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能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正确、规范地书写田字格中的字;体会小鱼睡觉做梦时的优美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随课文渗透识词;借助课件进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优美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3.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想象力。通过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优美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二、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四、 教具准备: PPT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课前互动
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我们来玩一个和动物有关的游戏,我问你答,先说声音的:狗、猫、鸭子、青蛙,接着来做动作,小鸟、兔子、猴子、熊猫。
(出示小鱼)我们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动物,老师请来了一条小动物,瞧,它是?今天,这条小鱼也要 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它还带来了一个生字小伙伴 ,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梦 ) 谁能用它 组 个词?
2. 在生活中你们做过梦吗?都梦见过什么?同学们的梦千奇百怪,你们知道吗?当月亮露出温柔的笑脸,星星也眨着调皮的眼睛时, 我们这条 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出示图片,贴图)也会在池塘妈妈的怀里安然入睡,做着甜甜的梦呢!(补充题目:小鱼的梦) 我们一起读读题目。 (师做安静的动作,引导:A同学们读的声音这么大,会惊吓到梦中的小鱼,要把声音放低点,读得更轻柔些,读。B小鱼的梦可甜呢!它做梦都在笑呢!再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板书:什么梦?为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 . 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轻把语文书翻到25页,用小手指指好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认真听清老师读的每一个字音。
2 . 自由读课文
喜欢这篇课文吗?快自己读一读吧, 标 出 不熟悉的 生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去解决它, 注意 要读准字音,独立完成后, 同桌两人 相互考一考,不会的教一教。
3.指名读文
课文总共有几句话,赶快标出来?(指名读四句话)
4 . 课文里的“词娃娃”可调皮了,看到大家刚才读得那么认真,故意跑出来要要当考官考考你们,下面谁会读,就请谁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1) 认识生字 : 玩、 怀里
出词:怀里 怀里在哪儿?什么偏旁?离心很近的地方。
(2) 快看又有几个词宝宝跳出来了,谁来读读?
星星:谁想个好办法记住它? 想着一闪一闪的星星再读读它。
珍珠被 : 多美的珍珠被啊! “珍珠被”中的珍珠两字都有王字旁,表示与珍宝有关,
区分“被”“波” , 你们快看,被和波这两个字宝宝长得可真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
(3) 波浪 : 指名读、齐读,它们都有三点水,说明都和水有关系,再读
推 : 咱们来推推 , 想 一想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商场的门上)反面写着什么?(拉 ) 推和拉是一组——反义词。
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组成了一句话,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催眠曲的“曲”这个字以前在哪儿见过,在哪篇课文里呀?
出示:新修的山间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当与音乐有关的时候它读qǔ,表示不直时读qū,谁来组个词?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两句话。
(4) 做 、 甜甜的 :
字音读得很好,脸上也有表情。
你什么时候有甜的感觉呀?(吃糖的时候有甜的感觉)你们快看这个甜字的左边是舌头的舌,我们是用舌头感觉到甜味的,。
咂咂嘴 : 真甜呀!于是我们就会忍不住要咂咂嘴(出示咂 咂嘴)强调平舌音,你们 看着三个字都是什么偏旁?表示和什么有关系?
摆 : 同学们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它和推一样也有一个提手旁,小鱼摆尾巴的时候怎么摆?伸出手做一做。我们把这几个词宝宝送回到句子中你们读读。
出示句子:小 鱼 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
5. 孩子们真能干!小鱼奖励大家做游戏。“抢泡泡”,泡泡里藏着字词,读准了,小鱼就到他家做客(奖励小鱼的图片)
6.全班齐读课文
(三) 理解感悟
1. 小朋友们,小鱼来到我们课堂之前已经活动多久了?课文怎么说的?
(1)孩子们看哪,这是多么美丽的池塘啊!绿绿的水上泛着清波,上面飘着几朵美丽的荷花,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们还可以从清澈见底的水中看到小鱼在和小伙伴玩,你们能猜猜它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吗?
(2) 小鱼玩了一天的水,累了,睡觉了。它在哪儿睡着了?快读读那句话。
回忆一下,当你躺在妈妈的怀里时什么感觉?(温暖,舒服)。所以小鱼玩了一天的水,小鱼有些累了,躺在妈妈怀里也感到温暖、舒服,谁能把小鱼的舒服感觉读出来?好舒服,真想伸伸懒腰!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全班同学一起和小鱼走进甜蜜的梦乡吧!
