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9 09:59:44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懂课文,读中感悟熊猫的美,培养孩子们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3、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恰当地理解词语,并从中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初步培养学生语感。

  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对熊猫是“国宝”的'理解。

  教具:CAI课件、熊猫彩图、熊猫轮廓图。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谈话

  ②、释“国宝”

  2、听录音读课文

  二、细读开篇,让学生初步感知“国宝”。

  1、课件展示句子,读懂第一段中心句。

  ①、我叫大熊猫,是一种动物。

  ②、我叫大熊猫,是一种珍稀动物。

  2、引导比较读句子。

  3、提问

  三、品读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宝”。

  出示熊猫彩图

  1、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出熊猫样子。

  2、读一读:师生互动读好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师带读

  ②、读重点词

  ③、师生合作读

  ④、同桌互读

  ⑤、师引背

  ⑥、指图背

  ⑦、提问:熊猫身上有几种颜色?

  3、画一画:给熊猫轮廓图添画颜色。

  ①、生添画

  ②、师评

  4、演一演:表演读好三、四自然段。

  ①、请学生上台做“慢悠悠”的动作

  ②、评价

  ③、表演读三、四自然段

  四、精读结语,使学生更加喜爱“国宝”

  1、齐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

  六、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 篇2

  课堂教学备忘:

  一、 学生通过浏览Internet确定本文学习目标主要有:

  1、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有祥有略的写法

  3、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4、 了解农家少年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了解课文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的.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学习文本报告的内容指导:

  本文描绘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课文故事发生在陈桥村,作者的评价是“乐土”。从受到优待,可以免读难懂的书,可以放牛、钓虾,‘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去赵庄看戏四个方面突出“乐土”。

  作者写了十几个少年朋友,其中突出写了双喜,写出双喜的聪明机灵.也写了众少年的热情能干.

  文章还刻画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的淳朴乡民形象.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了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三、文本评价

  让学生抓住课文中心内容,能找出课文主要的人物,会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方面欣赏本文的景物描写。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2、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2、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 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 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3、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当之无愧”、“敛气屏息”、“峻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4.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5.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教学难点

  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课文批注,理清课文脉搏,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问答,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 : 同学们真可爱!

  生: 老师真可亲!

  师: 今天我真幸运!

  生: 今天我真倒霉!

  师:教室里真宽敞!

  生: 小路真狭窄!

  师: 马路笔直延伸

  生: 山路蜿蜒蛇行!

  师:东岳泰山

  生:西岳华山

  师:南岳衡山

  生:北岳恒山

  师: 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

  生: 老师们听得全神贯注!

  师: 同学们请坐!

  生: 老师请讲!

  (通过设置这样的师生对话,检查了大家对课文中的词语蜿蜒,倒霉,狭窄,全神贯注的理解和巩固,也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师:为了奖励大家,今天老师有诗相送,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寇准7岁时所写的《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简单介绍华山,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正音,“华山”读四声。对于华山,大家了解多少呢?请大家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教师进行小结。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据西安120千米。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在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领略华山的险峻。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新字词语。

  2,检测生字情况,交流。

  3,检查读书情况。

  4,学生在自由、小声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全文讲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快速默读,试说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2,全班交流。

  3,交流本文可以分为个大段。

  第一段(1):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华山的'险。

  第二段(2、3):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具体写了华山的险。

  第三段(4):登上峰顶后的惬意和开阔。

  五,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其险。

  师:同学们肯定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批读文,带有批注,请回忆学习批注的方法:(1)提出问题(2)写感受 (3)赏析词句。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并且在旁边写出你的批注。

  2,指名反馈。

  3 ,集体交流。理解感悟。

  (1)只见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山路夹在缝间。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华山的险?理解这些词语。(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

  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读出华山的险峻。

  (2)“天空在这些峰林争雄的世界里。似乎龟缩成了一条线,瘦瘦的,直直的,失去了那浩大的气派。”

  “峰林争雄”你是怎么理解的?(众多的山峰争做英雄)。似乎龟缩成了一条线的是什么?龟缩。瘦瘦的生动、形象的衬托出了路的险。

  (3)在本段中,作者提到的景点的名字有哪些?

  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箭头标出先后次序并简述特点。

  五里关——莎罗坪——毛女洞

  (平 坦) (变形、蜿蜒)

  4,赛读,开火车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华山的险。

  六,布置作业。

  1 ,预习课文后面的内容。

  2,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华山的险:五里关——莎罗坪——毛女洞

  (平 坦) (变形、蜿蜒)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

  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常见的几种病句形式

  2、 能正确的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二、学习重点

  常见的几种病句形式

  三、学习难点

  正确的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四、教学设计

  这是语言实践课,修改病句的能力不是靠讲出来,应该通过实践训练的.手段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读短文,指出常见的语病种类短文介绍的语病种类

  1、句子结构残缺

  2、语序不合理

  3、表达不合理或自相矛盾

  4、表达不自然

  5、 表达不简明

  第二板块

  做一做,

  完成文后练习一、

  1、'凯旋'和'归来'重复不简明,删去其一;'热烈欢迎'改为'迎接'2、'解决并分析'语序不合理3、'立下'后缺宾语4、'基本上'与'完全一致'矛盾二、1略

  第三板块

  拓展练习

  判断下面语句有无语病,如果有,指出病因并加以改正

  1、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

  2、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有关科技知识

  3、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4、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5、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天坛等。

  6、 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7、 遵纪守法是衡量每一个公民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准。

  8、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多年的美籍华裔作者之手。

  9、 考试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几乎紧张得要冻僵了。

  10、回首再看看那条走过的路:有的崎岖,有的坎坷,有的平坦,有的通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教案(经典)05-14

语文树教案1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优秀】09-09

语文教案[集合]09-18

实用的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推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