末题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咏柳》教案11-14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树教案10-07
关于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9-0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绝招》教案10-13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