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5 09:58:0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必备7篇)

语文教案 篇1

  《语文教案-跳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语文教案 篇3

  生字

  本册生字共22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148个。本复习针对要求会写的148个,但课标要求的积累量远不止这个,因此复习必须体现前后联系。

  思路:字的复习首选归类、比较、前后联系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晰,在归类中强化。

  题例:

  一、形近字比较并组词。

  芬、芳绚、询耕、耘瀚、潮渐、惭婪、焚匆、勿竿、竽

  腮、鳃捧、棒禄、绿壁、臂俄、哦斯、欺诱、绣朴、扑

  摩、磨悦、脱详、祥卖、买纲、钢贩、返恋、蛮予、矛

  莱、菜骇、孩履、覆旬、甸役、设酒、洒羞、差诞、挺

  二、同音字、音近字比较并组词。

  昏、晕韵、均铜、筒昂、仰纺、访稍、艄筏、伐脑、恼

  劈、避暂、崭佩、配震、振均、匀废、费

  三、看下列各组字有什么规律。试着再加偏旁组字。

  尾、娓老、姥黑、墨吾、语昆、棍牙、讶卓、掉眉、媚

  采、睬扁、骗巷、港

  四、写同音字组词。

  yi——洋溢意思友谊异常意义

  jin——胸襟今天金银禁不住

  cui——翠绿干脆脆生生

  tian---恬静甜蜜填空

  lin——鱼鳞树林临近邻居波光粼粼

  mu——暮色幕布墓地屏幕

  li——厉害历史勉励利益例子

  chui—--锤子捶背垂头丧气

  yan—--砚台燕子大雁厌恶鲜艳

  ken——肯干恳切勤恳恳求

  lan——船栏栏杆阻拦篮子蓝色

  cong----匆忙葱姜聪明

  tao——波涛掏出来滔滔不绝

  五、加偏旁组字组词。

  欠:炊烟吹拂道歉饮食款待欣喜

  鬼:惭愧瑰丽魂魄魔鬼魅力

  录:绿色剥皮俸禄

  乍:奸诈昨天作文

  戈:戳穿穿戴栽树满载

  乔:华侨桥梁轿车

  竖心旁:不懈恒心

  “浅”右半部分:饯行一盏灯深浅

  “富”下半部分:逼迫福气一幅画副班长

  六、扩词。

  绚凛伦宏刹浊

  七、写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门

  (见各练习)

  八、写本册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如“瞧”。

  九、整理学生作业中的易错字集中复习。

语文教案 篇4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__________

  本文作者巴金,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二、快速、准确地筛选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信息。

  重点:目标二

  难点:对时间旅行的把握

  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们凭借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个新颖离奇的虚幻世界,对宇宙奥秘作出了别出心裁、绚烂多姿的推断和设想。如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等等。那么人类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的能让时光倒流,重返白垩纪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今天我们就和英国科普作家齐然尔曼先生一起探讨关于空间和时间旅行的问题。

  二、明确本课训练重点、训练要求。

  训练重点:筛选出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信息

  训练要求:迅速、准确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迅速筛选出文章的中心话题,依据各部分小标题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2、学生讨论、竞答。

  明确:全文围绕首句“让我们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开始我们的旅行”展开话题。

  全文共四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作为理清思路的切入点。进行空间旅行无论是到其他行星旅行,还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碍是速度问题,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话题,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个体的人在有生之年达到宇宙中任意远的星体,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时间旅行”的话题。可启发学生画出简洁的思路图。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分部分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及相关表层信息。

  1、讨论并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空间旅行?

  明确:本文指星际和星系之间的旅行。

  ②要进行空间旅行,为什么速度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明确:利用目前人类所创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阳神探测器,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星际旅行,但这只是想象和推断,因为“其实我们无法登上这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即使假设太阳神探测器能载人,也无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达距离无限遥远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关键问题。

  2、阅读“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①理论上怎样将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确:在连续时间段要能够(为飞船)提高足够的推力。

  ②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力的方法?