2. 小鱼睡在妈妈的怀里很香呀,(播放课件)连天上星星 都 落下来 了 ,为它盖床珍珠被。妈妈为孩子盖被子,生怕惊醒了熟睡的娃娃,让我们再轻轻地为小鱼盖上珍珠被吧!
星星真的会落下来吗?
原来是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小鱼盖上这一床珍珠被什么情景? 同学们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情景?成千上万的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可好看了!它们连在一起,倒映在水中,让整个池塘也变的亮闪闪的,好象一床珍珠被,这是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啊!
孩子们,你们想要这床用星星做成的珍珠被吗?我在有些孩子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很想,那自己再读读这句话 。
是呀!盖着珍珠被多美呀,连我都羡慕了!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 当小鱼正美美 地 睡觉的时候,我们来看看 除了池塘妈妈 还有谁为小鱼做了什么? 是呀, 盖着漂亮的珍珠被,轻柔的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谁听过“催眠曲”? (生读词,这首催眠曲课真动听) 听着催眠曲有什么感觉? ( 插入音乐 ) 听,她唱的多轻多温柔啊。现在我们也来当风儿,轻轻地为小鱼唱唱催眠曲。
风儿为小鱼唱催眠曲了,小鱼在哪里入睡?你们见过摇篮吗?它是干什么用的?
波浪推的是谁?(小鱼)(贴鱼)想想这时候小鱼在睡觉呢,应该怎样推呢?为什么?(轻轻的,慢慢的)轻轻地不能把小鱼吵醒了。指名读 , 同学们和风儿一样有颗善良的心,所以才会体会这么深,谁能读好这一句,让我们随着你的朗读去体会浪的小心,风的温柔。 再读。
平静的池塘上吹过一阵微风,水面上激起层层的波浪,摇曳的水面好象在为小鱼温柔的推着摇篮,哄它入睡。现在老师请孩子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丁丁再次提醒大家,轻声点,别把小鱼吵醒了!
出示:风儿为它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_________ 为小鱼 _________,_________ 为小鱼 _________。
请你用谁为谁说一句话: 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
4. 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到的是温柔,是关爱,那么睡在梦乡中的小鱼又有什么感受呢?先自己说说,再读读句子。 难怪课文会说 (课件出示: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
甜甜的梦是怎样的梦呢?谁能换个词语说说?(美美的,香甜的,快乐的,甜蜜的……) 从哪儿知道小鱼很幸福?(摆摆尾,咂咂嘴)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出哪些? ( 摇摇头、点点头 )
5. 孩子们都成了快乐幸福的`小鱼!现在我们完整地感受小鱼的美梦。
6. 小鱼快乐地玩了一天水,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满天星星倒映在水面上,闪亮闪亮的,就像给它盖上了一床暖和的珍珠被;风儿轻轻吹起,动听的声音就像催眠曲一样;波浪又使池塘里的水摇啊摇,小鱼就像睡在了舒服的摇篮里,睡得好香呀!它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它梦见什么了?音乐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思考把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背。
谁愿意试着来背背?齐背(动作)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力,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对话。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都在自读自悟中进行 。 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的读,调动、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朗读的质量。看拼音、读生字;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识字;挑战赛,巩固识字;玩游戏,检查识字,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本节课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成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1 .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随文识字
教学中设计了四个课件环节。首先是初读课文时,课件将全文出示,并且将本课需要会认会写的生字有层次标红,孩子在听老师范读和自读时,都通过醒目的红色生字进行了随文识字,随后出示文章中生词生字进行认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任务重,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多媒体来激趣识字,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形、有声、有色,创设了最佳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 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低年级阅历浅,知识面窄,有时对于语言文字很难理解,这就促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体会意境时,我将“天天星星落下来,为它盖上珍珠被。”配上了插图,美妙的画面,美妙的意境跃然图画中,而下一个问题:真的是星星掉下来为小鱼盖的珍珠被吗?珍珠被指的是什么?通过看图朗读,不需要老师解释就迎刃而解,同学们的回答也格外精彩。
3.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形象感受基础之上的,同时还要借助于丰富的语感训练来实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录音仿读、音乐伴读,结合视频画面来获得形象感受,训练形象表述能力。孩子们通过观察插图,指导朗读的时候先看看月儿露出的温柔笑脸,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小鱼儿在池塘妈妈怀里安然入睡的画面,再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深入角色,在情境中反复朗读,增强语感。
4.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复述和背诵课文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先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做到图文结合。学生理解课文后再次把图画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图复述或试背课文。《小鱼的梦》朗朗上口,最后,在柔和的睡眠轻音乐中,学生不但体会大自然的美,而且加强了语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朗读能力。
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处理一些静止的图形画面,给学生的观察、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给老师的讲解也带来一些困难。而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乐等,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直观的展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接受知识,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的过程,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区别形近字的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
