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2 15:12: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锦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这首诗歌重在写“变”,但“变”的过程中,也隐含了儿童的愿望,表现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让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架起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歌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读为主线。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夏天的美丽,感受亲近自然的愉悦,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想象为桥梁。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像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在教学中,通过想象帮学生架起静止的语言文字与鲜活画面之间的桥梁,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无拘无束地欣赏、体味诗歌文字,感受其中的语言美、人文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教学总目标、本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从三个维度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1至4段。

  (2)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中3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3)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并在感悟诗情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五、教学流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已经离我们而去,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细心的小朋友是否发现夏姐姐的足迹呢?(学生交流)

  2、夏姐姐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来到了人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贴出夏姐姐图片)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呢!是一首夏天的小诗。(出示课题,指名朗读)

  (以轻松谈话的形式,激活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穿着、饮食、动植物、气候等方面来感知“夏天小姐姐”的形象,赋予无生命的夏天以生命意象,从而感性上体会“热情”的含义,引起学生和大自然相亲、相融、相近的渴望。)

  (二)、初读诗歌,大体感知

  1、题目就这么美,相信诗句就更美了。请小朋友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将生字新词读准了,诗句读通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

  2、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诗,随机正音:清凌凌 穿梭)

  3、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读,那请小朋友读给同桌听听,互相帮助。(同桌互读)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低年级学生处于言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尤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本环节的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扎扎实实地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1)、热情的夏姐姐已来到我们身边,她要来帮我们小朋友实现一个愿望,听,她在问你呢:“想变点儿什么?”谁来当当夏姐姐,向小朋友热情地打个招呼?(指名朗读,读出夏姐姐的“热情”)

  (2)、同桌小朋友面对面,脸带笑容一起来热情地打个招呼。(齐读第一节)

  (本节内容简单,重在感受夏姐姐的热情,故屏弃所有问题,就让学生反复感情朗读,在读的表情中,语气中、声调中感受“热情”。)

  2、学习第二至第四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儿什么?请小朋友快速从2至4节中找一找。(交流老师随机贴出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

  (2)请小朋友来尽情地朗读2至4段,多读几遍,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变成了什么?(学生自由放声读诗句交流)

  ▲雨滴:

  .请小雨滴来读这句诗(出示诗句,指名读)

  .听着听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透明”、“睡在绿叶上”等文字想象小雨滴可爱的样子,躺在绿叶上舒服的样子,并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让我们来分享小雨滴的美丽和舒服。(指名感情朗读)

  .这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告诉夏姐姐,让她来帮我们实现。(指名背诵)

  (诗句简洁凝练,只有透过文字读出一幅幅画面,才能达到诗、画、情统一的境界,才能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振。这里,没有给学生提供画面,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尽情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小雨滴的可爱与舒服。)

  ▲小鱼

  .小鱼在哪里?请你来读这句诗。大家听,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出示诗句,指名读交流)

  .你想当这条快乐的小鱼吗?请你读!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清凌凌”一词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河水多清、多凉爽,谁也想变成小鱼游一游?(指名感情朗读)

  .让夏姐姐来帮我们实现它(指名背诵)

  ▲蝴蝶、蝈蝈

  .小蝴蝶、小蝈蝈请你们来读这节诗。(出示诗句,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朋友,听着听着,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蝴蝶飞,听到蝈蝈叫)

  .你看到小蝴蝶是怎么飞的?是文中哪个词告诉你的?(理解“穿梭”)想像小蝴蝶来飞一飞吗?请其他小朋友当花朵。(在音乐声中,“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你不想对花儿说些什么吗?(引导“蝴蝶”与“花儿”对话)

  .你们还听到什么?想亲耳听听吗?(播放蝈蝈叫声)小蝈蝈快和它一起唱呀!(学生学蝈蝈叫)

  .老师发现连刚才没有变成小蝈蝈的小朋友都忍不住放声歌唱了,是什么快乐的事情使你们想放声歌唱呢?(引导学生说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如此快乐的生活小蝴蝶将它跳出来,小蝈蝈将它唱出来,你们能将它读出来吗?(指名感情朗读本节诗句)

  .快告诉夏姐姐,让她来帮你实现。(背诵本节)

  (杨再隋教授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环节创设文本情境,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的情感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通过游一游、飞一飞、唱一唱,体验角色的独特感受,真正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乐”,从而引起共鸣)

  ▲星星新月荷叶

  .小星星、新月、荷叶呢?请你们来读第4节。(指名分角色读)

  .你们为什么想变成他们呢?(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小朋友都喜欢上你们吗?(指名感情朗读)

