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01 08:20:0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指点迷津】

  重点:

  1、了解作者贾谊。

  2、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大意略)

  4、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6、本文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本文多用铺陈渲染手法,极具气势,但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三个动词均有“并吞”之意,“天下”、“宇内”、“四海”均指“天下”。很难分别为这两组近义词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它们。解决的办法就是凝缩,如上句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全国的雄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则可译成“宰割、吞并各诸侯国的土地。”余类推。

  7、正确理解本文中的繁笔写法。

  按照常规,议论文中应以议为主,叙为次;叙为简笔并为议服务。

语文教案 篇2

  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

  二、初读熟知

  1 、师:同学们先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2 、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 ”画出他们的对话。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画得真准!小朋友,你们画对了吗?

  三、精读课文

  1 、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

  师:小鸟从哪里来,飞了多久,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读一读这段对话。

  2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出示第二次对话),接下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了,请看屏幕。

  生读句子。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把反问句改写成肯定句。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说说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朋友看看,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

  师:小朋友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男女分角色读)

  4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生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情境。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

  3、总结全文

  小鸟为了锻炼自己,飞过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学点知识,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那你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习作交流与讲评,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修改病句。

  3、 通过讲评,提高同学们的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学习英雄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找出病句,修改病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这次,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学对历史英雄人物知道那么多.甚至有的'英雄人物老师连名字都没听过。你们真是了不起。老师从本班习作中挑选了“十大杰出英雄人物”。他们分别是:

  二、佳作欣赏。

  请几名“英雄代表”诵读他的英雄故事吧!

  师:他们的英雄故事精彩吗?那么其他的同学没有被评为英雄人物也不要失落。下次我们再努力,争取榜上有名。

  三、修改病句。

  出示病句:

  1、 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

  2、 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

  3、 这幅画没得。

  4、 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

  5、 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四、修订习作。我们都会找病句,修病句了,那么看看我们习作中有没有这样的病句?把它找出来,并修改通顺。

  五、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成了一名技艺高超的医生了。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王洋 刘佳俊 武媚 王思维 胡新宇

  李新宇 聂丽雯 张玲 胡东阳 鞠凤丽

  同学们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吧!

  学生上台诵读英雄故事

  学生观察,品读,找出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修改。

  同桌间互换习作,互相修改,交流。

  板书设计:

  A、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

  B、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

  C、这幅画没得。

  D、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

  E、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落实三年级的训练重点。

  2、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创设情境,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今天,这面五星红旗出现在国外的一间病房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赶快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评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细读课文,思考面包店老板为我竖大拇指的原因。

  师:刚刚我们说面包店老板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一个外国的面包店老板会对一位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呢?自己读课文,画出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2、交流语句。

  指名读画出的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指名读)

  创设情境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褪色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弄脏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师:正因为我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我的心中,五星红旗永远是那么鲜艳。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齐读这句话。

  ⑵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指名读)

  师:凝视是怎么看?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就像捧起一面五星红旗,让我们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孩子们,此时我是多么希望得到这块面包啊,可老板提出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的时候,我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⑶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指名读)

  师: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三段的后半段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处境如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想象,这位身体极度虚弱的大哥哥,咬着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穿上大衣,迈着沉重的步伐跌跌撞撞地向外走,每走一步,都揪心地疼啊!

  师: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读)

  师:此时,面包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

  师:是什么?

  师:在生命和国旗之间,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正是我的这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四、品评感悟,体会老板的国际友谊

  1、默读课文,思考老板的态度变化。

  师:一开始,面包店老板就是这样的态度吗?默读课文4——12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语句。

  2、交流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⑵ 突然,老板的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⑶ 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指名读)

  师:自由读第三句话,找出描写老板动作的词语。

  一起做这个动作,这一竖,代表什么?

  自由读以上三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老板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然后到——,最后——。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也就是说老板的态度是从讲究平等交易到最后无偿支付费用。

  那是什么原因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生自由说)

  师: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理解了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行为。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敬佩!老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师:学到这儿,你又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点什么呢?

  五、齐读最后一段

  师: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也会让你感动。(课件出示四川地震小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发生。

  七、作业

  师:课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人的句子抄写下来,并搜集一些表现友谊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 外国

  我 老板

  难 平等交易

  爱国旗 无偿付费

  爱国 敬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

  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解说:四个步骤: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味作者的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拓展视野、迁移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2.发现法。

  (解说:原则同讨论法,步骤分两步走:一是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阶段,二是师生梳理问题,解答问题阶段。注意事项:一是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人才受压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报负,甚至被扼杀,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另一方面,人才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用在什么地方、为谁所用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韩愈的两篇短文论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二、解题“序”作为文体分两类,一种是写在某书或某文章、诗歌前面的说明、评介性文字;一种是蹭序,是为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或向即将告别的人赠言的文章。《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属赠序。

  三、研习课文三.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的思路。

  具体做法:先请两位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甲生读完后,师生共同找出读错的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同时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只指出某个字、句即可)。然后由己生朗读。乙生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者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大家边读边口译,相互更正,一起补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或者小组轮流当组长,先疏通文字,后整理思路。

  (解说:豆.初读一定要落实,给够时间,要各组组长督促大家在课文上做标记,该注音的注音,该释义的释义,该加符号的加符号。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学习“例文”《摘茄子》,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懂得怎样记一次劳动。

  2阅读“习作要点讨论”,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

  3能仿照“例文”写一记一次劳动的习作,做到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劳动经过写具体。

  二。教学重点:

  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写亲身经历,并写具体、充实。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参加一次劳动。

  (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例文,这是一位农村同学写的`记述摘茄子劳动过程的。

  2.自读例文,你知道些什么?想想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写劳动要交代劳动的时间、地点、人物。

  3.再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摘茄子的经过写具体的?每一节都写了什么?

  :按照顺序把摘茄子的经过分成四步来写:茄子的长势——爷爷教“我”摘茄子——“我”学着摘茄子——摘完茄子,每一步都写得较为细致,这样就把摘茄子的经过写具体了。

  4.教授方法:要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要抓住劳动过程的几个要点,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叙述,同时要注意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写具体。

  5。模仿例文,运用写法。

  (1)你参加过哪些劳动?可以是农活、家务活、自我服务劳动、在校的集体劳动等。

  (2)口述劳动的经过,要求把劳动的经过分成几个要点进行叙述。

  (3)同桌互说交流。

  (4)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5)指导写稿,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7摘茄子

  茄子的长势——爷爷教“我”摘茄子——“我”学着摘茄子——摘完茄子

  把摘茄子的经过写具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培养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的主动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3.学会书写10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出示、解读学习任务、要求。

  1.小芳为什么找不到舅舅家了?

  2.她是怎么找到舅舅家的'?

  3.你知道计算机还有那些用途?

  4.合作交流,计算机或其他现代化的工具及设施。5.师提问并。6.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完成课后第二题。

  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1.“叔叔,计算机怎么知道我舅舅家呢?”2.小芳高兴的叫起来:“他就是我舅舅!”3.“我们找不到舅舅家了。”

  三、独立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四、写字教学:教师范些生字。学生书空后练写。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1-15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05-14

语文《绝招》教案10-13

语文《咏柳》教案11-14

语文树教案10-07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07-27

[精选]语文教案03-31

关于语文的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