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景色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学习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并讨论下列问题:
1.从课文标题和文章看,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
2.文章的过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3)“雪地捕鸟”这一情节,哪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4)“美女蛇”故事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5)离开百草园,作者的心情怎样?这一小节(第9小节)的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一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11小节,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的词语进行分析。
2.学习课文第12节至文章最后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写了几件事情?
(2)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
(3)哪些内容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失败?
四、课后练习。
1.认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小节,体会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
2.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本组教材的导语
1、学生借助拼音读教材的导语,并思考:好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品质?
(爱劳动、爱集体、诚实)
2、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好孩子,那么你发现自己的身上还具有哪些好品质呢?能说给大家听吗?
(说自己的长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2、再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⑴在小组内汇报朗读,互评。
⑵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指正或者同学间进行互评。
⑶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4、课件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让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新词,识记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交流:哪些词语是你不明白的?
3、出示词语:读一读。
4、创设故事情境,感悟“虚心、骄傲”等词语:
“小刚和小峰是同班同学。小刚学习非常优秀,有了成绩也不骄傲,老师说他是个虚心学习的'孩子;小峰学习不认真,取得一点儿成绩就翘尾巴,是个骄傲的孩子。”
“小刚待人热情,有客人来马上会拿出好东西招待;小峰呢,有客人来连招呼都不打,亲戚朋友都说他是个待人冷淡的孩子。”
“小刚还是个十分诚实的孩子,从不撒谎;小峰就不同了,有时家庭作业没做完就骗老师说忘带了,小伙伴都说他是个虚伪的孩子。”
边说边问:你喜欢和谁做朋友呢?为什么?
5、学习生字:
⑴出示生字:
指名读。
指导读准字音,如:“诚实、招”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
⑵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几个是最难记的,动动脑筋,有好方法记住吗?
⑶读词:虚假、骄阳、傲气、淡绿、诚心、果实、赢了、称赞、招手。
⑷用游戏方法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四、课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对子让学生认读。
2、鼓励学生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么?
注意缝纫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
2.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
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
4.注意梭”字的写法.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五.作业:
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完成课后作业4题.
3.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结果。
(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
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2、你从哪知道了缝纫鸟很聪明很能干?(抓住“有经有纬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这些词句谈)
3、你从“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这两句话知道了什么?
(1)想象缝纫鸟编织鸟笼的样子,做一做它们的动作,说一说你的感受。
(2)读出自己的感受: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4、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细致?读后条理又是这样清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时有顺序)
5、再次读这段话,体会缝纫鸟的能干,以及作者的写法。
(二)第二次亲手拾起缝纫鸟的草窝,作者看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出示: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侯用秫秸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解散或变形。
这句话中作者对缝纫鸟编织的草窝感到惊叹,可以用对比的方法。
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那草窝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把这种草窝的精致读出来。
(三)第三次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我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又开始编织新的草窝,有的在修补被风雨损坏的巢穴,有的飞来,有的飞去,总而言之,它们是那样忙碌、勤劳而又欢乐……
你感受到什么了?(缝纫鸟坚忍不拔)从哪感受到的?
把你对缝纫鸟的赞赏读出来。
这么好的句子、这么坚忍不拔的鸟,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中,练习背诵。
三、这篇文章就要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写法上谈,也可以从内容上谈)
板书设计:29.缝纫鸟
编织巢穴
忙碌.勤劳.而又欢乐坚忍不拔
修补巢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5
第1课时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与目标
一、综合性学习的理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
1、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其实践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总目标: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具体侧重:
1、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获得亲历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2、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3、强调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分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文化品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建构合理知识
第2课时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特征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1、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一)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互相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区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高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性质: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语文学习问题,注重学生采与应用知识、获取方法的实践活动过程,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探究精神的形成。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促使学生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感悟能力,能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拓展、延展语文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在确定的研究主体内提出疑问,拓展延伸,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学会多种有效的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能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重建。
(4)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语文。学生能够深入的体验语文的魅力,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获得感情上的升华。能形成质疑、探究、动手动脑的积极态度,具有积极研究的习惯。
(5)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能够与同学一起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资源共享,同时又能自主的思考。学生合作学习,又能独立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
(6)培养良好的科研精神和科研道德。学生要认真、踏实地研究,实事求是地获取结论,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不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胡编乱造。
(7)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能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姿态融入社会,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人,对社会负责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学生能够理解自己是自然的人,保护自然是人类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个公民永恒的追求。
2、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见322-323)
3、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组织形式
①与阅读整合一起的专题式探究活动;
②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的实践探究活动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综合性
实践性
主自性
合作性
生成性
第3课时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实施评价
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设计
选择课题 明确时间
确定目标 组织实施
策划方案 成果展示
准备材料 评价反思
二、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指导思想 审美体验
课题选择 动手操作
发现知识 信息技术
言语实践 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 总结反思
三、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1、从评价目标上看,注重语文能力转变为强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从评价着眼点上,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3、在评价主体上,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
4、在评价方式上,由单一评价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
第4课时
第四节 案例设计
春天,春天,在哪里?