二、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连带的词语读一读。(困)
2、根据生字构字特点两个人一组识记,然后汇报。
3、对于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范写)
四、练习写字。
1、认真观察整个字,记住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书写,一气呵成。
2、写后对照范字检查不足,写每一个字都要有进步。
3、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作业: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 :
2、上学一路歌
溪 滑 教
课后反思: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学生在以前就会写的,但是是错字,如小溪的“溪”把右下角的大写成小,教室的“教”把右面写成耳刀旁,应给学生反复强调,改正以前的错误知识。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语言,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爱四季的思想感情。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中运用合理的想象,深入的.体会语言。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 2、上学一路歌
春天 野花
夏天 溪水
秋天 野果
冬天 冰
教学反思:文中对学生们上学一路的欢乐描写的很细致,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了上学一路上的快乐。孩子们也被文中内容所感染,心情愉快,有的学生在学完之后能够流利的背诵喜欢的自然段。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3、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4、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2、生自由认读字、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字型的感性认识,尝试找出规律:
(1)第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头,与竹子有关。
(2)第二部分的字都有木字旁,与木头有关。
3、全班反馈,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4、你还能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吗?
5、你能再举其他的形声字的例子吗?
三、读一读
1、生自由朗读。
2、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了解“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3、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读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读一读,想一想
1、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对话。
2、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
3、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抓住关键词“比不上”、“不及”、“又不象”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感悟到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自大。)
4、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将小画眉先前的自卑、难过与后来的自信对比,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交流读书感受
1、生结合插图读一读故事,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试着讲一讲故事,引导积累语言。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讲一讲小牛找朋友的故事。
3、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在小组里讨论:
如果你看到这则征友启示,你愿意当小牛的朋友吗?
4、全班交流:小牛能找到朋友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牛的征友启示太为自己的需要考虑,没有考虑到朋友的需要,没有替对方着想。小牛如果在第2个、第3个、第4个“一起”前面加上“或者”二字,也许会找到许多朋友。
5、让学生续编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读一读泡泡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让学生利用字卡动手实践,开展“我来摆”、“我来说”的活动,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可提示学生有的字作偏旁时,有些笔画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字)
三、课外积累,积累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充满个性的名片,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让给孩子,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大胆创造,自信表现。
提供展示的空间
学生认真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开展“名片交友”的游戏,让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观摩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了解知识点: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认识冷暖色调的基本特征。
创作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讨论与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培养: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二 重、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色调表现夏日的特点。
难点:抓住对夏日景色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日。
三 课前准备
课件、绘画用具、纸。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感官体验
A 听—— 课件播放“蝉、青蛙、蟋蟀、海浪、雷”声。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联想。(夏天来了…)
B师: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样的'?(气候、植物、动物等变化)
生:很热、叶子很茂盛、小昆虫很活跃…
(三)探究学习
A 揭题——缤纷夏日
B 课件出示红、黄、蓝、绿四色
问:你会选哪种颜色表现“夏日”?理由呢?