  (充分挖掘诗中空白处,让学生诉说“自己”想变的原因,既感悟了诗情,又得到语言训练)

  (3)相信现在,每一位小朋友心里决不仅仅想变一样东西,可能想变两样、三样,甚至,把你们心中的美好愿望都告诉夏姐姐,他可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巧用与夏姐姐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水到渠成,兴趣盎然地将诗句熟记于心,并感情背诵)

  (四)、文笔生辉,拓展延伸

  除了诗中的这些事物,在这迷人的夏天,小朋友,你们还有什么想变的?把你美好的愿望,也像小诗人一样,写成一节小诗,行吗?(出示句式“我想变------,-----------。我想变------,-----------。”学生先写,再交流)

  (得法于课堂,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最后安排这个拓展环节,有效地帮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诗歌篇幅是有限的,学生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是无限的,学生用诗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自己想变……在富有个性、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想象更任意驰骋,内心的独特感受更得以抒发。)

  (五)、学习生字,美观书写

  1、夏姐姐今天还为我们带来了三位新朋友,(出示:游穿眨)

  2、谁认识他们,来读一读?(指名读)

  3、哪个字最难写,你来想办法记住它。(用一句话记住“游”的字型)

  4、“穿”字谁来帮它找朋友?(找朋友过程中理解它的2个意思)

  5、这些字,我们不仅要记住它,理解它,还要把它写漂亮,先看老师写(老师范写,边写边提醒书写的注意点)

  6、请小朋友也来美美地写一写。(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点。)

  (高林生老师曾说,识字、写字要坚持先自学而后教的原则,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为此字型上抓住“游”,让学生将其各偏旁编成一句流畅的话,方便学生记牢。字意上抓住“穿”,当学生只理解穿戴时,用一个穿线的动作,就帮助学生理解它另一个意思。还有个生字,只简单点拨,如此扶放结合,既扎实有效,又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理解:“也许”、“几乎”的意思,掌握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珍贵。

  重点难点: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图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语:“你是圣洁的。”

  2、揭示课题: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师领读词语,重点理解:应酬、生命垂危、预感

  4、指名分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据提示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理解,质疑解疑

  1、 小男孩为什么送给妈妈白玫瑰?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百货商店。作者在圣诞前夕去百货商店为孙儿挑选玩具作为礼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请你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男孩的年龄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 指名三名学生分角色读1——3小节。

  3、 评议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指导朗读。

  男孩对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伤、兴奋等

  (1)指名评议和朗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1——3小节。

  4、 离开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牵挂着小男孩。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

  (1)预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结:小男孩这么小,家庭惨遭不幸,一个美满的家庭转眼就不再完满,作者真不忍去想这么悲惨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这么年幼就承受丧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终安慰自己:男孩不会和这事有关,然而,男孩的叙述和报上的描述却是惊人的相似,预感告诉他:男孩和这事有关,他不得不相信残酷的事实。

  三、以读促情,升华情感

  1、 再读课文,划出令你动容之处,反复读一读。

  2、 男孩把一枝象征着纯洁、高贵的白玫瑰献给了妈妈,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再也听不到妈妈对他温柔的呼唤,他失去了妈妈,想到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着热泪离开了……”,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机)

  四、课后小结

  1、 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5岁男孩和作者,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这两个人物做出评价。适时板书:亲情可贵 爱心无价

  小结: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对亲人的爱,代表“我”对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诚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可贵的亲情、无价的爱心,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献出一份爱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馨、幸福……

  2、 课文对人物的语言作了精心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知道了有关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让我们也来学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同时对几种对话形式做复习和巩固。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在词语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改变人称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交流)

  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板书课题《新型玻璃》),理解新型

  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确定方法

  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推选五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新闻发布人(组长任厂长),介绍新产品,其余同学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各媒体的记者,对新产品进行采访。老师也以一个记者身份参加。这么学习行吗?

  3、自学课文。

  1)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发布会上宣讲。

  2)学生自学

  4、课堂交流发布会

  教师随机穿插提问学生遗漏疏忽之处,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宣传产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继续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用我想发明-----玻璃开头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继续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

  2、拓展训练

  教师顺势以记者的身份提问:能谈谈贵厂产品开发的设想吗?

  3、推销产品

  1)熟读课文,自由准备。

  2)学生推销介绍

  4、联系实际,写话训练

  1)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哪些新型玻璃。

  2)学生讨论交流

  3)用我想发明-----玻璃开头写一段话。

  4)反馈交流

  5、总结,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还有哪些新型玻璃?

  6、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咏柳》教案11-14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树教案10-07

关于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9-0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绝招》教案10-13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经典】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