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6 10:03: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优秀[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大显身手”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能简单运用这一说明方法

  4、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1、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日新月异”说明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 “千奇百怪”说明机器人的什么特点?(数量之多,功能之奇)

  2、学习2-3段,了解说明方法,知道机器人可以做得事情,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浏览全文,提问:“你觉得机器人神奇吗?哪里看出来机器人神奇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感知说明文的写法。

  ⑵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机器人不仅可以做简单的事(使我们的家务事更轻松),还能做危险的事(挽救更多人的宝贵生命)。全段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A.机器人能做哪些危险的事呢?

  B.什么叫“亡命之徒”(不顾性命冒险犯法的人)

  C.这些危险的事,如果是人来做可能会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机器人却能够——大显身手。请学生用“大显身手”造句。

  D.画出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之处的句子。(“能…善于奔跑和追逐…攀爬墙壁,一旦…就…直到…才…”——机器人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让罪犯无处可逃)

  E.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要求用一件短小的事例说明这位老师的一个最吸引你的特点

  F.请学生读这一段,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再全班一起读。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全段围绕“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展开,进一步巩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这一段中的运用。

  A.还有哪里看出机器人的神奇之处的?

  B.对于这些人类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如何呢?(得心应手,轻而易举)

  C.什么叫“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非常顺手)

  请学生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听完后找找哪里体现了机器人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

  这里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D.什么叫“轻而易举”呢?(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3、学习4-7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齐读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认识这一段叫“过渡段”,知道过渡段的作用。

  A.“除此之外”中的“此”指什么?

  ⑵学习5-7自然段,了解三种不同的机器人及各自的特点,这三段的特点是结构相似,都采用了“喜欢……的人,你不必……”这种句式引入介绍的对象,用轻松的谈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不枯燥。可以让同学们选择最精彩的一段精读,另外两段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A.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机器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宠物机器人——非常讨人喜欢

  音乐机器人——模仿惟妙惟肖

  足球机器人——场面同样精彩

  B.请同学选择一段你觉得最精彩的读给大家听

  C.第四自然段说“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穷”说明什么?同学们想想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请男生一起把4-7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乐趣”;再请女生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请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未来可能有貌若天仙、能讲各种语言的仿真机器人)

语文教案 篇2

  《阳光》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通过阅读继续建立句和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通过初读、细读、品读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抒发的情感融为一体,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明明亮亮,暖暖和和;冬天停留时间短,夏天停留时间长。来到屋里,赶也赶不走,时间一到,不赶就走。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阳光。)

  学课文前带领学生到室外寻找阳光,体验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课内交流收获,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描写阳光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阳光的。

  (设计旨意:通过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订正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以下几个字词的读音:

  3、记住字形。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哪些字容易读错或写错。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好吗?

  (设计旨意:这是学完汉语拼音后的一篇课文,教学时应落实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要求,并把识字作为重点。在生字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认识:①阳光是宝贵的;②阳光宝贵在什么地方;③阳光是大家的。可安排下面教学环节: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引读第1自然段。问:为什么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太阳发出金黄色的亮光;阳光像金子一样宝贵。)

  3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阳光宝贵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4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进一步感受阳光的`宝贵。

  例: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___了。菜园里的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了。

  (1)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动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

  (2)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长长的锦缎。从这句话中你会想象到什么?(在阳光照耀下,山水、田园、树林、庄稼更加美丽了。)

  5阳光不仅洒遍田野、高山、小河,还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家里。自由练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身上的感觉。(教师重点指导跳字的朗读,突出阳光的美好及可爱。)

  阳光这么可爱,你能捉点阳光保存下来吗?(认识阳光是提不住的;阳光是大家的,它给每个人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6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设计旨意:这篇课文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应回归整体,联系全文思考,感受阳光的宝贵。)

  四、识记字形,理解词义

  1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练习说话。阳光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

  2找出课文中带日的字,读一读再组词。

  早星晨春香阳晚

  3学习新笔画竖折,竖提。

  山和出:山的第一画是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画是竖折,第三画是竖。出字的第三画是长竖,也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共五画,不是由两个山组成。

  长的第一画是撇,第二画是横,第三画是竖提,第四画是捺。

  4书写山、出、长三个生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情感目标:

  产生学习北京老人关爱他人的好品质的愿望。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边读课文,边借助字典及课后认读字表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哪几件事?有什么感受?

