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1 19:16:1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与假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2、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三、制定方案: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四、实施探究: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展示交流: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拓展创新: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2、你们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了解了著名石雕物品额度防风化措施。

科学教案 篇2

  一、课题名称:鱼儿的奥秘

  二、课型、课时

  1.课型:实验课

  2.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提问的科学态度及友好 对待研究对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讨论活动规则,组织探究实验,并 从中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

  2.教学难点: 小组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商议活动规则,在交流中指出不足,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五、教学用具

  水槽、鲫鱼、金鱼、锦鲤、橡胶手套、食用色素、湿毛巾、盖水槽的布、渔

  网、滴瓶、绷带、皮筋、夹板、纱布套、课件

  六、教学方法

  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观察鱼。 展示鱼的图片或黑板画。

  问题:你认识哪些鱼?这些鱼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交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鱼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鱼儿的奥秘! 你发现三种鱼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鱼的外表看,有哪些与其他动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你在观察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我们来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梳理一下。(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鱼鳍

  你们认为鱼鳍是起什么作用的? 怎样才能让鱼鳍不动呢? 怎样证明鱼鳍与鱼的游动有关?

  (提示:当有人骨折时,医生希望受伤的部位不要动,以便尽快康复,会怎 么做?)

  2.鱼鳃 鱼的嘴和鳃一张一合是在做什么?

  如果是呼吸就应该有进有出,就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那么鱼吸进的水会从哪 里排出来呢?

  怎样做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是从鳃里排出来的`?

  3.鱼的颜色 鱼是什么颜色的?全身上下都一样吗? 鱼儿身体颜色不同有什么作用?

  你在游泳时向水面望去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生成问题,并合理猜想,渗透“观察到的现象要通过实验 进行验证”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计划与组织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现在请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写下你

  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课件出示制订研究计划的步骤:

  (1)明确成员分工;

  (2)选择研究材料;

  (3)商议研究过程;

  (4)提出注意事项。

  使学生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制订研究计划。

  2.交流各研究主题的设计方案。

  现在,请各组成员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主题。针对这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谁来说说你的看法?(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 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把研究方案再补充、完善一下,之后请材料员拿着你们的计划到材料 区领取材料。

  (三)观察实验,自主探究,搜集事实

  1.学生到研究区分组研究,教师适时指导,并关注各组进度;

  2.回到研讨区,记录发现与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吧。 你们的研究主题是……

  你们的猜想是…… 你们使用的方法是……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

  (师随即板书相关结论)

  (五)介绍鱼类的繁殖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鱼儿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不过鱼 儿要一代一代地活下去,还需要不断的繁殖。

  鱼儿是怎样繁殖的呢?播放多媒体录像,了解鱼的产卵过程。

  (六)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

  今天我们自己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儿的奥秘:身体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鳞;鱼儿不断地张嘴是为了配合鳃进行呼吸;鱼用鳍和尾运动。这些特征都 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鱼儿要终生生活在水中。

  八、课后反思

  生命科学领域的课比较难上,有关动物的课更是如此。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这一领域的课很少成为公开课的选题。探究中要进行实验,这难免要 打扰鱼儿的正常生活,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伤害,怎样才能在“探究与保护”找到 一个平衡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降落伞》是本单元的重点一课。使学生初步知道降落伞的结构,了解降落伞的作用、原理。使学生掌握降落伞的相关知识及与空气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动手,动脑的空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

  2.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并意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通过降落伞的制作与评价,体验制作降落伞的乐趣,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进而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学会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学习重点:

  学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学习难点:

  学生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手绢、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剪刀、针、降落伞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手绢、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剪刀、针、降落伞的资料图片。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出示降落伞,创设学习情景,启发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思考,对课前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认知形式多样的降落伞,并了解其作用。

  教师出示各种样式的降落伞,引导学生认知,并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这些样式的降落伞的作用。

  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制作降落伞的学习活动。

  教师下发动手材料,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换意见,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使学生意识到行动之前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引导提示学生在制作之前先设计降落伞的形状、大小及制作的步骤,准备制作所用的材料,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指导学生使用针线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制作的降落伞,并进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他人制作降落伞中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作品。

  指导学生玩一玩制作的降落伞。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的降落伞进行试放,引导学生在试放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使降落伞下落得更平稳。

  三、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用的降落伞学习活动,提示学生在伞面及伞形、绳长、固定方式等内容上进行方案设计,使学生的设计更具目的性、使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

  学生与教师谈话、观看降落伞,交流产生的感兴趣的问题,对课前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2、

  学生学习认知形式多样的降落伞,并了解其作用。

  观看教师出示各种样式的降落伞,小组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这些样式的降落伞的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制作降落伞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使学生意识到行动之前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大胆创新进行制作。

  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制作的降落伞,并进行相互评价,能从他人制作降落伞中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作品。