生:红色。因为夏天的太阳特别热。绿色。因为夏天的植物特别茂盛…
师小结。
C 课件出示学生作品(红色、蓝色)
讨论画面的内容和所用的色彩,认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基本特征。
D 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的作品
简单讲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创作训练
提出创作建议:●突出“夏日”的主题,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夏日的感受。
●选择能表达你对夏日情感的色调。
●画面内容饱满,作画大胆。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有创意的。
(五) 评价
开放式评价:多方参与,教师和学生都来评评;多元标准,用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评价,尽量找出每张作品的闪光点。(时间机动)
(六) 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追求的好奇心。动物避暑法——来了解世界各地动物的避暑解热绝招。
语文教案 篇5
一、猜谜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谜面: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猜一猜,是什么?(雨,相机板书雨)
2、你能说出带雨的成语吗?(毛毛细雨,雨过天晴,风雨无阻。。。。。。)
是呀,下雨过后,天放晴了,所以说阳光总在风雨后。
3、大雨过后,地上有很多小水坑,这个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4、出示图,看,这些小朋友们不等雨停就急着跑出来玩水了。夏天的雨不仅小朋友们喜欢,冰心奶奶也很喜欢,所以她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名字就叫雨后。(完善课题)
5、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让我们一起记住诗歌的名字吧!(齐读)
6、你了解冰心吗?谁能来介绍介绍?
二、初读诗歌
(一)初读想象
1、《雨后》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歌,你们想听吗?那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尽情地想。(师范读)
2、睁开眼睛,谁能来说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自读
1、这么有趣的诗歌,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那就请小朋友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通顺。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读的真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把句子读通顺了)
在这个小节中,有几个陌生的词语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把!
A.出示“嫩绿”谁来读读这个词?你见过嫩绿的什么?
课文中是嫩绿的什么?
B.出示“树梢”。谁能读准这个词语?(你把翘舌音读准了)
你能指出这棵树的树梢吗?
C.接着往下看 出示赤脚,这个词准会读了?你记住赤了吗?
什么是赤脚?(赤脚就是光着脚)所以赤就是光着
有一个成语叫“面红耳赤”,这里的赤还是光着的意思吗?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里,相信你会读的'更好。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3、课文越读越好了,谁还想接着读?
⑴ 指名读2,3小结。
⑵ 这两个小节写的是谁在玩水?他是怎么踩水的?
使劲是什么意思?(用力)所以“劲”右边半部分是“力”?
你们什么时候会使劲呢?
⑶ 小哥哥尽情地玩耍着,但还不忘跟身后的——妹妹。一起读好这个词。
⑷ 下面这个词谁来读?(发射)谁记住了“射”?(认识身字旁)
你能给射找找朋友吗?(发射)
你以前有没有听过发射这个词语?发射什么?(卫星,火箭)
课文中是发射了什么?(兴奋和骄傲)
⑸ 谁能读好这个词?(兴奋)【注意:兴是后鼻音,奋是前鼻音】
这里还有一个多音字呢!兴
“奋”谁记住他了?你能给他找找朋友吗?(勤奋)我们要勤奋学习。
现在谁愿意来当小哥哥读读这两小节?男小朋友齐读。
4、小哥哥通红欢喜的脸上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又是怎么玩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四节)
⑴谁愿意读读这一节?
⑵ 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谁会读?(撅着)
我们平时会撅着什么?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那“撅着”就是什么意思?(翘着)
课文中是撅着什么?谁撅着怎样的小辫?(短粗的小辫)
⑶ 这个词还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呢!谁记住了?(识记“短粗”)
短:认识新偏旁。短的反义词是长。
粗反义词是细。
⑷这里还有个难读的词语呢!谁来试试?(咬着唇儿)
你能做一个“咬”的动作吗?因为要用嘴,所以咬是口字旁。
你能再说一说像“咬”一样带口字旁的字吗?(吸,叫,喝)
谁再来读读这个词?注意读准儿化音。
课文中还有一个像这样的词儿呢?谁能读好?(提着裙儿)
齐读词语。
难读的词语都能读好,相信这一节你能读得更好,谁来试试?
女小朋友齐读。
(三)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拿起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
三、识写生字。
课文读通顺了可不能忘了生字呀!
出示生字:射、短,仔细观察,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些什么?找准关键笔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
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教学重点
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同上
1课时
赏析、诵读法
第一课时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一、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醉花阴》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 全词赏析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王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乍暖”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雁过也”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过片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三、 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体现其艺术风格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据。]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经典)05-14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1-25
语文教案07-27
语文园地一教案02-09
语文教案[优选]09-12
语文教案[集合]09-18
[优]语文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