  1.边读边划。(用不同的标记)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三、交流。

  1.作者回忆了北京老人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五年前我初到北京,一位北京老人耐心为“我”指路,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动把我驮回车站,使我深受感动。

  第二件事是:另一位北京老人看见我在公共汽车上屡屡给别人让座,始终没有坐稳当,主动给我让座的事情。

  2.作者的两次感受。

  (1)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

  (2)可车刚启动,……被认可的感动。

  四、理解作者的两次感受。

  1.什么是惬意?被冷风吹着应该是冷的,为什么作者却感到十分惬意?

  2.作者被什么感动了?

  五、感受老人的品质。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六、读第三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作业:摘抄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我 北京老人

  迷路

  耐心指路,驮到终点热心助人

  给别人让座

  给我让座 善解人意、懂得心疼别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吨( )

  惊( ) 技( ) 虑( ) 顿( )

  肺( ) 判( ) 胎( ) 苔( )

  痱( ) 叛( ) 抬( ) 怠( )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

  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读第一段。

  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2.播放视频资料。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2.举例说说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3.播放视频资料。

  五、小结

  1.朗读全文。

  2.观看电视教材。

  3.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举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视频资料的选择使用,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活动

  1.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以“编小报”、“出板报”、“画图”、“班队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知识、故事。

  2.还可以用“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可设计如下的训练:读下面一段话,再按要求写一段话。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与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了这个消息,它也想乘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想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加比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的游回去了。

  要求:

  (1)想一想,鲸想*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的又回去了?

  (2)写出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并对它们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

  这一训练可安排学生选做,既使学生认真读了短文和课文,了解了鲸的有关知识,又要展开想象、写作,将读、想、写巧妙的熔为一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整体感知

  思考[1]: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思考[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思考[3]: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思考[4]: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思考[5]: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思考[6]: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思考[7]: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情节发展表(右图)

  四、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五、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而且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在预设中生成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矫饰与做作,必须是真实的。语文课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人文情怀的留念,更应该是语言魅力的回味,又是隽永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对话中精神与语言的整体共提,并能让学生久久回味。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设计思路

  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予以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在操作模式的四个环节中,以读为主线:粗读感知课文内容;细读感悟文本情感;再读拓展文本外延。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切切关爱之情,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从而深深地陶醉于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努力学好母语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课题。由于老师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同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在不知不觉中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二、阅读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留下的问题。学生围绕着情境中的问题来读书,就会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

  2、细读感悟,感受真情。阅读教学忌讳对文本语言过多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在这个环节中,仍然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之中,与人物同欢笑、共悲戚。

  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应该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文静、默默、一角”感悟。)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感悟“立刻、低”)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

  其次,始终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放学后从英子的角度来体验……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这样既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的发展。

  第三,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训练。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一切学习都离不开训练,没有哪一种能力和素养能离开训练而自动达成。训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对训练的误解和训练不当。叶老曾经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要读好书,写好作文就必须通过训练。现在语文新课标里所说的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东西哪一个能够离开训练呢?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熏陶,都应该通过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去实现,否则就是空谈,而空谈对语文学习只有害处。一节语文课上完后,如果连语言都没有发展,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当学生的情感已经是蓄势待发,这时就应该在语言形式上予以指导。如介绍英子后来的生活时,要求用上一组排比句,对学生来说就不是很困难了。

  三、结束全文

  在《天使的吻痕》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能送给他们一句话吗?让孩子们在自己创作的警句中再次审视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与语言的魅力永远荡涤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

  填空;

  离离—( ) 一岁—( )野火—( )春风—( )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比、咱、斤、答、阿、之、拾、灰8个字。掌握比的笔顺。

  2、积累词语,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4、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才智,试着提出问题,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体会阿凡提的聪慧。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汉字。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人吗?贴阿和提字卡。

  大家听过阿凡担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中,你对阿凡提的印象是怎么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想,一个什么故事?

  二、听读课文

  1、听录音

  2、简述课文内容。

  3、师领读,生跟读。

  4、讨论:大力士那么高大有力,为什么连一块手帕都扔不过城呢?