  明确: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核推进系统(包括核裂变反应及更为先进的核聚变反应)、运用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阳风的能量作为推力。

  3、阅读最后一部分“时间旅行”。讨论并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时间旅行?

  明确: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

  ②什么是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这种现象叫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

  ③时间膨胀对于空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间旅行成为可能。

  ④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确: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时间膨胀极大地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遥远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为可能。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教师中心稿)教案

  五、重点阅读“时间旅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筛选隐含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适当点拨。

  1、第四部分第三段写到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二种判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两个判断都成立,因为判断角度不同。“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是从科学幻想的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空间旅行者相对自身来讲是在未来旅行,在体验自然条件下自身所不能达到的未来。“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是从科学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的时间就宇宙时间来讲既不是过去的时间,更不是未来的时间,因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时间,旅行做不到即刻到达,这决定了人类不能到达未来的宇宙时间。

  2、能“看到过去事物”这一推断依据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过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确:这一推断的依据是,光速也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看到地球过去的原理:根据镜子反射原理,设想有一颗距地球无限遥远的星体,其表面特别光滑,反射能力极强,天文学家可利用功能极强的光学望远镜收集该星体反射的光,看到地球过去的情况。

  3、为什么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明确:看到过去并不是离开现在回到过去,所以不是时间旅行。

  六、小结全文。

  请学生总结从本文获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有哪些,并谈谈在筛选信息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间旅行和时间旅行的概念,以及时间膨胀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空间旅行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速度的多种设想,时间膨胀的意义,看到过去事物的设想等。运用的方法包括:抓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关信息,透过表层信息挖掘隐含信息等

语文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初二,自主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喜欢张扬个性,渴望被认同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抓住这一特点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那么他们可能学到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较为全面的了解长江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怀;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江的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自古以来,赞颂长江的诗文举不胜举。今天让我们走进长江、做一次文化巡礼,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活动一:说长江

  1.引语: 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并学习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劳动成果,说一说你喜欢长江的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同学的讲述,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长江文化的知识,那么历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来描绘她的.?

  活动二:赞长江

  1.诗文欣赏

  a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长江的诗文介绍给大家

  b欣赏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

  c.集体朗诵郦道元的佳作《三峡》

  2.课堂小结: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长江,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长江正面临着污染、断流的威胁,我们有何感想、该如何保护她呢?

  活动三:帮长江

  1.出示长江生态环境遭破坏各类的图片

  2.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看后的感受

  3.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教师小结: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选做其一)

  (1)以“我心中的长江”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长江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供参考题目:《母亲,你将不再憔悴》《母亲河的迷人风采》)

  (2) 针对长江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解析:

  《山寨》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简短而富有情趣的小诗。作者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所看到的奇丽景象。以拜访山寨着的角度,写出了山寨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兴致勃勃的心情。山寨的直线距离近,实际路程远,加上林遮树掩,产生了奇妙的线性。全诗共三节,分贝写出看去山寨的感觉、山路的曲折绵长和山路边、山寨里的景色。本课插入只有一幅,画出了山寨的远景,想象空间很大。课文中的词语挺多,但是都可以结合实际和插图理解,识字十个,写字五个,有书写难度的“垂”字需要进行观察指导。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十个生字,练习自主认识形声字,重点指导“垂”的书写。能够认读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分明、多亏、垂挂、炊烟等词语,并能运用已学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尝试简单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

  2、 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山的`特点、山路的特点、山寨的景色,体会山寨的美丽。

  3、 激发学生对山寨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引导学生寻找美丽山寨,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积累本课的新词。

  2、体会山寨的特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结合语句和课文插图想象体会山路、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的情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要走进“青青的山”,一听到这样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完整清晰语言进行描述)

  青青的山,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山寨,今天我们就当一名游客,一起去寻找山寨吧!

