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6 14:07:1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语文教案五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对托木尔峰景色特点有初步认识,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

  3.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4.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养成摘抄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天山做一次旅游,让我们的心灵驰骋在托木尔峰的美景之中,同学们意下如何?先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板书课题:6天山的托木尔峰)。

  二、交流关于托木尔峰的资料。

  1.听老师读课文后信息窗里的内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托木尔峰的印象。

  三、录像展示托木尔峰景观。

  1.学生观看课件。

  2.谈谈观后的感受。老师相机板书:奇特、壮观。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

  托尔峰衬姿且耐旱莲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记难字。

  3.给形近字组词。

  峰()姿()旱()且()

  蜂()资()早()县()

  4.学写生字。

  (1)看投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2.说说托木尔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奇特、壮观、千姿百态)

  二、细读课文,体会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课文里哪些语句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奇特”“壮观”与“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下列语句:

  ①托木尔峰上空,终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都下雪。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

  ②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

  ③走上冰面,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

  2.说说哪些词语体现了托木尔峰的奇特与壮观?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云雾缭绕、银色的巨塔、千姿百态的`冰、潺潺的流水)

  3.想象这些句子描绘的美景,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读己的理解。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学习积累。

  1.这课文语言优美,语句形象生动,是一写景的佳作。你读完这课文后喜欢哪些语句呢?

  2.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语句。

  3.有感情地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4.学生摘抄好词佳句。

  5.交流。

  四、个性表达。

  默读课文,结合资料与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托木尔峰”为题写一段话,介绍托木尔峰的动物、植物、特产等。

  五、作业。

  把托木尔峰的美景向爸爸妈妈介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

  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播放CAI课件:(大风车节目,七巧板节目,小红帽(广播)等学生喜欢的节目片断。

  二、指导发言

  1、你喜欢哪些少儿节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分组交流

  (1)小级内说说你最喜欢的少儿节目的内容,你看过后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列一列简单的发言提纲,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思维

  1、假如节目编辑组的叔叔阿姨征询你对节目的意见,你会怎么说?

  2、把你们的想法守、写信告诉叔叔阿姨们

  四、小结

  同学们平时可以多收看一些少儿节目,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

  练习写作文

  教学步骤

  一、激趣引入

  1、给学生看饮料管和筷子。谈话:夏天吃饭,一会用饮料管喝,一会用筷子吃,很麻烦,想想有什么办法合二为一吗?

  2 学生想办法。引导得出可以把筷子中间掏空或把饮料管变硬。

  3、同学们真聪明,一会儿就有一项小发明。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要求。引导总结得出

  (1)大胆想象,你想发明什么?

  (2)写清发明东西的样子、用途。

  (3)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议定材料

  1、想想你想发明什么?他是什么样的,有何用途?

  2、小组内互相讲讲,征求其他同学意见。

  3、指名发言。教师作指导性评价。

  四、学生列写作提纲,打作文草稿。

  五、同学之间,相互评改作文。

  六、念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修改。

  七、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

  白鹅

  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技能:大胆写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情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实话实说。

  对策:引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大胆表达自己的烦恼,在探究、交流中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课前准备:投影片,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心中的烦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心信(自信)犹然而生(油然而生)

  既使(即使)身怕(生怕)

  由其(尤其)在过(再过)

  只到(直到)守财权(奴)

  看见视(看电视)反夺(反驳)

  位子(位置)不会作(不会做)

  疲备(疲惫)全世(全市)

  同考(通考)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我平时写的不痛的,肯定本上扣了很多分数。

  2、那时爸爸上午脸色十分镇定像用过激将法一样。

  3、心理想要是考不好的话就不能去买肯得基了,我心里想要是这次考试靠的好就可以买肯德基了。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真情实感来。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夏庆玉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烦恼,并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给予帮助的急切的心情。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1、说明事物的特征。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提示:同学们读课文时,请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读完后给课文的标题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即什么什么样的石拱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如仍有生疏字词,自查字典词典。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题前添加修饰语。

  提示:发言时请对所添加的内容稍作解释,并注意以课文为根据。

  学生可能添加的修饰语的情况:

  ⑴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

  文中多处写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如“旅人桥”等。

  ⑵“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赵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⑶形式多样的中国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形式不一样。

  ⑷巧妙绝伦(制造奇特)的中国石拱桥

  “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奇观”等。

  ⑸坚固的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⑹杰出的中国石拱桥

  ……

  4、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结合1、2、3自然段归纳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再读课文,重点比较阅读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

  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

  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看赵州桥图片,理解“两肩”、“各有”。

  ⑵“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

  ⑶“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图片,联系作者与育才中学学生的信,“长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引用数字精确,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一个重要方面。

  ⑷“每两个石拱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如何理解?

  3、学生讨论发言后,出示表格所应填的内容。(略)

  4、引导学生归纳二者的共同点:二桥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进一步比较二者的不同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杰作,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杰作并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有纪念意义。

  6、小结:作者在概述了石拱桥的特征后,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那么我国的石拱桥为什么有这么多惊人的杰作,新中国的桥梁事业又有何发展呢?

  四、三读课文,重点速读9、10段,抢答问题。

  1、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最主要?

  明确:作者写了三个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为标,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有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巧妙绝伦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

  2、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有哪些“飞跃发展”?

  明确:

  ⑴1961年,建成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

  ⑵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⑶新创造了“双曲拱桥”。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市区横跨在滏阳河上三座桥梁:安济桥(俗称“老桥”,省重点保护文物);人民桥;新桥。简单记下各自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讨论以下几个例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

  屏幕显示:

  ⑴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⑵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⑶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⑷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明确:

  ⑴中“比较”表示程度;

  ⑵中“形式”是直观印象,“结构”是对桥的进一步认识,“不但……而且”体现了二者的递进关系;

  ⑶中“当时”表示时间,“可算”表示估计,对所下的结论不作绝对肯定,为了准确说明事物;

  ⑷中“两肩”“各有”准确说明了小拱的位置与个数。

  四个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都为了达到一个效果:准确。

  2、让学生继续从文中找这样的句子,并加以说明。可能找到的句子:

  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⑶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⑷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⑸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石拱组成,每个石拱的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达到了预期的说明效果。

  二、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提示:快速读课文,不讨论,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看谁找得快。

  1、举子:

  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下文即对赵州桥、卢沟桥进行典型说明,以二桥为例充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⑵“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全知道”一例说明“在超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从而证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⑶“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了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以上三例可以说明举例子是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

  2、列数字:(略)

  3、打比方:

  ⑴第一自然段。

  ⑵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作比较: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等。

  5、小结: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准确。

  三、用说明文基本知识要点,印证本文知识,了解说明文特点。

  四、口头作文(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咏柳》教案11-14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树教案10-07

关于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9-0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绝招》教案10-13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