  三、再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小组认读,识记。

  3、交流。

  阿: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双耳刀,右边是一个可字。

  比:注意这个字的笔顺。、

  4、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

  四、游戏活动

  1、可请学生到前边当小老师,领大家读生字。

  2、游戏:找朋友。

  3、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

  五、课后作业

  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指导书写

  咱、答、之、拾、灰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要读准要求会写的字的读音。听写。

  2、填一填,考查学生生字的运用能力。

  四、活动

  1、读词语。

  2、游戏送桃子

  (1)自读句子:不认识的字词问问同桌。

  (2)同桌商量括号里填什么。

  (3)送桃子真空:注意引导答字的收写。

  3、讨论生活的智慧。

  多媒体实物投影出示讨论画面。

  此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过程来完成。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找找阿凡提的其他故事,选其中一个自己练习讲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里草、树、花的颜色的变化,了解小燕子、麻雀、小黄莺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春雨中的喜悦心情。向往春天,向往春雨,向往在春雨中尽情地玩耍,并有一种探究春雨颜色的愿望。

  【教学理念】

  1、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学生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成长。课堂的本质意义在于努力促进学生智慧、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生成。

  2、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重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疑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春雨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正是给教师留下了教学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放飞想象的机会。

  【案例展示】

  一、导入激趣

  1、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的声音: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直观、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学生在说话时,是争抢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大家听,说起话来就自然流畅了。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刚才的画面,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用“春雨像……”的句式说说春雨是怎么样的。

  4、激疑:知道了春雨的样子和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唤起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的参与。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看看哪些生字还不是很熟悉,就想办法记一记。

  2、汇报:指名分节读课文二至六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学习本课生字的。

  既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又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成果、树立信心的过程。

  3、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适当引导:

  ⑴ 春雨轻轻地下落下来,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动作是不同的,找出这些字,在书上做上记号。

  ⑵ 认读“落、淋、洒、滴”,说说怎样记这些字: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发现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三、再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三至五自然段,说说三只小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

  3、组织朗读比赛,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通过朗读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热情。此外让学生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有个性的,有创意的阅读。

  4、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指导:

  ⑴ 假如你是春雨,听到了小鸟们的争论,你会想些什么?用“我是……的春雨,我……”的句式回答。

  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语言,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语言积累、运用的任务。⑵小小组根据提供的句式互相练说,并能互相指出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评价是动态的,倡导学生对同学的评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⑶ 指名说,评议。

  5、春雨的本领可大啦。听了小鸟们的话,春雨很高兴。它会怎样想?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6、分角色朗读。

  7、配上《春雨沙沙》的音乐朗读课文:

  分角色读、配乐朗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四、拓展延伸

  春雨里的草地变绿了,柳枝也绿了,小燕子认为春雨是绿色的;春雨里的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麻雀认为春雨是红色的;春雨里的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这时一群小动物也听了小鸟们的议论,也纷纷议论了起来,你听到了吗?

  通过分角色朗读之后,就“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借助课文,联系生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自的想象和独特体验。有的说春雨是白的,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有的说春雨是彩色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学生以自己的独立思维,去探究问题,并有所发现,真正做了一回学习的主人。而追求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目的。

  五、复习巩固

  (课件出示游戏画面)今天,聪明狗又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们好!”聪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楼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一个字就是一个台阶,小朋友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个台阶。

  在游戏过程中随机给“欢、题”组词。

  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给自己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后反思】

  本文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融入课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多种途径,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内容共鸣,与作者共鸣。

  纵观全文,并没有“春雨是什么颜色的?”的最终答案,不难发现编者的用心所在:不要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教学也不应该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说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也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最佳切入点。为此,我在朗读训练时紧紧围绕“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读出小鸟们争论时的不同感受。说话训练时,学生同样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联想,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记忆长河中,努力寻找春雨滋润的花草树木是什么颜色。春雨下小草是绿色的,小溪是白色的、桃花、杜鹃花是红色的……这一幕幕春雨美景,激起学生对春天景色美的体验,焕发学生美的情感。“春雨洒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淋在茄子上,茄子紫了,春雨是紫色的……”在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春雨美景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对春雨的轻柔、欢快进行了体验,对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进行了感悟。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就自然得到了升华。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语文教案 篇10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绝招》教案04-02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园地教案04-19

语文树教案1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7-2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11-21

《语文园地八》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