  (板书课题:山寨)

  课题中的“寨”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再读一读。可以组什么词呢?(学生口头组词)你可以记住它的字形吗?(结合学生的发言,回顾巩固识字的方法,比一比、换一换等。)

  二、 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这是一首小诗,一共有三节,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努力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识字正音)

  2、 读得怎么样呢?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每人读一节,如果你的同桌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帮帮他。(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验正音。)

  3、 可以读下来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朗读诗歌,全班听辨)

  4、 诗歌是动听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词句中的停顿,尤其是节与节之间的停顿。(教师范读课文)

  5、 你想读读吗?自由朗读,把诗歌的美读出来吧!(学生自由读文)

  6、 诗歌这么美,诗中的词语也很有意思呢!你有发现吗?

  (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积累。)

  (“七拐八弯”、“左转右转”、“林遮树掩”、“多亏”、“分明”“炊烟”)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结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拆分词语、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对比、同义词辨析、画简笔画等方法了解新词。)

  (出示词语卡片)如果你已经会用那个词了,我就把它送给你,谁来试试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

  7、 在读文学词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如果他们单独出现你还认识吗?(出示课文生字,再次认读巩固)

  三、 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山寨,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2、齐读诗歌第一小节

  站在山脚下,你看见山寨了吗?(注意标志:飘起的炊烟)

  山寨看起来离我们不远啊?是吗?(结合“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体会山寨的遥远)

  仅仅读了一节诗,我就发现了山寨的奇妙,山寨看起来挺近,走起来很远。我想这样读,来展示。(教师范读)

  你想怎么读呢?(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为了找到山寨,我们继续走吧!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你有什么发现啊?这里的山路有什么特点?

  (了解山路的曲折回转)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主发言)

  4、 有人说,这样的路越走越有意思,你听

  (教师范读第三节)

  指导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走到,我还是这么高兴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山路的趣味,路边的美景,体会寻找山寨的乐趣。)

  最终是谁帮我找到了这个山林中的寨子?(小狗)

  对这个答案你有什么问题吗?(激发、引导学生质疑:为何山寨的小狗知道主动欢迎客人)

  小狗“唤”我们来到门前,这一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狗以及它背后的主人对于所有来的客人是多么的热情)

  5、 情境创设

  (1) 如果你就是这里热情的山民,我问你:老乡啊,你们居住在这里,让我们好找啊!为什么要把家安在这里呢?

  (以山民的角度描绘山寨的美)

  (2) 如果你是寻访山寨的游客,我问你:上山下山、七拐八弯地来到这里,值得吗?

  (以游客的身份赞叹山寨的美。)

  (3) 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也想去找找那美丽的山寨,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吗?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寻找山寨的路线和标志,再次体会山寨的特点。)

  6、那就让诗歌当我的导游,告诉我怎么走吧!

  师生合作,再次巩固朗读,识记主要环节和词句。

  7、我们找到山寨,了解了山寨的特点,欣赏了山寨的美景,见到了热情的山民还有他家的小狗,在家里读起《山寨》时,好像是回家以后的回忆和感受,我们一起想聊家常一样讲一讲吧!

  (指名分节背诵)

  让我们合起书,把《山寨》动情地讲个更多人听。

  (师生合背诗歌)

  四、 拓展资料,布置活动

  青青是山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座,每座山的山脚下、山腰上都会有美丽而奇妙的村寨,如果你想看到更多,那就去找找它们在哪里吧!

  五、 作业

  1、 认读字词,熟读背诵诗歌。

  2、 运用网络资源寻找中国最美的山寨,说说它的美。

  板书设计:

  山 寨

  我的发现

  七拐八弯 炊烟 引到寨前

  左转右转 小路 带到寨边

  林遮树掩 小狗 唤到门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树教案12-07

[精选]语文教案03-31

语文教案07-27

语文教案(经典)05-14

语文教案08-09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教案[实用]08-22

[热]语文教案12-07

语文教案(推荐)03-25