  学生进行试放降落伞的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使降落伞下落得更平稳。

  3、

  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进行拓展延伸课后的学习活动。

  通过学生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降落伞的相关信息及材料,并在课前进行初步的研究,了解本课学习内容,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汇报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降落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补充、资源共享。

  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使学生意识到行动之前制订计划的重要性。

  学生在制作、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险的科技作品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交流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使学生活动在课后延伸的学习活动中更具目的性、使用性和科学性,延伸课后。

  板书设计 降落伞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l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l 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l 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1.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后记: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l 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l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l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l 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l 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l 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

  l 重视证据。

  l 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xx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后记:

  3.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l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l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l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l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后记:

  4.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l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l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l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l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l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的等量代换关系。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人民币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3、超市购物:

  (1)、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模样,幼儿手持面值不等的人民币,按货物上的标价购物。

  (2)、幼儿集体围坐成圈状,交流各自所购的物品且同伴间相互验证。

科学教案 篇6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

  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一),开始有序实验。

  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1、学生猜想。

  2、学生观察。

  3、课后动手实践。

  4、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

  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

科学教案 篇7

  本学期新接手的这5个班级,在经过了两堂课的课前交流后,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习惯入手安排教学。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因为杠杆的发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课堂上简单提一提阿基米德这个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动地球的“大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杠杆上的三个位置的教学,分析这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结合平时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别将用力点放在杠杆前后不同的几个位置,那我们的用力情况会费力一点还是省力一点。如此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力的体验过程,在这同时也分析一下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那些距离关系。等弄清楚这些关系之后再让学生在杠杆尺上挂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把全班同学的省力杠杆拿出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再把全班同学挂的`费力杠杆拿出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费力杠杆。

  最后总结科学概念。这一环节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表格,相当于把每位同学自己挂的钩码平衡状态的情况让大家一起来记录并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再体验挂不同省力情况的钩码。这样的操作时间上会比较节约,汇报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同类型的情况,有助学生仔细分辨。尝试的发现,第一个班是让学生随意挂一个平衡杠杆,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杆是属于费力的还是省力的,这样的教学有阻碍教学概念的混淆,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所以Т拥诙个班起我改为让学生先分析省力杠杆的情况和费力杠杆的情况,然后再来挂杠杆尺上的钩码。

科学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标

  (一)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语文版《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三)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

  二 教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

  2.课前热身

  (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学 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 轼 的《水 调 歌 头》, 到 迈 克 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 的阐述,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

  潜意识 婵娟 共鸣 依赖 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2)四边互动

  互动1

  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

  互动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动3

  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等活动,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集合,了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用彩带围成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的家;

  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头饰: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各6个;

  幼儿操作材料:衣服、花、图形及空白集合图若干、记号笔;

  电脑课件:小动物找家,蔬菜的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

  (一)

  1、今天我们都成了水果娃娃,请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水果娃娃呀?

  2、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每个娃娃去找跟你相同的娃娃做朋友,找齐了好朋友,就可以找一个家坐下来。

  3、幼儿游戏。

  (二)

  1、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小动物们还没有找到家呢?我们愿不愿意帮帮他们呀?

  2、出示大屏幕一(小动物找家):

  提问:

  ①这是什么地方?

  ②蓝蓝的天空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蓝蓝的天空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绿绿的草地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绿绿的草地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青青的小河会是那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轻轻的 小河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3、小结:

  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蓝蓝的天空是会飞的小鸟的家;青青的小河是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家;绿绿的草地是会跑爱跳的小动物的家。

  二、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集合、子集的包含关系。

  (一)出示大屏幕二(蔬菜的集合):

  1、这个家里有谁?(用激光点指示幼儿集体讲述)

  2、我们给这个家取个名字吧?(蔬菜的家)对,这么多蔬菜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二)

  1、我们可不可以组成一个大家庭?为什么?同时提问那我们的家应该取个什么名字。(绿带圈起来)

  2、水果大家庭由哪些小家组成?

  3、是苹果娃娃多呢还是水果娃娃多?为什么?

  (三)幼儿分组集体操作活动:

  1、这是谁?衣服和花看到我们既有大的家

  又有小的家,很羡慕,也想请我们帮帮忙,给他们分小家,你们一边分,一边想想:我们 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2、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结果:

  提问:你们组是按照什么分的?是花衣服多还是衣服多?为什么?

  三、幼儿分组个别操作活动:

  这些是谁?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家,请你们赶快帮他们找到家吧。请幼儿分组按颜色、大小、形状分成不同的子集,并介绍给其他幼儿或客人老师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春天科学教案10-16

关于科学教案02-28

托班科学教案08-26

大班《风》科学教案10-08

小班科学教案10-04

水的秘密科学教案07-12

科学教案3篇08-08

【精选】科学教案3篇08-16

科学教案4篇05-22

中班科学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