——综合学习活动
教学目的:
聆听春之声
描绘春之景
寻找春之韵
积累春之诗
一、积累有关春的诗句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听有关春的音乐
三、看有关春的信息的图画
作业:《找春天》
要求:
1、包含“春”的气息。
2、引用一句“诗句”。
3、“感悟”在其中。
思考与练习:
1.你如何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综合性学习案例评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查字典,提高查字典的速度。
2、通过组词练习,使学生对同音字、形近字进行辨析,扩充词汇量。
3、通过写出与带点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使学生通过找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4、通过给意思完整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把不完整的补充完整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一句话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明白“谁(什么)怎么样”,“谁做什么”等。
5、通过阅读短文的练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这短文,了解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为本单元的综合实践作准备。
6、通过围绕“产品说明书”这样一个内容展开,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产品说明书,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介绍说明书,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进行查字典、积累词语等方面的练习,扩大词汇量。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阅读产品说明书,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介绍说明书,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让学生进一步练习查字典,提高查字典的速度。
2、通过组词练习,使学生对同音字、形近字进行辨析,扩充词汇量。
3、通过写出与带点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使学生通过找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练习查字典,扩大词汇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找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实践活动2。
二、查字典。
1、回忆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的步骤。[s1]
2、学生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
3、订正答案。[s2]
4、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组词练习。
1、独立完成,组词。[s3]
2、集体订正。
3、你发现了什么?(观察,发现。)
四、写出反义词。
1、指名读句子,读加点的词语。
2、说出反义词,独立填写。
3、扩展练习。
五、课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搜集几组反义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给意思完整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把不完整的补充完整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一句话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明白“谁(什么)怎么样”,“谁做什么”等。
2、通过阅读短文的练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这短文,了解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为本单元的综合实践作准备。
教学重点:写完整话的训练。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练习,了解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进行写完整话的训练和阅读短文的练习。
二、写完整话。
1、指名读句子。
2、问:谁(什么)怎么样?做什么?
3、结合实际说一说。
4、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
三、阅读训练。
1、自由读,读正确、流利。
2、小组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4、默读,思考:短文写了电饭锅“使用说明”的哪几点?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画一画。[s4]
5、汇报。
6、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读懂说明书有什么作用?如果不认真读说明书会出现哪些现象呢?(自由发言。)
四、作业:搜集产品的说明书,从说明书上你都了解了什么?
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教学目标:
1、通过口头的形式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说明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2、能够以售货员或推销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这种产品。
3、评选“最佳售货员”或“最佳推销员”。
教学重点:能够以售货员或推销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这种产品。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项任务,大家都搜集了哪些说明书啊,介绍一下。
二、新授:
1、介绍自己都搜集了关于哪些方面的说明书。[s5]
2、读一读自己的说明书。
3、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份,再次阅读,想想介绍其中的哪些内容,怎样介绍?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s6]
4、以售货员或推销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这种产品。(指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两个内容介绍即可。)[s7]
5、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评选。
1、根据刚才的介绍,评选“最佳售货员”或“最佳推销员”。
2、最佳售货员或最佳推销员对其余同学进行培训。
四、作业:想想怎样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写下来。
第四课时综合实践活动(2)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自己介绍的产品说明书中的一两个方面的内容写清楚。
2、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介绍的内容写清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按照上节课介绍的产品说明书,下面把它写下来把,能把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清楚就可以了,注意语句的完整、通顺。
二、。
三、评改。
1、指名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自己发表见解。
2、全班同学帮助修改。
3、独立修改。
四、作业:向自己的家人介绍自己写的说明书。
[s1]个别省说说查字典的步骤。
[s2]小组订正。
[s3]根据个人情况小组进行比赛形式,鼓励多组词。
(1)[s4]边读边画出使用说明书的几个方面。
(2)把你画的和同组共同分享。
(3)全班交流。
[s5]分组介绍,分类汇报。
[s6]默读、思考、讨论。
[s7]小组内练习说然后每组选出一名推销员介绍自己的产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2、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
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2、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交流: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同学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
舌头尝出甘蔗味(甜)。
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
读自身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休、伸、甜、院、除、息、困
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同学练习,教师检查同学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
师:汽车汽车开起来。
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同学练读,指导同学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同学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同学: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
4、同学选读,选自身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括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扮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同学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1、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2、交流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语文教案 篇8
一 导入
你知道一年当中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旦、春节、端午节……)每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重阳节的传说》。你知道重阳节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想提醒同学注意?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妻 拜 勤 瓶 侵 袭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妻子——妻
妻子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拜师——拜 勤学苦练——勤
你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吗?
(3)书写指导。
①妻:第五画“竖”不要过长,底端不出头。 ②拜:右半部分有四个横。
③袭:上半部分是“龙”。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5)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不理解?集体交流。
比如“茱萸”一词,可以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认知。
在理解新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查字典等。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桓景历经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习降魔救人的本事。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主要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并说出了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
2.在学习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3.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他特别勇敢,为了斩妖除魔不怕困难。)
4.默读课文,从哪里看出他不怕困难、很勇敢?用横线画出来。
四 小结
1.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重阳节的来历吗?
2.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初,教师可用饱满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身心愉悦地走进文本中。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桓景斩妖除魔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解:“是这可怕的瘟魔,让原本一个个和睦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让学生从特意营造的氛围中与主人公同呼吸,萌生出对瘟魔的憎恶。朗读桓景除魔的精彩段落时,我的“激动”也感染了学生。课尾,引导学生回忆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鼓励他们在学会复述的同时,把这个传说讲给想告诉的人。“在很久很久的将来,我要把这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的后代……”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不正是激情课堂的最佳诠释吗?
一堂课,老师激情饱满,身心投入,学生神采飞扬,鲜活灵动,课堂能不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吗?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桓景为了斩妖除魔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第4自然段重点句子的投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14
[精选]语文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07-2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热门]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教案11-23
[热]语文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